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592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小米對印度或許有更復雜的情感,一方面,小米2017年便成為印度第一的智能手機品牌,另一方面,從2022年開始,小米在印度市場就開始走『下坡路』。
記者丨陶鳳 王柱力
6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印度執法局已經向中國手機廠商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控他們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
此前,印度執法局曾扣押小米555.1億盧比資金,約合人民幣48.2億元,這幾乎相當於小米去年經調整凈利潤的56.7%。
而這次的通知,或許意味著小米這筆資金將被正式沒收。
屢陷風波
在印度受到打擊的不止小米一家,其競爭對手OPPO、vivo同樣難以幸免。
去年7月,印度執法局以涉嫌違反印度《防止洗錢法案》為由,突擊搜查了vivo在印度23個相關公司的48處地點,隨後宣佈凍結與該公司相關的119個銀行賬戶,涉及資產價值達46.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3.9億元。
資料圖
同樣在去年7月,印度稅收情報局宣稱,OPPO逃避關稅近439億盧比,約合人民幣37億元,且在計算進口貨物的交易價值時並未包括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並向OPPO印度公司發出通知,要求繳納稅款。
值得注意的是,『受害者』並非隻有中資企業。
亞馬遜、富士康、殼牌、諾基亞、IBM、沃爾瑪、凱恩能源等多家跨國企業,都曾被印度稅務部門調查並開出過高額罰單。
這讓跨國企業不得不對印度的投資風險重新評估。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表示,如果某一企業偶然被處罰尚能說是個案,但世界知名品牌紛紛遭遇印度法律『大棒』則難以等閑視之,這或能體現印度法規制定漏洞頗多,或能說明執法行為不夠嚴謹,在監管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隻能『突擊式』執法。
專家指出,對手機品牌而言,印度市場無疑具有吸引力,在中國及世界發達市場增長見頂的情況下,印度龐大的人口規模提供了可觀的需求,盡管困難重重,品牌們進軍印度的大方向不會變,但為求安全,或許不會進一步加重在印度的資產,建廠擴產等事宜將被擱置,這對於急需制造業的印度而言並非好事,最終損害的是印度自己的經濟實力。
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小米,截至目前,小米方面僅表示:『小米在全球范圍內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並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
矛盾何在
小米對印度或許有更復雜的情感,一方面,小米自2014年進軍印度後,2017年便成為印度第一的智能手機品牌,另一方面,近年來小米在印度的地位有所下滑,加上當下來自政策層面的風險,小米出海戰略何去何從備受關注。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小米曾以23%的市場份額位列印度市場第一,排在其後的分別是三星、realme、vivo和OPPO。
而到了2023年一季度,印度市場銷量排名出現較大變化,三星以20%市場份額排名第一,vivo以17%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小米以16%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其後是OPPO和realme。
資料圖
其實從2022年開始,小米在印度市場就開始走『下坡路』。
據Canalys數據,2022年小米在印度市場出貨量2960萬部,其中還包含子品牌POCO,較2021年的4020萬部下滑超26%,盡管仍是印度市場的銷量冠軍,但全年市場份額已經跌至20%,較2021年的25%減少了5個百分點。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小米手機業務的潛力仍在,在市場下行、出貨艱難的背景下,小米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推出高端機型,還是站穩了腳跟,但對印度而言,『推新賣貴』策略或許難以奏功,印度手機市場還是更看重性價比,對價格也更敏感。
這一矛盾在數據上也有所提現,小米2022年四季度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在整體出貨量中占比提升6.8%,手機平均售價同比增長超過14%。
第三方數據顯示,2022年四季度,中國大陸市場中,小米智能手機銷量在3000-4000元價位段排名第一,在4000-5000元價位段排名第二,然而目前印度手機出貨均價在15000盧比左右,僅約合人民幣1300-1400元。
業內觀點指出,如今小米愈發重視開辟線下零售店,這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其手機以及AIoT產品的銷售,但這種策略或將在印度被懸擱,畢竟處罰『利刃』時刻高懸,安全成了小米投資印度時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編輯丨林琴
圖片丨北京商報、推特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