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拜登修改《芯片法案》後,美國的芯片法案真正的目的已經顯現出來了,就是以高額補貼誘惑臺積電、三星等芯片代工企業赴美投資建廠,然後通過修改規則對其進行巧取豪奪,可謂是把流氓和無賴展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令拜登沒有想到的是,在增加芯片法案的『護欄』條款後,臺積電和三星一反常態,態度非常堅定地表示,芯片補貼條款太過於苛刻,無法接受,同時暫緩美國工廠的建設,紛紛加大了對本土產能的佈局。
由此可見,美國的態度已經讓臺積電和三星開始『變臉』了。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臺積電和三星紛紛公佈了財報,臺積電2023年3月份營收為1454.08億新臺幣,約合47.7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19年6月份至今,臺積電首次出現營收下滑現象,同比下滑15.4%。
為了緩解壓力,臺積電宣佈暫停了高雄、中科等地區的芯片工廠擴建計劃。
而作為芯片代工排名第二的三星2023年第一季度表現更為拉胯,甚至被韓媒怒批『恥辱』。
數據顯示,三星2023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為6000億韓元,同比暴跌96%。
為此,三星掌門人宣佈了減產計劃,把芯片產能削減到『合理水平』。
作為芯片代工領域的兩大翹楚,接連宣佈調整生產計劃,歸結原因還是因為客戶砍單以及庫存積壓,說白了就是芯片賣不出去了。
對於臺積電和三星面對的困境,有外媒表示:是中國不買了!
要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場,每年進口芯片及其相關零部件就需要花費超3000億美元。
盡管2022年開始全球芯片市場出現需求量下滑,但中國市場對芯片的需求依然非常高。
面對中國這麼龐大的市場,全球芯片企業都想要分得一杯羹,便紛紛開始與中企做生意,把芯片賣到中國。
但美國不斷地修改芯片規則,讓原本穩定的市場環境變得不穩定。
老美不斷升級芯片限制,激發了中企實現芯片國產替代化的決心。
紛紛開始走自產自足的道路,把可控的產能放在國內生產,開始對美芯等進口芯片進行砍單,數據顯示,去年中企對進口芯片砍單超970億顆,今年前兩個月進口芯片同比下降26.5%。
進口芯片需求不斷下降,意味著國產自給率在不斷地提高。
也就表示不再需要大量地從高通、英特爾、三星等外企購買芯片產品了,尤其是28nm及以上的成熟工藝。
另外,中芯國際在成熟芯片領域的佈局,助力了國內芯片產能的提升,近期有消息稱中芯國際已經實現了14nm工藝芯片的量產,這意味著未來對14nm工藝芯片的進口也要大幅減少了。
有增加就必然會有減少,所以中國就對高通等美芯企業進行砍單,進而受影響的就是臺積電和三星,因為這兩個芯片代工巨頭的客戶都是美芯企業。
這也是為什麼臺積電和三星會出現營收和利潤下滑的原因,面對中國對進口芯片的依賴程度不斷地減低,臺積電和三星也隻能宣佈調整生產計劃!
俗話說,自己選擇的道路,跪著也要走下去。
當初臺積電和三星為了拿到美國的芯片補貼以及得到美新企業的訂單,選擇『棄中親美』,雖然現在已經看清了美國邀請他們赴美建廠的真正目的,但也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