文|智能相對論
作者|佘凱文
隨著一個個大熱球隊的爆冷,今年世界杯賽事正在漸入高潮。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世界杯最大的懸念在於究竟是『老王』圓夢,還是『新王』登基,又或者是摩洛哥這隻黑馬一黑到底。
新老球星的更迭,是每屆世界杯的一大看點,但其實更迭不止發生在賽場之內,賽場外的更迭也頗有意思。
說的便是球場外圍一圈的『廣告牌』競爭,比如可口可樂從1950年就開始贊助世界杯,又比如第一家贊助世界杯的中國企業,或許很多人都沒聽過,那是一家太陽能光伏企業,中國英利,時間是在2006年。
2018年開始,中國企業成為世界杯廣告牌大戶,在總計17個贊助商中,中國企業占據5席,包括萬達、蒙牛、海信、vivo、雅迪。
今年萬達、蒙牛、海信、vivo成為最高兩個級別的贊助商,為世界杯增添了中國元素。
特別是vivo,這家秉持『敢為人後』精神的品牌,為何能在世界杯舞臺上拋頭露面,背後有什麼原因呢?
行業下行,大變在即?
都知道智能手機行業這些年並不好過,困頓、停滯乃至下降都在成為行業常態。
明明前些年智能手機行業還在高速奔跑,突然而至的困難使整個行業都有些無所適從。
不斷有行業人士發出疑問『為什麼智能手機賣不動了?』『為什麼年輕人不換手機了?』。
消費者對於智能手機的消費欲望真的就此停止了嗎?或許也不盡然,比如電池壽命、大內存乃至大屏幕需求等等,都可能激發消費者的換機。
像今年折疊屏市場大賣,2022 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銷量達 72.3 萬部,同比大幅增長 114%,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折疊手機銷量均高於去年同期,而預計整年銷量將突破230萬臺。
相比折疊屏市場,行業整體則略顯蕭條,由Canalys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7000萬臺,同比下跌11%。
各大品牌方面,vivo依舊保持著領先,市場占比20%,緊隨其後的則是OPPO、榮耀、蘋果和小米。
有人說是因為經濟大環境,人沒錢了當然對於消費的欲望也會隨之停滯。
這或許是個原因,但其實行業內都明白,技術創新的停滯,缺乏領頭品牌的號召,這才是國內智能手機行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智能手機的創新已經停滯,我們隻能逐步改進成功的老設計,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我們目前並不清楚,下一次顛覆性創新將來自哪裡』早在2018年CCS Insight的研究主管本·伍德就有過以上言論。
這兩年,無論是所謂的『嚇人』技術、還是『捅破天』技術,都未給智能手機銷量帶去本質上的增量。
許多創新還在圍繞『性能』做文章,然而當前智能手機的性能過剩絲毫不亞於PC。
以芯片為例,2020年智能手機普遍是7nm芯片,如今升進入4nm時代,但7nm芯片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使用需求。
有許多品牌將目光早早放到影像領域,『拍月亮』、『拍銀河』的競爭市場也早已見識過。
說重要吧,這些消費者其實也不在乎,說不重要吧,影像技術卻也是當前智能手機能打動消費者為數不多的幾個點之一。
總之,當前整個行業都在求變找新增量,vivo的行業領先也體現在了這個『變』上。
後華為時代,vivo當先?
vivo能在後華為時代獲得領先,與幾個方面的『變與不變』有著密切聯系。
首先,『不變』的點在於,vivo依舊保持著高速的產品迭代。
據《智能相對論》的不完全統計,今年截止到12月12日,vivo一共發佈了7款新機,若加上子品牌iQOO則達到13款之多,而相比之下OPPO、小米、榮耀的產品都出現了一定縮減。
多機型為vivo帶去了更多的用戶選擇,匹配不同價位空間。
更頻繁地產品線更新可以帶來更先進的技術和硬件,這些對消費者來講都是利大於弊的。
加上多輪次的曝光,讓國內消費者建立了後華為時代全新的品牌認知。
其次,說到『變』,第一個『變』則體現在價格層面。
降價是這兩年智能手機的一個主流趨勢,其實對於日益增長的手機價格消費者早已心生不滿,特別是去年大部分品牌為了搶占華為所遺留的高端市場不斷提價,動輒5、6千的旗艦機型讓許多消費者直呼『買不起』。
今年各大品牌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雙十一就迎來了一波降價潮,如iPhone14 Plus發售不到一個月,中國聯通的京東自營店,就直降1000元,三星更是迎來集體降價,S22降價1600元,S22 Ultra降價1900元,折疊屏三星Z Flip3直降2000元。
此外,相關機型價格都有所收斂。
比如OPPO Find X系列,今年的Find X5 Pro基礎版和最高配版,相比去年的Find X3 Pro在售價分別出現了500和200元的下浮;同樣vivo最新發佈的X90 Pro在價格也出現了收縮,同樣是今年發佈的X80 Pro首發價最高配已達到6699元,而X90 Pro最高配則回到了6000以內。
價格的收縮,讓機型更多的vivo有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第二個『變』則是來自於vivo自身。
前面說了當前聚焦影像已是許多品牌的共同選擇,但vivo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與其他品牌在影像路徑上『求遠、求大』不同,vivo是在『求細、求精』。
例如當下很多品牌還是在追求超高像素和長焦,打出拍照神器甚至替代專業相機的種種口號,相比之下vivo更加務實,』成為專業攝影師的備用相機』似乎才是手機影像的最佳出路。
在不少用戶看來,vivo的影像能力越發偏向於生活及藝術化。
如有用戶評價X90 Pro的照片,『在色彩、飽滿度及壓光方面表現力都有很大進步,拍攝出的生活氣息似乎比以往更好』這背後或許離不開其搭載的蔡司一英寸大底主攝、首發索尼IMX758傳感器等硬件升級以及最新自研芯片V2的算法加持。
所以,得到市場認可也算是多年來vivo『厚積薄發』的一種結果。
不過,老是『後中爭先』到底是掙是虧也讓人難下定論。
從後到先,vivo的得與失
『敢為人後』的選擇讓vivo有了更多的準備時間。
比如在影像方面,vivo不是國內第一個開始做相關芯片研發的,但從V1到V2,它有了更多時間去學習和沉淀,加上與蔡司的戰略合作,最後在影像領域達成一個比較不錯的口碑。
不過,有所得必有所失,這個『後』字也讓vivo付出了一些『代價』。
就像折疊屏市場,除了還沒下場的蘋果,vivo是最後一個推出折疊屏產品的主流品牌,這讓vivo失去了先機。
當前絕大部分品牌的折疊屏產品都已經是二代甚至三代產品,他們有了更成熟的工藝,在市場競爭方面當然就更有利。
同時,折疊屏產品也成為目前行業玩家占領高端市場的一個戰略性武器,在普通智能手機價格下跌之時,7、8千乃至上萬的折疊屏產品依舊熱銷,也確實讓vivo失去了部分市場。
從當前市場占有率來看,市占率最高的就是最早推出折疊屏的玩家,比如華為、三星。
以今年雙十一京東數據來看,華為、三星都有三個型號的折疊屏產品入榜前十,vivo無疑在這方面吃虧了。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OPPO的折疊屏銷量也好不到哪去,小米甚至低於vivo,從表單上的排名來看確實如此,但問題是OPPO與小米的有著更多元的增長渠道,折疊屏並不是他們的『唯一』。
這裡就不得不說vivo的另一個『後』,即IoT市場。
對比小米在2013年就開始進軍IoT市場,較晚的OPPO也在2020年就宣佈全面進軍IoT,並在同年就推出了包括智能電視、智能手表等一系列產品,截止目前小米已經成為國內最大、單品種類最多的IoT玩家,而OPPO也建立了包含智能門鎖、智能手表、智能電視、路由器等不同產品的IoT產品矩陣。
再看vivo,雖然在2018年就提出IoT戰略,但直到今年才推出了首款平板vivo Pad,且這個賽道的競爭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智能手機。
當然,vivo在IoT賽道有自己的理解,即靠系統來爭勝,但在《智能相對論》看來,IoT領域沒有硬件產品做支撐想要打開一片天空基本等同於『做夢』,便是強如華為也從1+2+N成長為了1+8+N,而這個『8』正是硬件品類。
在紮克伯格看來,未來智能手機將被VR、AR等頭顯設備取代。
比爾·蓋茨則認為,未來的手機將類似於『電子紋身』,直接在人體中,繼承手機的所有功能。
然而不管如何『變』,這個『變』都已是勢在必行,特別像vivo『從慢變快、從後變先』使其智能手機業務登頂首位,但顯然還不夠。
位置不同,心態或者說戰略也要有變,作為追趕著vivo可以慢,但現在作為領先者,他需要學習如何快起來。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