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場再受挫!小米汽車,未來幾何?

近幾日,若說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小米在印度的『背刺』事件!

遙想上周四,雷軍在參加完小米 13 Ultra發佈會後,就高調亮相上海車展,帶著『小米汽車』的話題在汽車圈刷足了存在感。

沒想到,才過了一天,小米印度公司就被印度申請扣押資產555億盧比《折合人民幣約47億元》,這一數額,比小米2022年一整年凈利潤的一半還高!

一時間,小米陷入新一輪危機,還沒正式亮相的小米汽車也被迫再次陷入前途未卜的境地!

創業之初,信心滿滿!

回望小米一路的造車歷程,可謂是話題『噱頭』滿滿!2021年3月29日,在小米當年的春季新品發佈會上,雷軍當眾喊出,『這將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要的創業項目,我深知做出這個決定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但我願意押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小米造車自此正式開始。

該年9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正式落地註冊,以雷軍為首,15位小米集團內部高管和人才齊上陣。

11月27日,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雷軍首期投入33億元用於研發,同時廣納人才,吸引了原北汽極狐汽車總裁於立國擔任小米汽車副總裁,統籌負責小米汽車專業業務推進和綜合管理工作。

2022年3月,小米在全年業績報告中首次披露,汽車研發團隊規模已超1000人,預計在2023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至此,小米汽車終於不再隻是消費者眼中的一個『概念』。

印度市場再受挫!小米汽車,未來幾何?

縱觀全過程,小米汽車的發展可謂是一日千裡!從開始下場到計劃量產,前後不過兩三年,這樣的發展速度,也為小米汽車的未來發展埋下了許多隱患。

市場飽和,競爭力弱

前不久,雷軍曾在會上表示:小米汽車爭取在未來的15-20年內進入世界前五。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

不得不說,一路走來,小米汽車賺足了話題性。

但是,現實真的如小米預想地一般,力破萬軍嗎?

進入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已不是當時的一片『藍海』,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互聯網企業三方下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新技術層出不窮,汽車價格越壓越低,市場早已是一片亂象,自遊家、威馬、愛馳、天吉……,被淘汰的汽車品牌多不勝數。

也許正如小鵬汽車總裁所說的那樣:『5-10年內,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可能僅幸存10家車企』。

小米汽車的未來,實在令人堪憂。

與大眾、本田等傳統造車企業相比,小米缺少幾十年的市場耕耘,沒有穩定的汽車用戶和行業口碑;與小鵬、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相比,小米缺失獨到的技術核心和造車『新理念』,無法引起廣大汽車愛好者共鳴;與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龍頭相比,小米也不具備成熟的造車和儲能電池工藝,無法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即便與同為造車互聯網企業的百度相比,小米也很難跟上在自動駕駛領域佈局好幾年的『阿波羅』系統。

由此可見,小米汽車的未來是充滿艱辛的。

不僅如此,與主打『低價』、『親民』的小米手機不同。

據媒體爆料,小米第一款車為中型溜背式轎車《內部代號Modena 摩德納》,目前內部在討論的方案是:一個版本定位26 萬-30 萬元區間,另一個版本在 35 萬元以上。

從這個價格區間來看,小米汽車想走的大概是中高端路線,這與小米系以往的產品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之前,雷軍曾在微博發起過一次小米汽車價格預測投票,從結果來看,人們對小米第一輛車的期待價格大多集中在 10 萬元以內。

更何況,26 萬-30 萬可謂是目前國內中端車型的黃金價位段,主流車企基本都會在這個價格段下狠勁,拿出自家最強的產品力車型。

由此可見,即便是成功量產,小米汽車的銷售也依舊令人擔憂。

進入下半場,做得好不如賣得好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式進入下半場,隨著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技術的發展方向已經形成行業共識,留給新企業實現技術突破的窗口也已所剩無幾。

在造車領域,小米汽車幾乎已經很難顛覆現有市場。

但是,追上現有技術,對小米來說,並不算難。

同時,在賣車領域,小米還是有很大優勢!

把車賣出去,才是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的主要故事

例如恒大許家印寄予厚望的恒馳汽車,造出來卻賣不動,反映出市場已然趨於理性。

目前來看,小米汽車面臨著兩個主要問題:一方面是基於價格的產品差異化競爭力,一方面是渠道的銷售能力。

對於小米來說,這兩個問題,一直有著答案的草稿。

小米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小愛團隊、手機相機部等人才團隊,能夠為小米抹平造車領域的短板。

有了『小米集團多元融合的科技生態支撐』,小米汽車在打造差異性競爭力、與更多智能設備互聯互通上,有著突出優勢。

正如雷軍所說,:『小米的優勢在於電子技術和用戶體驗上』

與此同時,這些年重新發力佈局線下的小米,對於賣車也一直有著自己的算盤:

上汽、北汽等傳統車企之所以選擇與華為合作,除了技術上的支持,另一個關鍵點在於華為門店能夠作為車企的銷售渠道,補充新勢力在國內市場廣度和深度的不足。

而號稱『一億米粉』的小米,在全國范圍內有著3000家『小米之家』。

鋪開線下渠道,並不會增添太多銷售成本,反而能夠進一步提升門店價值,補完線下生態。

因此,雖然入局時間偏晚,但在造車和賣車兩件事上,小米還是能吃到一定的後發紅利。

小米汽車的未來,註定是一路艱辛,但結果如何,目前尚無法下定論。

讓我們一同期待小米汽車的正式量產,讓市場來檢驗小米汽車『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