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定價,準備顛覆行業?

導語

Introduction

愈加期待小米成為那個『掀桌子的人』,但廣大米粉們真不一定得償所願。

作者丨張之棟

責編丨曹佳東

編輯丨靳鵬輝

明明是炎炎夏日,小米卻能感受到更甚於深秋的涼意。

不,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印度的涼意。

6月9日,印度執法局發佈文件稱,因小米涉嫌違反印度《外匯管理法》,『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該局已經向小米相關公司及銀行發出正式通知。

而這也意味著,出於該指控,印度此前已經扣押的小米共555.1億盧比資金,約近50億元人民幣,將會被正式沒收。

『are you ok』今猶在,不見當年小米人。

誰能想到,小米佈局多年的印度市場,竟會以這樣的方式收場。

甚至印度政府還在無理要求,任命印度籍人士『當官』,包括但不限於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官等職位。

顯而易見,這一事件必將影響到小米手機業務的整個國際市場佈局,甚至會給其剛剛有所起色的國內市場,造成負面效應。

再加上如今坊間盛傳,今年下半年華為即將回歸5G的消息,更是令小米手機面臨著嚴峻升級的競爭態勢。

如此焦頭爛額、一片狼藉之下,小米還有多餘的精力和時間,去推動小米汽車的極速前進嗎?

可能與所擔心的恰恰相反,小米汽車卻是實現了另外意味上的一大步推進——講一個造車不掙錢的故事,進而突出小米汽車的價值平權。

『雷總已經說服董事會,將小米汽車的硬件整體利潤率定在1%以下,後期靠軟件和生態體系掙錢』

剛剛不久前,有小米供應鏈內部人士稱,小米汽車首款車型定位類似特斯拉Model S《參數丨圖片》,但價格更便宜,或與埃安的昊鉑GT對標。

而除了車型定位之外,其硬件整體利潤率定在1%以下的信息量,卻是更加值得疑問。

如果硬件不掙錢,那小米汽車的定價,會進一步拉低嗎?如何實現,背後的風險大嗎?如此與行業背道而馳的做法,小米汽車是會破而後立,還是『竹籃打水』?

把供應商,逼至崖邊

其實從小米汽車正式官宣開始,大家談及最多、期待最多的,可能就是小米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能力。

究其原因,無外乎小米曾經『整治』山寨手機的輝煌戰績,太過令人印象深刻。

相對應的是,如今市場上,電動汽車價格普遍偏貴,以及價格戰的來襲,令消費者對小米汽車性價比的期待,直接拉到了最大值。

但整合供應鏈,真的那麼容易?

3年疫情期間,『缺芯貴電』是汽車行業如何都不能忘卻的前車之鑒。

可以理解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日益臨近,芯片、電池的需求呈現出指數增長態勢,再加上彼時疫情等非主觀因素的影響,制造、生產、交易等各個環節,都遭遇到了難題。

也正是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掮客』們開始興風作浪。

炒作、囤貨居奇等,總之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

事實上,當5毛錢的芯片被賣到500塊,5萬元/噸的碳酸鋰飆漲到60萬/噸,整個市場的不健康性,已經不言而喻。

時至今日,雖然屬於芯片、電池的市場動蕩,逐漸平和了下來。

但不應忽略的是,各種新興事物的復雜性、追逐利益的人心等,註定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的建立、整合,是『地獄級』困難程度。

硬幣的另一面是,除博世、寧德時代這樣的零部件巨頭之外,大部分中小零部件供應商,正面臨著利潤危機,甚至是生存危機。

也是在不久前,一封《保護中小汽車零配件實體企業刻不容緩——致長安汽車采購部的申訴函》,揭開了汽車行業鮮為人知的一面。

該函提及,為應對部分車企降價引起的汽車市場部分車型滯銷,長安汽車公司采購部不顧合同約束向其數百家供應商貿然發出『基於生存、戰略、競爭、客戶-共同應付-致供應商夥伴的函』,通知和宣佈將強行對供應商的貨款直接扣款10%。

對此,長安汽車回應稱,『直扣產值』、『直扣貨款』等內容系不實信息,就『詆毀商譽』行為已經報警。

總而言之,該事件真假,有待警方調查;但不難推測的是,面對價格戰的壓力,車企們確實也會做出一些壓縮成本的動作,這裡首當其沖的便是零部件供應商們。

『今年真的很‘卷’,主機廠不僅要求我們價格更低,在供貨周期上也要求盡可能快,‘價格戰’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時間戰’』

某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道。

實際上,當零部件供應商被逼到『懸崖』邊上,車企們如果繼續無休止地壓榨下去,大概率會面臨『雞飛蛋打』的局面。

或許車企無所大謂,換一家供應商就是了,但對於依舊處於建設初期的國內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而言,必然是不小的損害。

所以,話又說回來,小米初入汽車行業,作為後來者,又該如何應對這些車圈『潛規則』?換言之,如果沒有零部件供應鏈的議價能力,僅空口白牙說通過1%硬件利潤率讓利給消費者,最終價格能滿足消費者的期待嗎?

定價規則,誰能顛覆?

5年前,雷軍就曾發佈過一個類似1%的數字——5%。

2018年4月,在武漢大學舉行的小米6x發佈會上,雷軍表示:『小米公司董事會已經通過決議,從今天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5年後的今天,如果關於『硬件利潤率1%』的說法為真,那麼小米汽車或許真的是想1:1復刻手機行業的打法。

而這種『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方式,也很有可能重新書寫新時代汽車價格的定價規則。

隻不過,顛覆的道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

風頭正勁的理想CEO李想,公開宣稱:一個有基本常識的汽車企業,在產品立項的時候普遍會把產品的穩定毛利率設定在15%-25%之間。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曾分享過一組數據:今年1-4月,汽車行業利潤率3.9%,相對於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4.9%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

不難看到,無論是崔東樹所言說的市場現狀,還是李想給出的市場判斷,都與小米汽車1%的硬件利潤率,相差甚大。

反之,如果小米汽車真的實現了1%的硬件利潤率,那麼僅靠軟件和生態掙錢,行得通嗎?

小米確實家大業大,經得起『燒錢』,但沒有正向健康的盈利循環,大概率會像王傳福所勸解的那樣,『又費錢又耗費時間』,最終不了了之。

當然,必須承認的一點還有,如今的汽車市場,確實在變,包括行業爭議聲很大的定價規則,小米並非完全沒有機會。

如今新時代的汽車市場,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們,除了市場、成本、需求、競爭等基本定價因素之外,他們在錨定產品價格區間的時候,主打的就是一個『卷』字,疊加『差異化』的附加值。

以蔚小理三家為例,做為新勢力表率,其側重點也各不相同。

比如蔚來賣『服務』,理想賣『家用』,小鵬賣『智能』,長期以來,三家也各自打上了自己的標簽。

但市場終究是發展的,經驗主義比不上實際主義。

近段時間,對比理想汽車的風光,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的表現,多少有些底氣不足。

而且從銷量上來看,定價與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存在著統一協調的關系。

或許正是出於這一原因,近日的小鵬G6預售價定了個22.5萬元的低價;蔚來則全系降價3萬元,ET5 Touring與ET5同底價,用以討消費者『歡心』。

事實上,小米汽車即將面臨的也是同一問題。

盡管由於明年上半年才上市,小米汽車完美躲過了芯片荒,躲過了高漲的動力電池成本,也躲過了此時如火如荼的價格戰;但毋庸置疑的是,到了明年的這一時刻,市場上會有更多的好產品,也會變得更『卷』。

向卷而生,如果小米汽車沒有撒手鐧,淪落至『泯然眾人』並不新鮮。

當然了,如果到了上市的最後時刻,小米汽車依舊遵循此前曝出的26萬元起的價格,那麼廣大的米粉們,恐怕也會驚恐地連夜跑路。

這個汽車市場行業啊,或許隻有足夠的低價,才能顛覆吧。

而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張之棟

多偉大的作家,

也不過是在書寫自己的片面。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2023∣格局與趨勢《上》:活著

2023∣格局與趨勢《中》:生死三季度

2023∣格局與趨勢《下》:汽車新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