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48.2億元被沒收,但小米最難的卻是這件事。

雷軍的押註,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對未來的冒險。

假設小米沒有將方向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那麼小米未來的確定性是否會更高一些?

實際上,自小米上市之後,資本市場對於小米的估值問題一直都存在著爭議,尤其是小米IPO之後『高開低走』的股價,讓雷軍一年多都在投資人面前『抬不起』頭。

悲劇!48.2億元被沒收,但小米最難的卻是這件事。

直至小米的股價奔上35.9港元的高位時,雷軍才能長舒一口氣,並且刪掉所有的炒股軟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企業的發展上。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美聯儲的加息,小米沒能越過萬億港元市值的門檻,在僅有一步之遙的時候,開始一路下跌,一年多的時間裡其股價跌幅超過了70%。

對於小米而言,股價下跌一部分是市場環境的變化,另外一部分則是對業績的真實的反應。

近日,根據印度執法局6月9日發佈的一份文件顯示,該單位已經向小米技術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匯豐、德意志等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控其以特許權使用費為幌子,未經授權將這筆款項匯往國外,涉嫌違反該國《外匯管理法》。

實際上,早起在去年5月,該局就已經扣押了小米共555.1億盧比外匯款項。

這筆價值約合人民幣48.2億元的資金,是印度當局迄今為止最大數額的扣押。

對於小米而言,此筆款項並非一個小數目。

對於該局的做法,小米印度官網則刊發聲明指出,『我們相信我們向銀行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報表都是合法的』。

小米的遭遇並非孤例,vivo、OPPO在去年也遭到過類似的情況,當然,『受害者』不僅僅為中資企業,亞馬遜、諾基亞、殼牌、沃爾瑪等多家跨國企業也曾被開過高額的罰單。

那麼,印度此次做法會給小米帶來什麼影響?小米未來是否會放棄印度市場?

根據資料顯示,2014年小米進入印度市場,短短三年時間,小米就成為印度市場排名第一的手機品牌。

所以,印度市場對於小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這個角度而言,小米可能不會放棄印度市場。

印度市場雖然對小米短時間內的影響比較大,但是長期來看,消費電子行業的疲軟以及造車才是影響小米的最大的因素,對於小米而言,當下就是在保證手機銷量的情況下,盡快實現新能源汽車的量產。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近期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到了淘汰賽階段,行業的窗口期也隻有三到五年。

對於小米而言,新能源汽車的落地,量產尚需要一些時間,且產能爬坡還需要時間,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小米汽車的未來難言樂觀。

此外,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變化太快,從特斯拉年銷量突破百萬到比亞迪年銷量突破百萬,僅僅也隻有兩年時間,且目前國內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超過30%,也就是說行業已經從一片藍海變成了紅海。

造車並不是勇敢者的遊戲,小米在智能手機時代抓住了天時地利人和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該行業對產業鏈的要求更加復雜,小米並不具備很大的議價優勢,對於產業鏈也無法做到完全掌控,且代工模式無法為企業帶來終極的保障,這點從蔚來汽車的模式就能窺探一二。

綜合而言,目前手機行業的疲軟已經成了各家手機廠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此尋找第二曲線或將成為手機廠商的未來的重點。

從小米選擇的新能源賽道而言,相比於手機,新能源汽車的購買頻率更低,價格更昂貴,小米如何保持優勢,這也是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