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華為是否會單獨造車,外界一直眾說紛紜。
原以為3月底任正非重申華為不造車,算是為這樁公案畫上了句號,但華為近來似乎又在造車的邊緣瘋狂試探。
華為究竟造不造車?
關於華為造不造車這個問題,早在2020年,華為就發出過『不造車』公告。
並且,在兩年前談到造車時,任正非曾經批評說,以後誰再建議造車幹擾公司『調離崗位』。
今年3月底,華為內部發佈了由任正非簽發的公告,強調華為在5年內不造車,並且申明不得將『華為/HUAWEI』的字樣和logo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3月8日,華為剛剛進行品牌名稱的調整,由『AITO問界』變成了『HUAWEI問界』。
而就在公告發出的第二天,華為火速清理了所有門店的宣傳物料,華為字樣不能出現在整車和外觀宣傳上,已經出街的統統都要撤掉。
另外,針對『華為不造車』公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十年內都不會造車,華為在汽車方面的戰略不會再反復更改。
緊接著,餘承東在4月初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高層論壇上表示,華為沒有造車,一直都在幫助車企造好車,主要是將華為的軟件技術賦能智能化汽車,組建一個華為汽車聯盟。
華為拿下『問界』商標
近日,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共計21個『問界』商標轉讓申請已被核準,轉讓人分別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創輝達科貿有限公司,受讓人均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轉讓申請的收文時間為今年3月7日和8日。
商標具體類別涉及第12、9、7、39、37、42、2、35、3、4、16、38、11、1、5、21、27、41類,其中12類和9類分別代表汽車和運載工具、電子產品及科學儀器。
經查詢,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2月4日就申請了『問界』的12類、9類商標,截止目前已經佈局了17枚問界商標。
雖然從工商信息來看,並未發現北京永安世達科貿與華為的關聯。
不過,北京永安世達科貿與華為相關企業曾有過多次往來。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曾向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轉讓商標48枚,向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轉讓商標11枚,向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轉讓商標3枚。
或許,從一開始華為就掌握著『問界』商標的主動權。
據媒體報道,問界商標此次被華為成功受讓,意味著華為將擁有問界商標的主導權,未來或將成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的統一品牌命名。
華為與車企合作模式共分三種。
第一,零部件模式,華為向汽車企業售賣軟硬零部件。
第二,Huawei Inside《HI》模式,即合作開發定制完整的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等整體全棧解決方案。
第三種是以AITO問界為代表的智選車模式,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整車設計以及渠道銷售。
除了賽力斯《AITO汽車品牌方》,華為還與奇瑞、江淮建立了智選車合作模式。
此外,北汽跟華為的合作模式,也從HI模式轉化為智選車模式。
如此一來華為的智選車業務將擁有4個整車企業合作夥伴。
AITO 問界是華為智選車模式的首個嘗試,根據官方公佈數據,問界M5自2022年3月正式開啟交付,僅6個月,即實現了月銷量破萬,創造了新品牌車單款車型最快破萬的銷售紀錄。
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超過7.5萬輛,這一成績足以讓車企夥伴們不敢小覷。
這也讓外界開始相信:華為可以幫助車企『造《賣》好車』,可謂初戰告捷。
綜上,華為不造車,隻幫助車企造好車的戰略並沒有明顯變化。
如今,『問界』商標已屬於華為,華為便能以問界為核心,鏈接車企,將新車型統一到問界這一個品牌矩陣下。
華為有技術、有專利、有商標,可以跟車廠一起優勢互補,組合,構築力量與優勢。
我們也可以共同期待,華為將以『問界』為支點,創造出怎樣的汽車聯盟。
來源 | 整理自第一財經 每日經濟新聞 WG吳哥 羊城晚報 賽博汽車 車東西等
編輯 | 北京高沃知識產權《ID: gaowoip-com)
聲明 | 部分圖文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