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控其非法轉移資金 小米早前回應:會維護公司聲譽和利益。

印度控其非法轉移資金 小米早前回應:會維護公司聲譽和利益。

根據印度當地媒體上周末的報道,針對此前小米印度公司涉及超過555億盧比外匯違規事件,印度執法局(ED)裁決機構於6月9日已就涉嫌非法匯款予外國實體、違反印度《外匯管理法》,向小米印度及三家銀行《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發出『述因通知』(SCN)。

截至發稿時,小米沒有就此事作出回應,但其早前已表示,這些付款都是合法的,會繼續采取一切手段來維護公司聲譽和利益,並強調公司在印度的業務會符合當地的相關法律和規定。

小米股價周一收市報10.66港元,跌1.66%。

■新快報記者 鄭志輝

可能面臨1665億盧比罰款

據記者了解,2022年4月30日,印度執法局表示,中國科技公司小米被指疑似違反印度外匯法,故該局對小米的商業行為展開調查。

經調查發現,於2014年開始在印度開展業務的小米集團,從2015年開始以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三家外國實體以及一個小米集團的實體轉移了555.127億印度盧比《折合人民幣48億元》的資金,違反了《印度外匯管理法》《FEMA》第4節規定,故將對小米銀行賬戶中的這筆金額進行扣押。

小米同日發表聲明回應稱,公司遵守印度法律,相信其『向銀行支付的專利權使用費和賬單全數是合法和真實』,又稱會致力與政府當局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解。

到了9月30日,印度執法局發佈聲明稱,基於FEMA第37A條規定,確認了印度執法局有權對這555億盧比進行扣押,這也是迄今為止管理局確認的印度最高數量的扣押令。

今年4月,有外媒報道稱,印度卡納塔克邦高等法院在4月21日駁回了小米印度公司的申訴,申訴要求法院推翻印度執法局扣押相關款項的決定。

小米集團負責人當時回應稱,『我們正研究此事並等待書面判決。

我們在印度的業務,符合印度的相關法律和規定』

最新發出的SCN通知是否屬於最後正式通知,仍有待觀察。

有持續關注事件的分析師指出,印度當局發出SCN說明其認為已經完成了對於小米印度的相關調查並將采取相關措施;SCN也發給三家外資銀行是因為小米印度通過這些銀行完成了匯款。

根據FEMA第13條規定,如果金額可量化,違規公司將被處以最高三倍於此類違規行為所涉金額的罰款。

這也意味著,小米面臨著最高近1665億盧比《144億元人民幣》的罰款風險。

國際化戰略重心轉向歐洲

近年來,受宏觀經濟惡化、換機周期延長等因素影響,全球手機市場表現萎靡,印度當局擔心中國主導當地市場,開始了對小米等中資手機企業的打壓。

2022年1月5日,印度財政部發佈聲明稱,小米印度存在『逃稅行為』,要求其追繳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間共65.3億盧比的稅款。

小米公司隨後對此進行了否認,表示小米在全球范圍內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並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

但在追討稅款及涉嫌非法轉移資金等連串事件影響下,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排名從曾經的榜首下滑至第三,出貨量大概隻剩同期的七成。

小米最新的2023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收入按年跌18.9%至595億元人民幣;手機出貨量共3040萬部,按年跌21.1%,跑輸全球市場大盤;產品平均銷售單價則下降3.1%至1152元。

海外市場的風雲詭譎,放大了不確定性。

小米今年一季度財報首次沒有披露海外市場的整體營收表現。

根據2022年財報數據,小米當前海外地區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印度和歐洲,印度市場目前的高端化空間不大,歐洲地區則已經成為中國品牌集體出海競爭高端的新錨點。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今年3月時承認,印度市場正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會有一些資金上的影響,但相信印度的司法公正性,也希望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在海外策略方面並沒有特別大的調整,但會標註出公司認為特別有戰略性的市場並加重投入。

例如在歐洲市場排名第三,有21%的市場份額,並且它也是一個品牌高地,高端化空間很大,類似這種情況我們會加大投入。

不過還有行業分析師指出,進一步拆分數據就會發現,小米在中東歐地區的市占率要明顯高於西歐市場的市占率,幾乎是後者的一倍水平。

這兩個市場最大的區別在於,西歐市場是除北美之外手機價格最高的市場,而中東歐則是價格較低的市場,手機均價甚至低於中國。

換句話說,小米手機過去幾年的猛攻,隻在歐洲中低端市場取得一定成績,而中高端市場進展差強人意。

背後原因,一方面在於歐洲市場『蘋果+三星』的雙寡頭格局已經穩固多年,想在短期內沖擊動搖並不現實;另外,不同海外市場的手機銷售渠道差異較大,中國廠商在其他市場的出海經驗可能無法沿用,譬如在西歐市場,運營商影響力較大,消費者也對運營商有著習慣性依賴,能否進入運營商渠道直接決定了一款手機的出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