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被下重手,印度為何被稱作『外企墳場』 | 新京智庫。

這些外資企業在印度遭受的各種調查、處罰,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魔幻』的印度法律制度所致。

小米又被下重手,印度為何被稱作『外企墳場』 | 新京智庫。

▲4月26日,人們聚集在印度新德裡的一處市場。

圖/新華社

文 | 李欽

英國駐印度記者愛德華·盧斯在其暢銷書《不顧諸神——現代印度的奇怪崛起》中有一句名言:『從新德裡最高政府部門的走廊到昏昏欲睡的地方官員的法庭,印度的政府機構和法律部門有著一些明顯的共同點。

它們從不會在你的生活缺席,除了真正需要它們的時候』

小米公司近期在印度的遭遇,生動地體現了上面這句話。

小米印度公司對印度執法機構扣押其約6.8億美元資產的申訴,近日被印度法院駁回。

對此,小米方面4月27日對媒體回應稱,正在研究此事,等待書面命令,『我們想重申,我們在印度的業務符合所有當地法律法規』。

1

印度被稱為『外企墳場』

自2020年以來,中國企業頻頻面臨印度當局的審查。

小米在印度的最新遭遇,讓多家中企意識到,在印經營可能將面臨困難的局面。

小米公司在印度的遭遇並非個例。

根據媒體報道,近兩年,至少有500家中國企業遭遇了印度的稅務和合規性普查。

印度打壓的外國企業不限於中企。

印度《商業標準報》曾報道 ,亞馬遜《Amazon》在2018-2020年兩年間,花在印度的法律合規費用為12億美元,占到這兩年亞馬遜在印度營收《Revenue》的20%。

請注意,這個比例不是其從印度獲得利潤的20%,而是營收的20%。

並且,亞馬遜尚未從印度盈利,但其已經投入了七八十億美元,多少有些『墊資打工』的意味了。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報道,過去七年時間裡就有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辦事處,占其跨國企業六分之一左右;而在印度大型註冊的跨國公司中共有1700多家『跑路』,占現存公司高達三分之一。

另外,諾基亞、IBM、沃爾瑪、凱恩能源等全球知名外企都被印度用各種方式開過巨額罰單。

由於外企在印度頻頻遭遇打壓,印度被稱作『外企墳場』。

2

『魔幻』的印度法律制度

這些外資企業在印度遭受的各種調查、處罰,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魔幻』的印度法律制度所致。

印度的法律可以用十五個字來概括:『高標準立法,普遍性違法,選擇性執法』

高標準立法並不是指印度的立法技術多少高超,雖然印度大量的法律都來自英國,單純讀起來確實不差,但這裡的高標準,是指印度的立法者要求守法者需要達到的標準非常高。

如果翻開印度的《公司法》《Companies Act》,人們首先可能驚訝於其超長的篇幅,因為不算各種修正案,法案本體就有近30章500條。

如果稍加留意,人們就會發現這部法律裡面基本上每一條後面都跟著罰金、監禁等違法後果。

從裡面隨便挑出一條,就可以明白為何違法在印度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印度《公司法》第12條3款《c》項之規定,各公司應在其信頭、商業信函、賬單以及所有通知上印制包括名稱、註冊辦公地址、企業識別號碼《CIN》、電話號碼、傳真號碼《如有》、電子郵件和網站地址在內的信息。

如果沒有滿足上述要求,公司自身加上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都需要受到罰金的處罰,自違規之日起一直到違規被更正之前,每日罰款1000盧比。

又比如,印度法律要求公司必須在辦公室中張貼反性騷擾政策,大型公司必須設立女性董事,女性員工達到一定人數,必須組建女性專門委員會,維護婦女利益,否則,又是罰金伺候。

但人們合上這些法條,隨便拿起一份報紙,翻到社會新聞版面,看到女性在印度的遭遇,就會感到這兩者必定有一個是假的。

並且,印度的執法部門一般不會主動去通知企業更正其不合規行為,但一旦違法行為被行政執法部門發現,其就會從違規第一日起開始計算罰金。

更為魔幻的是,印度允許當事人和行政執法機關就違規行為進行『和解』《Compounding of Offences》,這個制度有點類似於美國的『辯訴交易』,比如就稅務繳付義務的糾紛,私人企業可以與印度稅務局尋求和解。

印度政府認為這樣對於稅務局和當事人而言都可以避免對簿公堂,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和執法成本。

但問題在於,如果立法一方面把違法門檻定得如此之低,另一方面又允許通過和執法機關和解來避免或者減輕處罰,這種做法甚至用『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個比喻已經不合適了,會讓人聯想起中世紀歐洲教廷濫發『贖罪券』。

如果哪個企業頭鐵,堅持認為印度執法機關濫用權力,基於印度『三權分立』的體制,選擇去印度法院和行政機關正面硬剛,先不說印度法院舉世聞名的審判效率,最核心的問題是,在印度如此復雜的法律制度下,企業和執法者對同一法律條款的理解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此次小米事件,小米認為這是合理的稅務籌劃,但印度行政機關就會認為是偷稅漏稅、違反印度的《外匯管理法》。

3

中資手機企業何以『偏向虎山行』

不可否認,近年來印度經濟有較大增長,在此過程中,外資對印度經濟增長的貢獻功不可沒。

其實,大量的外資企業選擇到印度,並非是心甘情願的選擇。

例如,一些中資手機企業事先知曉印度對中國投資者的各類歧視性政策《投資的預先國家安全審查、中國人擔任印度公司董事也要安全審查、印度行政機關隔三岔五就通過執法的名義騷擾中資企業》,但最終無奈選擇去印度投資,這是由於這些企業和蘋果、三星等國際性企業簽署了供應合同,為了信守合同,避免違約,其不得不迎著這些風險到印度去投資、經營。

此外,雖然印度營商環境不佳,但其近些年來經濟發展較快,又擁有大量低廉勞動力,成為一些跨國企業眼中的『香餑餑』。

據2023印度數字報告數據顯示 ,2022年印度電子商務銷售額比上年增長3.4%,達到了 882.9億美元。

這也是一些國際性企業押寶印度的重要原因。

那麼,面對印度的下重手,小米等中資企業該如何應對?考慮到印度在華並沒有和小米相當體量的企業可供對等反制,可以借力國際經濟性組織如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行使投票權等來發揮關鍵作用,督促印度政府做出改變,保護中國在印企業的合法權益。

新京智庫特約撰稿人丨李欽 《律師,法律學者》

編 輯 | 柯 銳

校 對丨盧 茜

實習生丨戴文怡

郵箱 [email protected]

shi’x

新京智庫

新京智庫是依托於新京報平臺成立的新型媒體智庫,我們著眼於自身立足北京的區位優勢,服務北京、面向全國、放眼世界。

在國家政策解讀、政商學媒『四維一體』資源對接、城市案例研究和品牌傳播等方面,生產具有高度專業化、全球廣泛影響力的作品與研究成果,為政府、企業和行業機構提供一流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