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掉鏈子』了?

文|斑馬消費 任建新

文|斑馬消費 任建新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14年起,小米集團豪擲數百億元,投出超過300家公司,在其周圍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生態圈。

借助小米的品牌、渠道、流量、資金以及供應鏈等優勢,小米生態鏈企業快速做大,與小米形成了共生共榮的強關系。

然而,當這些企業長大之後,已逐漸認識到,單純依附小米,很難做強,隻有打造自主品牌,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線。

於是,『去小米化』,成為了小米生態鏈企業統一的命題。

由此帶來的後果是,來自小米的貢獻急劇下滑,短期內的高速增長不再。

對小米來說,過去的商品買賣收入已經落袋為安,更大的收益,待這些企業上市之後,從二級市場來收割。

生態鏈

雷軍與魅族創始人黃章之間的恩怨,幾乎是科技圈的一宗公案。

黃章沒有名校背景,高中肄業,但對電子、電器癡迷。

2002年底,他創立魅族,涉足當時市場盛行的MP3市場,憑借出色的產品以及運營能力,魅族MP3收獲了無數擁躉。

當時的手機還處於功能機時代,所有手機廠商都在主打彩屏、和弦等賣點。

2007年1月,在太平洋西岸的美國舊金山,蘋果公司發佈初代iPhone,打開了智能手機的時代。

黃章很快注意到了行業變化,2008年帶領魅族從模仿蘋果開始,轉投手機行業。

魅族,就此成為中國智能手機的拓荒者。

當時,雷軍已從金山卸任,成為了一個有錢、有閑的天使投資人。

雷軍和黃章曾互為知音,一度雷軍想要投資魅族,而黃章想要邀請雷軍擔任魅族CEO。

在黃章在珠海的辦公室,二人喝著可樂,對iPhone的新產品深入探討。

黃章則對雷軍毫不隱藏,將魅族做手機的各種『機密』對雷軍和盤托出。

讓黃章沒有想到的是,雷軍很快做出了小米手機,成為了自己的直接競爭對手。

從此,雙方交惡。

雷軍從黃章那裡學到的,不僅是如何做手機,還有『粉絲經濟』的運營。

魅族的粉絲叫『魅友』、小米的粉絲叫『米粉』。

成王敗寇。

雷軍對黃章的『偷師說』,用一句『他的一家之言』簡單帶過,便不再回應。

小米誕生之時,恰逢中國手機市場從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軌期,憑借極致的性價比、高超的市場運營能力,以及電商的助攻,很快從一條鰱魚變成了一頭巨鱷。

2013年,小米年出貨量已沖到6000萬臺,雄踞中國市場第一,將『中華酷聯』的時代徹底瓦解。

每一臺小米手機的背後,都是一個『米粉』,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小米的死忠,更是將雷軍奉為YYDS。

小米的每一場新品發佈會,熱鬧程度堪比明星演唱會,入場券一票難求。

打響了品牌,掌握了流量入口,小米生態鏈的打造順理成章。

邏輯很簡單。

用戶購買一部小米手機,可以用很久,增加生態鏈產品,可以將流量的價值最大化。

另外,生態鏈產品的推出,提升用戶粘性,進一步強化外界對小米極致性價比的認知。

當然,小米可以借此賺到更多的錢。

從手機周邊的充電寶、耳機、智能音箱,到空氣凈化器、電視、電飯煲等家電,以及毛巾、牙刷、行李箱等生活用品,通通打上小米的標簽,進入其銷售渠道。

掉鏈子

這麼多品類,小米不可能親自下場去做。

用資金、渠道等資源去交換,扶持一批企業,讓它們變成『小小米』,這樣來得更快。

2014年,是小米生態鏈誕生元年。

在很短時間類,在小米的身後,誕生了一批以『米』命名的企業,諸如紫米、雲米、華米、智米等。

這是一個爆品跌出的時代。

早期,小米選取的品類多為一些不起眼的電子產品。

這些品類市場競爭散亂,『有大市場無大品牌』,中小廠商像無數的螞蟻一樣,分食絕大多市場,價格不透明,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在小米內部,這些都被稱為『螞蟻市場』。

攜巨大的用戶基礎,以及性價比優勢,小米一旦進入,就可以將這些市場一舉擊穿,搶占市場份額。

市場售價曾高達200元的充電寶,小米幹到69元;動輒四五千元的空氣凈化器,打到699元;六七千的掃地機器人,直接弄到千元級……

隨著品類的擴張和銷售規模的增長,在小米的生態鏈體系中,誕生了一批億級、數十億級企業。

黃汪,中科大物理系高材生。

1997年,大學畢業之後,他南下深圳,在華為拿著10萬/年的高薪,隻幹了一年,就辭職回到合肥,開始創業。

做過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都不算成功。

直到2013年,雷軍找到他,讓他『拋下一切,一起幹一件大事』 黃汪親自雪藏了公司原有所有項目,與小米共同出資成立華米科技,專心為小米研發手環。

登上小米這艘大船,黃汪終於收獲了久違的快感。

79元的小米第一代手環一經推出,迅速引爆市場,上市一年銷量破千萬。

2017年,華米營收破20億元,其中8成以上收入來自小米手環。

次年2月,華米科技成功登錄紐交所,成為小米生態鏈首家上市企業。

公司的迅速成長,並沒有讓黃汪失去理智。

他不想隻做小米的代工廠,很早就在籌劃『去小米化』。

從2015年9月,華米相繼推出自主品牌Amazfit、Zepp,涉足智能手環、手表、運動耳機、跑步機、體重秤、體脂秤等多品類產品。

隨著自主品牌收入的增長,華米對小米手環的依賴程度逐步降低。

由此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不再。

2021年,公司營收甚至同比下滑2.8%。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了為小米做平衡車的九號公司、做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身上。

今年以來,小米驟減與九號公司之間的合作金額。

上半年下降59.18%,Q3再降58.47%,直接導致九號公司結束了高增長。

石頭科技同樣如此。

2020年,公司對小米的銷售額還有4.20億元,2021年暴降至6900餘萬元,今年上半年已僅有千餘萬元。

石頭科技單飛之後,小米又引入雲米、追覓兩個生態鏈企業補缺,另找深圳銀星智能代工小米品牌掃地機器人。

大收割

在小米生態鏈的打造過程中,還有另一隻看不見的資本之手。

據小米2021年財報,公司累計對外投資300餘家公司,總賬面價值603億元,同比增長25.7%。

在對相關企業的投資中,往往都是由小米和關聯方順為資本聯手,在做大市場,賺商品買賣利潤的同時,推動生態鏈企業上市,獲得更加可觀的投資收益。

華米科技之後,小米生態鏈又相繼誕生了雲米科技、石頭科技、九號公司、趣睡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

然而,並不是所有小米生態鏈企業都有這些兄弟企業那樣的好運。

素士科技是一家專註於口腔護理、須發護理、美發護理的企業,2015年6月成立,一年後,拿到小米的投資,成為小米生態鏈的一員。

公司收入由自有品牌和小米定制構成,2019年-2021年,公司與小米之間的關聯交易,對公司總收入的貢獻均在50%以上。

去年11月,素士科技向提交招股書,向創業板發起沖擊。

小米通過天津金米持有素士科技8.57%的股權,其關聯方順為持股10.90%。

對於小米既是公司重要股東,又是第一大客戶的問題,交易所進行了重點問詢。

今年8月3日,素士科技突然撤回上市申請文件,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上市審核。

在去年7月和今年3月,為小米定制智能照明產品的易來智能、智能商用設備及相應配套的『端、雲』一體化服務企業的商米科技,相繼折戟科創板。

即便如此,生態鏈企業的上市節奏,可能也已超過了雷軍的預期,小米迎來了投資的收獲期。

僅在2021年,小米通過處置投資,就收獲稅後凈收益33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小米和順為通過減持九號公司、石頭科技等生態鏈上市企業,已分別套現超過20億元和30億元。

收割仍在繼續。

據九號公司披露,2021年11月18日-2022年6月5日,小米控制的People Better以35.01-69.56元,減持1726.99萬份托管憑證,套現9.65億元;Shunwei則在今年5月12日前,完成2114.07萬份存托憑證的減持,套現11.80億元。

6月21日,People Better和Shunwei已披露新的減持計劃,來勢更加兇猛。

2020年2月21日,石頭科技頂著小米生態鏈企業的光環登陸科創板,271.12元/股的發行價,刷新了當時科創板最高發行價紀錄。

僅僅16個月過去,2021年4月30日,公司股價突破千元,成為滬深兩市繼茅臺之後的第二支千元股。

順為一馬當先,在2021年3月16日-4月14日,以954.8元-1205.01元均價,減持套現5.94億元。

天津金米緊隨其後,以千元左右均價,套現16.50億元。

今年6月,順為再披露不超過6%的新減持計劃。

2021年中,石頭科技股價曾一度接近1500元,市值逼近千億。

此後,一路下行。

11月1日收盤,公司股價已跌至244.50元/股,市值不到2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