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對於中國一直是最防范的,以前的情況,油氣項目,和誰合作都行,就是不能給中國,現在和中國走的越來越近,是沒有辦法,因為通往歐洲的道路斷了,他們別無選擇,是西方逼迫的結果。
站在俄羅斯國家利益的角度,這沒有錯,防范強鄰是對的,俄羅斯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所謂中俄聯盟是國內的一些人的一廂情願。
這點上,中國和印度打交道,從來都是想的賺眼前的小錢,從來沒有想到過更大的利益博弈。
雷軍的小米被罰的傾家蕩產,不僅丟了利潤,更是本金血本無歸,這個教訓,國內的 企業要記住。
其實以前修路建橋建電廠的也曾經吃過的大虧,隻是很少人提起。
雷軍是名人,小米是網紅,傳播力度大,國內都知道了。
不要說在印度賺不到錢,就是能賺到錢,也應該三思而後行,有的錢不能賺的。
印度14億人口,年輕人多,印度領導層也有大國思維,要實現工業化,真的印度工業化了,中國呢?何去何從?
按照聯合國的預測,到2100年,中國人口會萎縮到7.7億,而印度人口會超過15億,一個7億人口的老邁中國,如何和2倍人口印度進行工業化競爭?未來的幾十年,印度是唯一對中國形成挑戰且可能擠掉中國的國家,如果我們的精英階層還停留在隻賺小錢,想不到這個大局,是太不應該了。
一個國家要實現工業化很難,不僅需要其他國家提供資金,更需要提供技術,建立起齊全的工業門類,完整的產業鏈。
我們國家第一次工業化是蘇聯幫助完成的,是用19萬志願軍的年輕生命換來的。
我們國家第一次工業化是改開後,十幾億人用血汗用工傷用污染換來的。
能有幾天的成就,是我們付出了70年努力,三代人的辛苦打拼。
為了工業化,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和犧牲,為啥現在要去印度,便宜的出賣我們的技術和產品,為印度建立產業鏈,讓印度工業化呢?雷軍們應該想想了,你們這樣做,你們能得到什麼?你們會給中國帶來什麼?給子孫帶來什麼?
應該立下一條規矩:產業轉移到任何國家都行,就是不能去印度。
對印度,隻能賣消費品,大型機械設備,成套設備,不能出口。
要有出口和對外投資審核,不能去印度做鐵路、公路、橋梁、電廠、港口,通訊等提高基礎設施的工程。
有的錢不能賺,堅決不能賺,這點上,西方是有共識的,有禁止出口名單的,可為啥我們不會呢?
我們當年的工業化,無論是1950年代從俄羅斯,還是1980年代後從美歐日韓,都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一個國家想工業化,第一需要技術,第二需要資金,沒有人幫助你,給你技術,給你資金,你1萬年都自己完成不了工業化。
現在,能夠幫助別的國家完成工業化的,隻有中國一個國家,那作為中國,就要挑對象,挑那些對自己沒有危害,自己容易控制的國家完成工業化,來為自己的產業走出去服務
現在,美歐在後悔,幫助中國完成了工業化,並最終讓中國對他們形成挑戰,成為發達國家粉碎機,終結他們的好日子,美歐日韓為啥對中國如此敵視?都是利益。
我們的學者,除了跪舔,除了一醉方休,也應該懂得利益分析,站在更高層次看問題。
我們的國家,出生率這麼低,很快就會老,可能剛剛走向輝煌,就要走下坡路,重走美國日本的路,所以,現在最應該做的,第一是提高生育率,第二是堅決不能給印度完成工業化
印度是中國的心腹大患
想過沒有,為什麼最早來中國投資汽車的,日法國德國,為什麼不是當時汽車工業更強的美國日本?當時就是利用法德牽制日本美國,現在依然是這樣,爭取法國德國,孤立美國和日本。
再早一些,就是斯太爾,重卡技術,我們後來的卡車,都是在斯太爾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美國日本,是死活不會輸出重卡技術的,因為重卡是裝備,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和軍隊武器改進。
一定有人會說,如果發達國家都不來中國投資汽車產業,我們的汽車產業依然在低水平徘徊,有今天的輝煌走出海外嗎?不要總說美國、日本幫助我們,他們其實一直是有選擇的做,定位非常明確,就是隻賺錢,賺中國市場的錢,不能幫助中國的基礎發展。
隻是中國這個學生太厲害,不僅自己聰明勤勞,還懂得合縱連橫,多渠道拿到技術。
倒是現在中國,真的令人擔憂,因為我們的企業對外輸出,什麼也不考慮,隻考慮賺錢。
我們的基建狂魔,擁有獨門絕技,卻隻賺賣白菜的錢,國內各企業慘烈血拼,微利甚至虧損都做,得利的是外國人。
血拼是因為產能過剩,產能過剩了,就該去產能,基建的施工能力,必須縮小規模,向國外輸出,必須是高價,不能彼此打價格戰,甚至賠錢也幹,而且向哪個國家輸出,需要備案,不是去哪裡建設都行。
幫助其他國家建設基礎設施,要成為戰略武器,你要求我才行,而不是我們求著人家給市場,賺取吃飯的微博錢。
要選擇友好國家,能合作共贏的國家才行。
做到這些,不隻是雷軍和小米們的考慮,還需要更多高高層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