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劫小米?

最近小米點有些背。

車還沒造出來,先有一波泄密,然後更是發現一腳踏入了一個內卷到崩潰的紅海市場,導致小米準備《隻能》以1%的利潤攪局。

印度為什麼劫小米?

不過更壞的消息是,小米集團2022年利潤的一半,被印度劫財。

雖然,小米積極回應,但印度政府仍以『非法外匯』為理由,正式決定沒收小米48億元存款,這幾乎是小米集團2022年全年利潤的一半,也基本上相當於小米在印度經營十年的總利潤《準確的說是比10年總利潤低一丟丟》。

上上下下幾萬人,辛辛苦苦大幹180天,被人輕輕松松劫了財。

按慣例,這錢基本上就跟小米拜拜了。

為什麼是按慣例,又為什麼印度這操作這麼絲滑呢,因為小米不是第一家,大概率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喏,看圖,難兄難弟不少呢。

國內的幾大巨頭,一個也沒跑掉,合計120億RMB白白扔在印度了,不僅幫人完善了產業鏈,還白送大把真金白銀。

不光是中國,美國、韓國、芬蘭等等,悉數在列。

這可真應了那句話,你看上人家的身子,人家看上的是你的銀子。

小米是從2014年正式進駐印度的,依靠無敵的性價比迅速超越三星,成為印度手機市占率第一名。

由於雷總堅持低利潤經營,因此,這麼多年的第一名背後是巨大的銷量。

所以,要說小米為印度普及手機智能化作出的貢獻,莫迪都得挑一下大拇指。

要生產數量如此巨大的手機,小米自然也為當地帶去了大量工作崗位,交了不少稅款,不過即便如此,當印度認準已肥可宰,仍然沒有手軟。

唉,跟三哥做生意前,都不問一下大數據的嗎?

當然,這就是個玩笑,動輒幾十億的投入,哪能不調研呢。

不過,每當看到同行掉入泥坑,每個人都堅信,自己不會是下一個。

所以,才有了上面那張難兄難弟圖。

當然,也有例外,榮耀就格外明智,打眼一看就明白,這就是坑啊,及時解散印度團隊,割肉止血。

說起來,印度也是師出有名,通常來說,如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小米、三星等國外廠商,在印度開設分部並賺到錢後,會給總部企業付專利費、授權費、知識產權費用等,以匯出利潤,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不過,這方法到了印度這裡就不好使了,專利法,人家根本沒在乎過啊,這一點從印度仿制藥就能看出來。

所以,針對一眾外商想用付專利費名義向總部匯款這種國際通行做法時。

對不起,不行!在我大印度,專利可不是這麼用的,你要是非這麼幹,那我可就精神了哦。

這種按思維慣性執行的操作思路,很快就在印度獲得了上上下下的認可。

當然,其實法不法的,也就是個由頭,即使你拉出頂級律師團隊,人家也能通過修改法律,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2007年,沃達豐以111.2億美元收購了CPG投資公司,獲得了對印度和記的控制權。

然而,印度稅務部門卻認為,股權轉讓所得也應該向印度繳納稅金,沃達豐涉嫌逃稅。

最終,印度政府對沃達豐開出了20億美元罰單。

沃達豐不服,認為印度的做法沒有法律依據,便向印度高院提起訴訟,於2012年判沃達豐勝訴。

作為回應,印度國會修改了相關法律,打破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專門為沃達豐量身定制了一款關於海外公司股權交易收稅的規矩,並規定該規定可向前追溯50年

印度最高法院基於此判決,要求該公司繳納50億美元的罰款和滯納金《包括未繳納的30億美元滯納金》。

就問你,這樣的騷操作,你服不服?

那麼,印度的精英群體,不認為這種操作,會對印度的營商環境、契約精神造成惡劣影響嗎?

當然,他們又不傻,怎麼會不知道呢。

不過,當未來的大餅,與現實的甜點放在一起時,身體還是很誠實,嘴上說不要,手伸出老長。

這與印度領導層依賴民粹,民眾愛聽什麼,就說什麼,需要什麼,就做什麼,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這也間接導致許多政策不僅短視而且短命,當大家均在一個朝令夕改的環境,誰都不會再相信未來。

小米及其難兄難弟這樣肥羊被及時端上砧板,也就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了。

不過,人家的分寸拿捏也十分到位,無論是罰還是扣,隻會比經營總利潤少一些些。

這滅而不絕的小火苗,就總能撥動廠商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