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已獲得『問界』汽車類商標。
21個『問界』商標已轉讓至華為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共計21個『問界』商標轉讓申請已被核準,轉讓人分別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創輝達科貿有限公司,受讓人均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轉讓申請的收文時間為今年3月7日和8日。
商標具體類別涉及第12、9、7、39、37、42、2、35、3、4、16、38、11、1、5、21、27、41類,其中12類和9類分別代表汽車和運載工具、電子產品及科學儀器。
或將成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的統一品牌命名
據媒體報道,問界商標此次被華為成功受讓,意味著華為將擁有問界商標的主導權,未來或將成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的統一品牌命名。
智選車模式是華為與汽車制造商最為緊密的合作方式,也被外界稱為『含華量』最高的模式,華為不僅深度參與開發新車型,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還借助自身的銷售渠道幫助賣車。
AITO 問界是華為智選車模式的首個嘗試,在去年取得全年交付 7.5 萬輛的成績後,銷量開始失速,今年前五個月銷量均在萬輛以下徘徊。
今年 3 月,AITO 問界短暫變更成 HUAWEI 問界後被緊急叫停,此後華為發佈公告再次強調不造車,並對華為標志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嚴格要求,不能使用華為/HUAWEI 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此後曾公開解釋稱,本來是想將『華為問界』作為一個生態品牌,讓消費者選擇時不是很困惑。
『現在是賽力斯生產,馬上會有奇瑞、北汽和江淮也會生產華為整套解決方案的車出來,如果都采用不同的品牌去營銷、服務和零售的話會很復雜,投入成本很高』
可以看出,華為仍在擴大智選車模式的合作范圍,除了賽力斯,奇瑞、江淮和北汽等企業也將加入到華為智選車模式,而且可能會統一使用問界的品牌名稱。
餘承東:華為不造車是不單獨造車
值得注意的是,6月9日,在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發表講話。
新京報貝殼財經報道,餘承東稱,2030年新車銷量中新能源車銷售占比將接近100%。
同時競爭下汽車企業會越來越少,也許中國市場的主要玩家數量會小於5家。
此外,他認為,2030年可以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
華為將爭取2025年走向L3級別自動駕駛的商用。
據上證報中國證券網,餘承東稱,未來的頭部車企,每年產量達不到500萬輛甚至1000萬輛,將很難立足。
『中小廠商可能被大的廠商兼並重組掉,未來能活下來的企業每年的產量達不到500萬臺以上或者達不到1000萬臺以上,就很難在這個時代立足』餘承東指出。
目前,國內的汽車廠商中,還沒有任何一家車企的產量達到該級別。
在5月的AITO問界第10萬輛下線儀式上,餘承東曾發言稱:『今後主流車企要想活下去,千萬臺的產能是必要的,沒有的話就活不下去』
對於『華為不造車』,餘承東表示,華為不造車的意思是不單獨造車,而是和車企聯合造車。
餘承東稱,華為要跟車廠一起優勢互補,組合,構築力量與優勢。
他提到,華為高級別輔助駕駛功能的安全性和水平已超越了特斯拉FSD。
來源:TechWeb、每日經濟新聞、OST開源開發者
【溫馨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若有不妥,請聯系告知修改或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