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走了,將工廠遷往印度;三星走了,將工廠遷往越南。

蘋果走了,將工廠遷往印度;三星走了,將工廠遷往越南;索尼走了,將工廠遷往泰國;阿迪達斯走了,將工廠遷往越南,東芝走了,把工廠搬到了泰國,甚至連富士康都在蠢蠢欲動!或許,他們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眾所周知,中國的土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三,人口資源更是豐富無比,不少大名鼎鼎的外資企業,紛紛到中國建廠,一方面是因為優惠政策,一方面是廉價的勞動力和完善的產業鏈。

不過,最近已經有很多外國公司從中國遷出自己的工廠,到底怎麼會這樣?有三方面原因。

1、首先,從經濟方面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加上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環保、能源等政策壓力增大,使得外企大廠在中國投資和經營的成本上升。

同時,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迅速,勞動力成本低廉,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吸引了一部分外企大廠的關注和投資。

2、其次,從科技方面來看,一些外企大廠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和追求更高的生產效率,逐漸將生產環節轉移到了東南亞等國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競爭,就比如手機領域,以前的諾基亞,到後來的蘋果三星,幾乎都是外企的天下,可現在呢?除了蘋果還在之外,其餘的手機品牌都被小米、華為、oppo等取代。

3、最後,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政策環境、市場開放程度等方面也存在差異。

一些外企大廠可能認為,東南亞國家的市場潛力更大,因此選擇在當地投資和經營。

總之,在這3個原因影響之下,許多的外資大廠都離開,可是,他們卻高估了東南亞國家,雖然人力成本確實便宜了,可是,技術水平卻是遠遠跟不上,再加上沒有成熟的產業鏈,導致生產周期拉長,遲遲不能交貨!

蘋果興致勃勃的把工廠開到印度後,本以為會重鑄當年光輝,可沒過多久,就有當地媒體報道,一家專門生產蘋果手機外殼的大廠,隻有50%左右的合格率,著實讓人大跌眼鏡,讓蘋果不得不把一些關鍵性零件的生產,重新搬回中國,要是把品質搞臭了,那才是得不償失。

再說說佳能,它早早的就把工廠搬到了越南,結果遇到了限電,佳能公司表示,停電1天將會損失近2億美元。

當然了,我們都是秉持著開放的態度,在這些企業離開後,卻有更多外企搶著來中國,甚至還要加大投資,日本松下曾表示,會投資500億日元在中國設廠,除此之外,我們熟悉的賓士、奧迪、特斯拉都宣佈加大在華投資。

而本田作為汽車行業的扛把子,目光也放得很長遠,中國不僅是汽車出口大國,同樣也是消費大國,也宣佈將投資700億日元建設廣州電動車工廠。

其實,本田一直以來都很看重中國市場,不斷推出符合中國市場的新車型。

前段時間,廣汽本田就推出了全新一代皓影e:PHEV,作為廣汽本田首款涵蓋燃油、混動、插混的智能旗艦SUV,憑借獨特的美學設計和過硬的技術實力,成為汽車市場增長最快的SUV之一,成為廣汽本田電動化佈局的另一重磅支柱。

全新一代皓影e:PHEV綜合工況油耗僅為4.8L/100km,相較於傳統燃油車,能夠節省不少油費。

這得益於本田第四代i-MMD混合動力系統的應用,該系統采用了高效能的發動機和電機,能夠智能地分配動力,提高燃油效率。

同時,車輛還具備能量回收功能,將制動、減速等能量轉化為電能儲存到電池中,進一步優化了油耗表現。

第四代i-MMD混合動力系統能夠根據行駛狀態和駕駛員需求,智能地分配動力給發動機和電機,以提高燃油效率。

同時,在加速時,系統能夠協同工作,提供強勁的動力輸出。

可根據路面和車身姿態智能動態調整減震力,為車輛提供魔毯般的駕乘質感。

根據不同路面狀態和行駛條件,車輛ECU將調整減震器的軟硬度,以適應實時的行駛狀態,達到最適合的減震效果。

事實勝於雄辯,撤離中國的外企隻是個別現象,每年都有更多外企進入中國,我們每年吸引外資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我們大門敞開歡迎外企投資,撤離中國,那就走好不送。

蘋果走了,將工廠遷往印度;三星走了,將工廠遷往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