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領域,中國始終秉持著開放、共享和協作的精神。
然而,美國卻采取相反的策略,特別是在華為威脅西方電信和半導體領域壟斷地位時。
自孟晚舟被捕、華為被納入實體清單、芯片斷供,美國及其盟友對華為進行技術封鎖和脫鉤,導致華為在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大幅縮減,5G訂單停滯,營收由8000億降至6000億。
盡管如此,華為並未被打垮,反而越挫越勇,啟動了『南泥灣計劃』,組建了二十餘個『軍團』,並度過了艱難時期。
2022年,華為扭轉了營收下滑的局面,實現了雲計算和ICT基礎設施業務的穩健增長。
雖然麒麟芯片受限,但華為用3年時間完成了1.3萬個核心元器件的自主研發,4000多種電路板的國產替代。
此外,華為推動芯片產業鏈自主可控,如14nmEDA工具的國產化,通過芯片堆疊技術、超導量子芯片、光子芯片降低對高端光刻機的依賴。
在美國強力打壓下,華為依靠任正非的戰略部署,特別是『不抱幻想』的理念,堅定不移地發展。
孟晚舟擔任華為輪值董事長後,華為更明確表示要『向死而生、堅持奮鬥』。
華為不留退路的選擇,反而讓勝利之路變得更加明確。
華為將重心放在對美國芯片依賴較低的領域,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逐步增強。
近期,孟晚舟宣佈,在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267家企業選擇華為,預計數字化轉型市場產值可達23萬億元。
此外,華為智能終端業務逐漸回暖,手機出貨量目標由3700萬臺調整至4000萬臺。
在PC領域,華為實現逆勢上漲,2023年第一季度國內出貨量同比增長34.1%,排名第二。
與主動脫鉤的企業如戴爾相比,華為後勁十足。
如今,越來越多美國和海外企業意識到,與中國企業合作才是明智之舉。
一些美國媒體感慨:我們封鎖了什麼?最後,華為實現了核心零部件的國產替代,手機、PC業務迅速回暖,美國企業紛紛向中國示好。
希望國內更多企業學習華為,堅定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縮小與西方企業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