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墳場的印度,為什麼小米還奮不顧身陷入?

小米最近被印度沒收了48億,一時嘩然。

本來這件事是很久之前提的,屬於政治原因想搞中國公司,但由於太不靠譜,被印度法院否決。

不知道最近抽什麼風,舊事重提,又要罰款。

按照目前情況來看,應該很難逆轉。

印度的營商環境是出了名的差,做外貿的朋友基本都知道,印度人過來做生意,都是要求預付全款的。

因為印度人一般隻會付一次款,只要發了貨,剩下的錢就別想收了。

至於印度為什麼會這樣?其實跟印度歷史有關。

先不提英國在印度獨立的時候埋的印巴分治的雷,其實印度內部,壓根就不是一個整體。

印度現在還有種姓制度,就是合法的以血緣為載體的貴族制度,而且高種姓和低種姓不能通婚。

認為設計貴族制度,實際上就限制階層流動,雖然我們經常談,發達經濟體階層固化,但基於資本的固化,遠遠沒有基於法律的固化來得嚴重。

印度宗教派別非常多,雖然都叫印度教,但細分垂直領域數不勝數。

不同的邦信仰不同,彼此關系有好有壞。

導致印度內部至今無法書同文、車同軌。

印度現在的狀態,可以理解為我們民國軍閥混戰、清朝貴族制度、中東宗教沖突的混合體。

這就導致想要凝聚印度人很難,因為不同派別之間連信的東西都不一樣,語言也不通,價值觀都不同。

一百年前聖雄甘地搞獨立,采用的是民族主義,現在莫迪老仙,故技重施,也希望用民族主義來團結印度人。

小米被罰款,就是犧牲品。

而且被罰款不說,印度還要求CEO、CFO等全替換為印度人,要求印度資本入股。

不止針對小米,OPPO、VIVO也是一樣。

基本等同於把手機廠全部搶過來。

如果沒有通過外交手段,談一個折中的做法,未來國內手機廠,很可能逐漸減少在印度的投資,直到撤出。

印度名聲這麼差,小米和一眾手機廠,為什麼趨之若鶩要去設廠呢?

一方面,國內市場容量確實有限,海外擴張是剛需。

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手機市場,2022年手機出貨量也隻占了全球22.6%。

印度確實窮,架不住有14億人,出貨量占比12.4%,去年賣了1.5億部。

下面這個圖是印度市場手機銷量占比,OPPO、VIVO、小米、三星,基本各分走20%上下,其他所有加起來占20%。

不同時間段有所波動,但大差不差。

外企墳場的印度,為什麼小米還奮不顧身陷入?

榜單裡面這幾家,都在印度有工廠。

印度對非本土生產的手機,收20%關稅,搶市場的國產手機廠商,紛紛過去建廠。

順嘴提一句,華為從來沒在印度設立過工廠,蘋果也是最近幾年因為政治原因,才決定在印度生產部分手機。

OPPO、VIVO、小米,開始海外擴張基本都是2014/2015年,那會兒國內手機增長到一定程度,為了求增長,去海外建廠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不看地緣政治環境,隻談生意,小米也好,OPPO也好,VIVO也好,在印度都很成功。

印度有個本土手機廠商叫MICROMAX,一度銷量占比5%,現在已經銷聲匿跡。

另一方面,十年前國際環境相對比較安穩,保守主義還沒盛行,國際投資相對安全。

海外擴張是手機廠的正確選擇。

今時不同以往,印度前兩年封殺了我們255款APP,現在又限制手機廠商,後面估計中國企業都不會選擇直接去印度投資。

當然,對於印度買辦來說,可能更加歡欣鼓舞。

關稅是印度腐敗的溫床,不在本土生產就隻能進口,能拿到進口許可證的印度權貴,又可以坐收漁利。

雖然影響外商投資,損失了就業,但並不妨礙印度權貴賺錢。

受傷的除了小米,最大的應該就是低種姓的印度人。

對於印度來說,因為他們一窮二白,工業也差,光腳不怕穿鞋的,根本就不怕中國制裁:壓根就沒有產品可以被制裁。

想反制都沒有辦法,總不能再打到新德裡去吧?

印度小米事件,給國內企業再次敲響警鐘。

有本事賺錢,還得有命花,安全的權重,越來越大。

我是劃水隊長,點擊下方卡片可以關注我,一起洞見時代。

如果喜歡的話,歡迎幫忙點擊右下角『點贊』、『在看『,也歡迎留言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