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雷軍造車的,居然是小米手機。

擊敗雷軍造車的,居然是小米手機。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林石

新能源汽車的行業內卷仍在繼續,小米的路也是越來越窄。

特斯拉帶領起的降價潮,被蔚來繼續推高,全系降價3萬元的操作驚掉了一地下巴,而距離正式量產還有不到一年時間的小米汽車,正在努力走出各種『諜照』的傳聞,公司上下不斷向外界釋放明年量產的信息。

就在這種關鍵時刻,小米的基本盤遭遇劇烈震動,TrendForce集邦咨詢在6月7日發佈的全球智能手機產量報告顯示,小米的市場份額已經從巔峰時的全球第二,一路跌到了全球第四。

2023Q1手機品牌產量排名,來源:TrendForce

回望2021年8月,當時的小米宣佈造車已經將近半年,剛剛在二季度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也在年度演講暨小米秋季新品發佈會上信心滿滿地表示,要真正站穩手機市場全球第二的地位,並提出了三年全球第一的目標。

現實狠狠擊碎了小米的夢想,如今占集團營收超過50%的手機業務增長乏力,一頭紮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被卷成了紅海。

此時的雷軍,唯有跳入這場新能源的產業洪流中奮力一搏,才有機會為小米打出新的天地。

手機繃不住了

小米最近的狀態並不好。

前不久發佈的小米一季度財報顯示,小米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94.77億元,同比下降18.9%;實現經調整後凈利潤為32.33億元,同比增長13.1%。

作為占總營收達58.8%的手機業務,不僅沒有逆轉行業頹勢,反而成為了行業內衰退得更明顯的存在。

2023年一季度,小米集團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040萬臺,同比下降21.1%,收入為349.85億元,同比下滑23.6%。

僅就國內市場而言,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小米繼續被榮耀超越,以13%的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五,22.9%的同比跌幅也是國內最高。

2023Q1中國手機品牌市場份額,來源:IDC

從IDC的這份數據報告可以看出,國內手機市場規模在整體縮水,同比下滑了11.8%,即便是位於龍頭的OPPO也出現了8.8%的下滑。

在當下這樣的行業大盤之下,能給予個體發揮的空間早已不如當年,小米一度期盼的手機高端化勢必被多處掣肘。

從2016年首提全面屏概念賣到3999元的小米MIX,到2019年推出的『小米+Redmi』雙品牌戰略,小米一度在高端市場的廝殺中搶下不少份額。

雷軍也在去年初的小米高端化戰略研討會上放下狠話,『產品和體驗全面對標iPhone,3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以折疊屏為例,小米的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13.2%,到一季度已跌至5.6%,來源:IDC

然而小米10出道即巔峰,全球首發驍龍888的小米11深陷『燒主板、WIFI失靈、黑屏故障』的質量事件,難言亮點的小米12、小米13,也就更難受到市場認可。

根據IDC2022年9月發佈的數據顯示,蘋果在二季度中國600美元《約合4200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中,約占有70%的市場份額,華為、vivo分別占10%,榮耀占到了7%,小米則從2021年底的5%降至3%。

在《小米創業思考》這本書中,雷軍自己也曾明確表示,『高端化是小米無法回避的生死之戰』。

如今看來,即便是在高端手機的細分市場中卷死對手,也難以穩住自己的基本盤。

畢竟,小米的凈利潤增長更多來源於如今在互聯網公司盛行的降本增效,並非產品層面創造的高附加值。

今年一季度,小米減員134人,並大幅優化了成本和開支。

財報數據顯示,小米銷售成本同比減少21%至479億元;銷售及推廣開支同比減少21.9%至41億元;行政開支同比減少8.8%至11億元。

對於這種現象,雷軍倒是在今年4月份的發佈會上懂得自我安慰:

『我們的高端化戰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去年小米發佈了三波高端旗艦,小米12S Ultra、小米MIX Fold2以及小米13系列,在電商平臺的用戶好評率均超過98%』。

根據金角財經的統計,主流品牌在電商平臺的好評率及格線大體在98%左右徘徊。

雷軍虧得起

對於尋求風口,雷軍有著非同一般的商業嗅覺,那句『風口論』至今被無數創業者奉為聖經:『創業,就是要做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風口站對了,豬也可以飛起來』

眼見整個手機大盤增長即將見頂,雷軍果斷選擇跨界入局造車。

『智能汽車是當下的風口,也是未來智能生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與個人移動設備和居家環境一起組成了完整的智能生活場景』

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佈造車,表示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7億元》。

在造車的發佈會上,雷軍意氣風發,指出小米截至2020年底,有1080億元現金餘額,有全球前三的手機業務,公司虧得起。

此時小米公司的市值,也來到了巔峰的9000億港幣。

小米官方宣傳圖

據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報告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4億部,同比增長24%,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增長。

而小米該季度的出貨量為4900萬部,市場份額15%,高於一年前的10%,已經連續第二個季度位居第三。

同年第二季度,小米幹脆超越了蘋果,成為行業老二。

調研機構CanalysResearch發佈的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以17%的份額超過蘋果的14%,攀升至全球第二位。

現在復盤來看,小米手機業務的巔峰頗有『帝國斜陽』之味,整體行業的頹勢似乎不可逆,雷軍在手機業務的巔峰時刻入局新能源頗有轉型調頭的前瞻味道。

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11.0%;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也停止增長,同比下降約10.2%;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3.2%;

來到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全年出貨量不足12億部,連續四個季度下降,市場整體下降12%;2022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

時隔1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再次回落到3億以下市場大盤。

彼時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走出『至暗時刻』,這三家公司在2020年均實現毛利率由負轉正。

似乎,雷軍要再一次立於風口之上,並且相比上一次的手機創業,這一次雷軍的底氣更足。

宣佈造車兩年之後,小米去年在汽車業務上投入了31億元,現金依舊充足——對比2020年底的1080億元,截至2022年底仍有943億元的現金資源總額。

隻不過,後續的事態發展有些不可控,似乎超出了整個新能源產業的預料,千億的投資規模在混亂的局勢下難以掀起太多波瀾。

雷軍等不起

對於號稱要在未來5年在研發上投入超1000億元的小米而言,只要公司基本盤能撐住,就可以等到雷軍認為的最佳出手時機。

市場分析機構TechInsights無線智能手機戰略《WSS》服務最新發佈的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繼續處於收縮階段。

與2023年3月發佈的版本相比,TechInsights將2023年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從11.881億部下調至11.6億部《減少2330萬部》,比2022年的12億部同比下降2.8%。

手機市場的持續低迷,迫使雷軍在造車上提速,一改往日的觀望態度。

年初,雷軍宣佈晉升盧偉冰為集團總裁,同時晉升王曉雁、屈恒和馬驥為集團副總裁,將小米集團的手機業務正式托付給二代的核心領導團隊,而雷軍自己則是不斷退出小米的各種『群聊』。

截止目前,雷軍已經卸任了在8家公司的職位,最近又退出了小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一職。

雷軍在小米投資者日活動中表示,自己有二分之一的時間投入在造車上,四分之一的時間投入在手機、IoT和高端化戰略上,剩下還有四分之一在其他事情上。

此前,小米多以小米智造基金、小米產投基金、順為資本以及小米私募股權基金管理的名義進行產業鏈的上下遊投資。

官宣造車兩年來,小米幾乎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上下遊,都投了一個遍,就是遲遲不親自下場造車。

就目前的公開消息而言,雷軍的把關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小米汽車的進度。

最新消息是,『小米造車進展超過預期,最近已經順利完成冬季測試』

2022年財報中,小米也再次確認小米汽車將會在2024年上半年進行量產。

根據相關媒體披露,2021年4月開始動工,預計產能為15萬輛的小米汽車一期工廠項目,今年1月初廠房已經基本成型,預計在本月竣工——但小米方面目前尚未公佈相關消息。

小米汽車工廠項目建設現場,來源:界面新聞

對於小米汽車至關重要的生產資質,也在上個月傳出消息,小米已經拿到了來自主管部門的新增汽車生產牌照批復。

根據雷軍以往的創業經歷來看,短期內並非是最佳出手時機,目前新能源車尚處於各大品牌的混戰階段。

作為目前為數不多可以實現穩定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之一,底氣甚足的特斯拉率先開始了在年初開啟了『價格戰』,拉開了這場至今尚未得出任何定論的行業大洗牌。

1月6日,特斯拉中國官網宣佈旗下爆款車型Model Y和Model 3降價1萬元到3.8萬元不等。

這已經是2022年9月以來,特斯拉在中國第5次通過直接產品調價或間接福利促銷。

之後,AITO問界成為首個跟進降價的新能源車企,宣佈下調旗下兩款車型問界M5與問界M7的起售價,降價幅度為2.88萬-3萬元。

隨後,更多的新能源車企『被迫』加入:小鵬汽車宣佈調整旗下G3i、P7、P5多款車型的起售價,降價幅度為2萬-3.6萬元;理想L7正式上市後,在略作改動之後,將起售價下調了2萬元;還有廣汽埃安的限時交付激勵、零跑汽車的限時補貼政策……

這場新能源的混戰與洗牌,似乎超出了雷軍的預期。

一輪降價潮過後,新能源扛起了汽車銷量的大旗。

中國汽車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1-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5萬輛和15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7.7%和26.2%,市場占有率達到26.1%。

中汽協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900萬輛。

對比雷軍宣佈造車時,中國新能源車零售銷量占比隻有8.49%,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正在持續壯大。

對於小米造車而言,新能源整體規模的壯大是利好消息,但在格局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小米汽車一經問世就要被迫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對於一個新生品牌來說,無疑是地獄難度開局。

此時此刻,作為公司基本盤的手機業務出現動蕩,無形在逼迫雷軍提前出手新能源。

已經把一半精力投入到小米汽車之中的雷軍,隻能正面硬剛這場行業內卷了。

參考資料:

財經十一人《蘋果獨占7成市場,華為小米們高端化有起色了?》

IDC《OPPO躍居第一,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2023開年依然低迷》

燃次元《小米止步:賣不動的手機,『造不出』的車》

界面新聞《小米汽車工廠一期項目廠房已基本成型,部分工種春節繼續堅守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