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生存下來,是對美方的重擊。

2020年5月,美國對華為實施零技術的芯片封鎖,當時許多人認為華為無法生存,因為連芯片都沒有了,怎麼可能生存?這些人認為華為必然會倒閉。

前陣子,華為2022年的營收出來了,華為的情況如何呢?是否是每況愈下,瀕臨倒閉?這對中美科技競爭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華為於2019年5月與2020年5月被美國政府制裁。

當時我們出了幾期的內容,我們認為,華為的確是遇到很大的困難。

第一,由於缺乏先進制程的芯片,華為在高端手機上的銷售在芯片庫存用罄之後,將難以再銷售,華為會失去高端手機的市場。

第二,由於華為被限制的不僅僅是芯片,連軟件也被限制,因此谷歌限制華為更新安卓系統,華為也無法使用谷歌的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

尤其是缺乏GMS,將影響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的銷售。

但是,這些影響主要是在手機銷售上,至於華為的通訊設備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

因為通訊設備所使用的芯片幾乎都是成熟芯片。

不過,有人不同意這樣的觀點,特別是那些反中的,還是認為華為必然倒閉。

我們在這裡呼籲一些網友,要有客觀的邏輯分析,或是在日後驗證一下當時的看法,如果日後的發展與當初所聽到的說法不同,那就要修正一下,看看當初是哪裡錯了!

將近三年過去了,華為沒有倒下,還活得好好的。

前陣子,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023年新年致辭中透露,華為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6369億人民幣,經營結果符合之前的預期。

華為生存下來,是對美方的重擊。

我們跟華為2021年的營收比較一下,2021年的營收是 6368億人民幣。

2021與2022兩年的營收相當。

重點在這裡,2021年的營收比被制裁的那一年下滑28.6%。

但是,到了2022年,營收基本上持平了。

簡單說,華為被嚴厲制裁後的第二個年頭2021年,華為營收下滑將近三成,但是再過一年,華為營收停止下滑,不再下跌。

這表示,華為找到了營業模式,安全生存下來。

華為安全生存下來,是在兩個層面上努力。

一,華為在通信設備方面的業務能夠保持,對那些期待華為倒閉的人來說,很抱歉,沒有如他們的意,華為沒有倒下。

二,華為開創了新業務。

剛剛說,華為大幅失去手機市場,在這一塊華為損失了大筆營收。

這顯示在2021年的營收上。

不要忘了,華為在2019年與2020年9月零技術封鎖生效之前,大量囤積芯片,這些芯片隻能維持1到2年,因此到了2022年,華為所囤積的手機芯片應該都用得差不多了,華為的營收應該還會繼續下滑才對。

但是,華為去年的營收卻能保持與2021年一致,這表示華為有了新的營收項目,能夠彌補手機銷售的滑落。

華為第一個開拓的領域是雲服務。

畫面上的表列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的全球排行榜。

華為雲於2021年的IaaS營收,全球排名第五,僅次於谷歌。

幾年下來,華為雲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二,僅次於阿裡巴巴,超過騰訊雲。

這是相當好的成績。

華為雲、谷歌雲、與阿裡雲這方面的營收於2021年約略是40、60、與80億美元。

華為雲有機會超越谷歌,在全球榜單上再進一名。

雖然華為雲早就有了,但這兩年華為發力雲服務,2021年華為雲同比增長67%,超過中國雲支出的45%增長,也超越騰訊雲,僅次於阿裡雲。

第二個領域是智能汽車。

據華為的說法,智能汽車的零部件業務是華為的長期戰略機會,並且,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是華為已經確立的五大業務之一。

有關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研發團隊,於2021年達到5,000人的規模,投資額10億美元。

第三個領域是專利與技術服務。

有關這個領域,可能很多人還不清楚。

當美國於2020年5月向華為實施零技術封鎖,接著又排擠華為在美國的通訊設備市場,華為宣佈,要向美國的廠商征收專利費,首個目標就是向Verizon《威瑞森》收取10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用。

剛開始的時候,Verizon還揚言不甩華為,對吧?能夠不甩嗎?美國企業靠著專利許可費吃飯的多的是,高通在其中是首屈一指。

Verizon如果不認賬,不繳專利許可費,全球會有一大堆的企業也不認帳,不繳專利許可費。

對美國來說,這是非常不劃算的。

華為向汽車制造商、煤礦企業和工業園區等客戶出售專利與技術服務。

最有意思的是,華為也向全球智能手機大廠征收專利特許權費用,包括蘋果和三星。

既然華為有那麼多的專利,當然要向美國企業看齊,也收取專利許可費。

坦白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美國』嚴厲『制裁下仍然能夠生存的企業,華為是第一個。

過去也有些國家的公司被美國制裁,小公司我們不提,我們來說一些大的,著名的世界級大公司。

1987年,日本東芝公司《Toshiba》於之前,以偽造的出口許可申請書,將精密的九軸聯動數控機床賣給蘇聯。

在美國的壓力下,一些東芝高管被判刑,東芝被禁止一年內,不能向東方集團《蘇聯集團》國家出口任何產品。

其實,這隻是小小的懲罰,對東芝的影響不大。

不過,雖然影響不大,東芝後來的命運並不好。

2017年,東芝將旗下的存儲器部門,銷售給美國的貝恩資本《Bain Capital LLC》所領導的投資團隊。

不過,這是東芝的競爭力不行,怨不了別人。

東芝業務不行,營收不行了,於是東芝就動腦筋到美國這邊來,想要來美國發展。

2006年,東芝收購美國的核電廠商,想要發轉型的美夢。

很不幸的,也是於2016年與2017年,東芝在美國的核電業務也遭受巨額虧損,這叫做屋漏偏逢連夜雨。

東芝的』美』夢破裂。

東芝這叫做賠了夫人又折兵,自己競爭力不行。

想要改個方向,收購美國的核電廠上,到美國市場發展也不行。

和日本東芝相比,法國的驕傲阿爾斯通就慘了。

2013年4月,時任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全球負責人—皮耶魯齊,搭飛機來到美國紐約。

當飛機降落在紐約肯尼迪機場的跑道上,機艙廣播聲響起,『皮耶魯齊 先生,請您下飛機前先到機組人員這裡來』。

沒想到那一次的廣播,改變了皮耶魯齊的命運,他被逮捕。

阿爾斯通當時在能源領域是全球頂尖的企業,是全球軌道交通、電力設備和電力傳輸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先企業,其業務遍佈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雇員人數超過10萬人。

阿爾斯通在當時是全球水電設備第一,核電站常規島第一,環境控制系統第一。

這樣的優秀企業當然也有競爭者,美國的通用電氣《GE》是其最大競爭者。

美國控訴阿爾斯通違反了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又稱之爲《反海外賄賂法》。

這下子阿爾斯通糟糕了,皮耶魯齊也糟糕了。

最終,美國給阿爾斯通開出了天價的罰款,罰金總額將遠遠超過歐洲反貪法令的規定上限。

經過多次的來回交涉,最後的處罰金額為7.72億美元。

這個罰金數字是有門道的。

因為官司纏訟許久,阿爾斯通那時候的財報是凈虧損8.23億歐元,阿爾斯通根本付不出罰金。

付不出罰金怎麼辦?隻好開始賣公司的資產了。

最後,阿爾斯通以106億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的發電與電網業務出售給通用電氣。

其實,除了皮耶魯齊被逮捕之外,美國於其後也陸續逮捕了阿爾斯通幾名高管。

為什麼要提這個過程?因為華為的境遇與阿爾斯通最相像。

2018年12月1日,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過境加拿大的時候,在機場被逮捕。

皮耶魯齊的命運與孟晚舟有一點類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在阿爾斯通將公司資產出售給通用電氣的那一星期,被關押14個月的皮耶魯齊,獲得美方的保釋。

孟晚舟的事件比較長一些,她於2021年9月獲釋。

美國也同樣是用法律手段,迫使阿爾斯通與華為屈服。

所不同的是,皮耶魯齊是在公司資產賣給通用電氣之後被保釋,但華為始終堅挺,堅持下來。

到了今天是完好如初,沒有倒下。

而阿爾斯通卻被肢解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重點。

我們舉了一個東方的東芝,與一個西方的阿爾斯通,只要是被美國盯上的,被制裁的,都沒有好日子過,甚至於會被肢解,倒下。

但華為為什麼沒有倒下?除了剛剛說的原因,還有其他一些主觀與客觀上的原因。

一,中國的國力遠甚於法國,哪裡有可能讓美方隨意『處置『?阿爾斯通是頂級的世界級的能源企業,是法國人的驕傲,但又如何?法國政府保護不了阿爾斯通。

二,中國市場也遠大於法國,就算華為全部失去國外的市場,國內市場也足以讓華為生存。

三,當然,華為本身的努力也是主要原因。

阿爾斯通公司高層不明就裡,或是雖然明白公司的危險,卻沒有想到足夠的方法保護公司資產。

四,必須要說一點,法國政界與領導人搞不清楚狀況,與大國格局脫節,這些人以為地緣政治就是跟著美方跑,殊不知,危險就在身邊。

阿爾斯通出事的時候是在2013~2014,這可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啊!

這是什麼意思呢?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國政府是怎麼處理的?美國聯邦政府就是那麼一句話:『大到不能倒』。

就這樣,美國聯邦政出錢出力給美國許多大銀行續命。

難道法國領導人不知道嗎?法國政界不知道嗎?既然阿爾斯通是法國人的驕傲,為什麼就任憑阿爾斯通這樣被處置呢?也不過是不到8億美元的處罰金,就讓阿爾斯通賣掉資產,而且是賣給競爭對手,法國政府真是』奇葩『,不可教也。

我們來看看華為通訊設備在歐洲的銷售狀況。

特朗普時期就已經限制華為的通訊設備進入美國市場,2019年起,又大力推動盟國,禁止使用華為的通訊設備。

2019與2020年這兩年,華為陸陸續續失去歐洲市場,與其他盟國的訂單。

不過,前陣子丹麥哥本哈根電信咨詢公司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歐洲國家對華為5G技術的依賴並沒有減少。

針對歐洲31個國家,102家移動網絡運營商的調查,許多國家對中國5G供應商的依賴程度,甚至超過4G網絡。

數據顯示,選擇華為5G設備的歐洲國家和地區達到21個。

換個角度說,由於華為在5G通信設備上的競爭力大,若不是美國的限制,華為在西方市場應該可以攫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但即便是受到限制,華為也仍然保有某種程度的市場份額。

整體來說,僅管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歐洲小國禁止使用華為的設備,但一些歐洲大國如德國、法國、英國等,仍然使用華為的設備。

英國雖然宣佈將會全面禁止使用華為的設備,並且還要拆除華為的舊設備,但也一直拖拖拉拉。

這就是目前歐洲的現況。

但這種狀況對美國來說,就不是個好現象,在某種程度上,還可能很糟糕。

第一,這表示,美國的盟國對華盛頓是陽奉陰違。

這些盟國表面上聽從美國的號令,但實際上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幹脆繼續使用華為的設備,甚至於還使用新設備。

為什麼盟國不是完全聽從美國?很簡單的道理,華為設備性價比高,不使用華為的設備,將導致政府支持與私人企業的成本增加。

至於拆除舊設備,那更是敷衍,因為取代舊設備完全得要自己掏腰包。

美國的盟國,哪一個不是債臺高築,還有錢玩這種遊戲?

第二,這證明了中國持續推動經濟貿易有用。

我們這兩年一再說明,不要聽信什麼海外媒體的說法,也不用因為一些國內評論說法,就缺乏自信,說什麼中國的經貿牌沒用。

華為的例子再一次證明,中國就是要打經濟牌。

美國對中國打意識形態,隻能是短暫的。

但經濟卻是長遠的。

第三,這也證明技術是有用的。

2021年華為研發金額約1430億元,研發投入與總收入的占比為22.4%,這是近十年的最高位。

如此的研發規模是全球第二。

在科技的時代,就是要不斷地投入研發。

僅管被嚴厲制裁,前景不明,華為仍然持續投入研發,可以說是孜孜不倦。

華為對研發的投入,值得了。

第四,這是一個很好的樣板,中國不怕美國制裁。

美方制裁華為,也制裁數百家的中國企業與實體機構,但有多少作用呢?美國制裁華為,華為仍然過得好好的。

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中美雙方貿易額反而增加。

美國還要制裁多久?

中國可以向外界展示,既然美方制裁無用,大家請繼續跟中國合作,不用怕。

美方的制裁大棒沒用,盟國都會看在眼裡。

時間一久,這些盟國會慢慢地與中國恢復合作,到時候美國就難辦了。

大家不要小看盟國陽奉陰違的威力,如果陽奉陰違的盟國多了,未來會有更多的盟國群起效尤。

到時候就是『陽不奉陰更違』,不理會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