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小米12S Ultra的上市,一時間引起了全民「徠卡」潮。
不少科技博主和用戶也開始思考手機攝影的另一條路子,輕HDR營造相機感。
以前手機傳感器面積小,進光量小,導致部分光線不好的場景下成片拉胯。
該亮的亮不起來,需要暗一點點的,又一片死黑,於是前幾年廠商們都喜歡用暴力算法介入。
銳化、飽和度、暗部細節提亮,塗抹降噪…全都給你安排上,這就導致照片塑料感很重。
而小米12SU的徠卡經典模式,就選了一條輕算法的路子。
不過度銳化和強行提亮,帶來了更立體的質感,照片也更加真實。
當然,這也會帶來一丟丟弊端,那就是畫面過曝。
要是大家習慣了算法暴力HDR帶來的高動態照片,大概會不習慣照片出現過曝和死黑。
怎麼說呢,讓手機拍出來的照片更接近相機,這就是小米12SU目前在做的事兒。
但小雷最近發現,在這機子發佈以後,前代安卓之光用戶卻變得『徹底瘋狂』。
很多小米11U用戶一致認為,小米官方在故意負優化老大哥,好讓小米12SU賣得更好。
要是正常討論倒沒啥,但我看到不少人甚至逮著小米客服來辱罵。
盡管這人口無遮攔,小米客服還是盡責地給出了合理解釋。
但這老哥依然頭鐵 ,堅持小米故意負優化11U的說法。
再去各大數碼論壇逛一圈,各種負優化言論不絕於耳。
仿佛曾經的影像新物種,已被堪稱影像小麻瓜。
更騷的是,竟然還有人拿照片體積來說事兒…
『哎呀前幾個版本照片體積有5M左右的,現在隻剩下2M了,這還不是負優化?』
其實照片的成像素質和體積並不對等,這是由場景復雜度和噪點量等因素決定的。
再放眼整個數碼圈,負優化幾乎是所有品牌用戶的共同話題,每次有新機一出,某些用戶便心生不爽。
一旦在使用過程中遇到點問題,他們立馬會覺得:
『果然啊,我這機子被遠程施法了,廠商真不要臉,出新機就拋棄老用戶』
那麼問題來了,廠商真的有那個心思去負優化手機嗎?
如今每個廠商需要維護的機型都太多了,光是正常的系統更新,就足以讓工程師們忙得發際線後移。
要是再抽出一部分心思來想著如何負優化,怕是要工程師們集體禿頭啊。
再說了,廠商要是真做了負優化,必然會造成用戶量的流失。
現在手機都進入存量市場了,這家多一個忠實用戶,另一家就少一個,廠商們可受不了這損失。
於情於理,廠商都沒有必要對舊手機進行負優化,所謂的『為了讓新機賣得更好』,更是無稽之談。
當然了,有小夥伴可能會說,你擱這嗶嗶了大半天,有啥證據能證明沒有負優化嗎?
說得對,所以小雷打算用近期爭議頗高的小米11Ultra《下稱小米11U》,來做個實際體驗。
咱們一起看看,不同版本的相機App,是否真的差距那麼大。
先說明下嚯,小雷所使用的MIUI版本,是8月8日的開發版內測,和引起爭議的【負優化】版本很接近。
至於對照條件,小雷打算分別使用原相機和最新版相機包來做個對比。
像網友所提到的,降級到DXO版本等操作,由於降級太麻煩,小雷就暫且擱置了。
OK,話不多說,正式進入拍照對比環節。
PS:由於微信會壓縮畫質,所以咱們看照片整體觀感就行。
先看看主攝的成像對比,使用最新相機包拍攝和原相機包拍攝的照片風格完全一致。
動態范圍和色彩表現上,如果不是刻意梳毛,差別真的不大。
《右圖拍攝時剛好有陽光,出現了些許變量…》
至於5x長焦成像的表現,那就更難找出不同了。
小雷也是盯了屏幕很久才發現,最新相機包成像的飽和度略高於原相機。
像是動態范圍和寬容度的表現,反正我是看不出來,主要差異還是在色彩上。
當然啦,小雷也對大家最關心的解析力進行了對比。
可能是小雷眼拙吧,實在看不出兩者的解析力有多大差距。
如果非要把細節摳到極致,也許能看出點區別。
但有句話咋說來著,當你拿著錘子的時候,會發現滿世界都是釘子,刻意找茬真的沒啥意義。
實測到這裡,小雷就做個簡單的總結好了。
最新的相機包在拍攝體驗和成像素質上,和原相機幾乎一致。
最大的區別,就是最新相機包的設置裡,多了個【超高】的照片質量選項。
選擇【超高】畫質後,拍出來的照片體積確實變大了。
可能原相機拍出來隻有6 – 7 MB,而最新相機包有10 – 15 MB。
但結果大家都看得見,最新相機包拍出來的照片體積是變大了,畫質卻沒有啥提升,相當於白占存儲空間。
非要說底層有啥改變,大概就是官方對照片的壓縮算法進行了優化,讓同等畫質下的照片占用更低。
沒曾想到啊,照片體積變小了,反而能被某些用戶拿來說事兒。
『我不管,體積變小了就是負優化』
害,現在倒好,逼著小米往最新相機包加了【超高】畫質的選項。
我們知道沒啥用,官方也知道沒啥用,但抵不過某些用戶不講道理地辱罵。
這波啊,這波是屎山代碼喜加一。
話說回來,小米並非第一次被噴負優化了。
在小米10剛發佈時,就以音樂手機的稱號聞名江湖,但很快就有用戶表示,小米10的揚聲器被無情削弱。
沒過多久,這事兒就在酷安和小米社區發酵。
小米的工程師們欲哭無淚,被釘在墻上毒打。
『小米啊,你這裡欠我的用什麼還!』
後面小米官方也出來澄清了,所有關於音頻的參數都沒動過。
而用戶感知到的負優化,更多的是主觀上的感受。
原因很復雜,可能是處在的環境不同,也可能是開啟了某些音樂App的調音,導致聽感千差萬別。
總結下來,在廠商沒有對底層代碼進行改動時,我們能感受到的負優化,更多的是因為使用姿勢不同。
比如,拍攝同一張照片,偶爾會出現前一張觸發自動HDR,後一張沒有觸發的情況。
又或者其中一張開啟了AI模式,另一張則是關閉AI模式拍攝。
設置不同,會導致使用體驗也不一樣。
基於以上情況,想要在網絡上帶節奏就很簡單了,我想證明某某牌子的手機負優化,隻需拍兩張照片。
一種開HDR,一張關閉HDR,那樣張差異就足以引起用戶討論。
所以小雷覺得,使用手機和辨別謠言一樣,不要看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自己用得舒服就OK。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廠商官方確實根據實際情況,對相機算法的策略進行了改動。
比如原來的夜景算法屬於無腦提亮+壓暗部,拍出來的照片毫無氛圍感。
後來官方覺得不對勁,就想調整算法,把成像壓暗一些,把夜景原有的氛圍感還原出來。
這種變化同樣有可能被用戶誤認為『負優化』。
又或者因為大版本升級,官方需要重新對算法進行調整,導致成像風格又不一樣了。
但不管怎麼說,隨著版本更新,相機的成像表現肯定會有所變化的,隻是此變化並非負優化。
至少廠商們的本意不在於此,對於某些網友瞎帶節奏的帖子,大夥兒可以看個樂子,別盲目聽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