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獲得問界商標,要拉上4家車企打造汽車聯盟?

華為獲得問界商標,要拉上4家車企打造汽車聯盟?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作者 | 小崔
編輯 | Juice

華為拿下問界商標。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華為受讓了共計21個『問界』商標,轉讓方分別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創輝達科貿有限公司,時間為今年3月7日和8日。

▲部分問界商標情況

這些商標的類別包括科學儀器和運輸工具,這意味著華為很可能在未來的電子產品、汽車和運輸工具等領域使用『問界』這一名字。

不過,按照華為最近的動作來看,『問界』最有可能成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的統一品牌命名。

對此,華為方面依舊表示,華為不單獨造車,和車企一起造好車。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是在申請商標轉讓的同一時間,今年的3月8日,華為在AITO問界汽車的宣傳海報上打上了『HUAWEI』logo,並直接稱其為『HUAWEI 問界』。

不過,華為內部很快又發佈了由任正非簽發的公告,強調華為在5年內不造車,並且申明不得將『華為/HUAWEI』的字樣和logo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隨後,問界門店迅速拆除了所有與華為字樣相關的宣傳物料。

緊接著,餘承東在4月初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高層論壇上表示,華為沒有造車,隻是在做『HUAWEI 問界』的生態品牌。

關於華為是否造車,業界已經反復討論,至今仍未有定論,但目前有一種說法是,華為想用問界的名頭來打造一個汽車生態品牌,然後打造一個華為汽車聯盟。

一、華為拿下問界商標 或成通用品牌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共計21個『問界』商標轉讓申請已被核準,轉讓人分別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創輝達科貿有限公司,受讓人均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轉讓申請的收文時間為今年3月7日和8日。

▲部分問界商標情況

商標具體類別涉及第12、9、7、39、37、42、2、35、3、4、16、38、11、1、5、21、27、41類,其中12類和9類分別代表汽車和運載工具、電子產品及科學儀器。

針對華為受讓問界商標,業界再次掀起了華為到底造不造車的討論,不過,華為方面也很快做出回應:華為不單獨造車,和車企一起造好車。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AITO問界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汽車品牌,由華為與賽力斯在2021年12月聯合打造,同時也是華為智選車模式的代表之作。

目前,AITO問界已推出問界M5《參數丨圖片》、問界M7以及問界M5純電版3款智能汽車。

▲問界M5

既然華為不造車,那為什麼要拿下『問界』的商標呢?目前行業內有一個大致的猜測:華為拿下問界商標,可能是為了打造『HUAWEI 問界』的生態品牌,繼續利用『問界』的名頭來向更多車企推出其智選車模式。

其實這也並不僅僅是猜測,而是餘承東本人在今年4月初的中國電動百人大會高層論壇上公開表明的事實。

目前,有媒體猜測:華為的智選車模式以後可能會以『問界』命名或名字中帶有『問界』字樣,換句話說,以後的問界可能不僅僅是一個汽車品牌的名字,而是華為和多家車企合作車型的通用品牌。

有意思的是,問界雖然是由華為和賽力斯共同推出的汽車品牌,但問界此前的商標所有者既不是華為,也不是賽力斯,而是一家第三方公司——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而且這個第三方似乎並沒有和華為、賽力斯有所關聯。

▲問界商標原擁有者

不過,北京永安世達科貿卻和華為相關企業曾有過多次往來。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曾向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轉讓商標48枚,向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轉讓商標11枚,向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轉讓商標3枚。

二、智選模式出圈 華為朋友圈擴大

為什麼說華為很有可能以『問界』給智選車模式命名呢?猜測之前,我們先對華為的智能汽車業務做一個簡單梳理。

目前,華為和車企的合作有三種模式,一是供應商模式,即垂直的零部件供應。

華為目前已經上市30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比如華為電機、熱管理系統、MDC自動駕駛計算平臺、AR-HUD、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但華為僅作為Tier1與主機廠合作。

在供應商模式下,華為主要提供軟硬件服務,涵蓋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等多個領域。

二是Huawei Inside《HI》模式,為車企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Huawei Inside模式下,華為提供智能化的技術優勢,車企提供整車設計和制造優勢,華為與車企合作的新車型仍然采用車企品牌logo,但『HI』的標識會出現在車身上,代表了該車型采用了華為智能汽車全棧解決方案。

除了在車端提供全套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外,華為還負責雲端的數據存儲、軟件迭代等。

此前有三家Huawei Inside合作車企,分別為北汽極狐、阿維塔以及廣汽埃安,但目前華為已經不再和廣汽埃安進行合作,與北汽的合作也已經升級為智選模式,隻有阿維塔一家還在使用華為HI模式。

三是華為智選模式,即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各個環節。

在智選模式下,華為不僅參與產品造型設計、內飾設計,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幫助合作車企造好車,同時華為還負責車型營銷和終端銷售,幫助車企賣好車,該模式下華為造車的參與程度最深。

其中采用華為智選模式的典型代表便是賽力斯。

今年5月27日,在賽力斯兩江智慧工廠總裝車間,AITO問界第10萬輛正式下線,從新車上市交付到10萬輛下線,賽力斯AITO問界僅僅用了15個月,可以說這是賽力斯和華為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另外,去年9月,奇瑞宣佈和華為合作,通過智選模式合作開發智能電動汽車品牌,規劃5款電動車,並計劃在2023年推出其中兩款,這兩款車型的代號已經曝光,一款為純電轎車EH3,一款為純電SUV EHY。

同時,華為與江淮汽車合作的智選車,將定位超高端豪華純電市場,價位區間約在80萬~100萬元。

▲華為智選車模式合作車企《圖源:中信證券》

可以說,AITO問界的成功讓華為看到了智選車模式的可行性,於是也就有了餘承東所謂的『HUAWEI 問界』生態品牌,餘承東也想借此將華為智選模式用在更多的車企身上,實際上,華為的汽車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奇瑞、江淮等車企也已經加入進來。

需要注意的是,華為的前兩種模式更傾向於B端方案,而智選模式則更偏向於C端業務。

也就是說,華為憑借智選車模式成功出圈,並借此吸引了更多合作夥伴,但是這個智選車模式要怎樣來繼續推廣呢?既然是成於問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用問界來命名或命名中帶有問界字樣。

不過,華為方面目前暫未對此作出回應。

三、再三申明不造車 隻幫車企造好車

如果『問界』真的成為華為和多家車企合作車型的通用品牌,那麼關於華為造不造車的討論也基本可以畫上句號了。

在此之前,官方已經多次公開強調華為不造車,餘承東本人也多次表示,華為隻是幫車企造好車。

今年3月底,華為內部發佈了由任正非簽發的公告,強調華為在5年內不造車,並且申明不得將『華為/HUAWEI』的字樣和logo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而在今年的3月8日,也就是華為申請問界商標的同一時間段,華為在AITO問界汽車的宣傳海報上,打上了『HUAWEI』logo,彼時華為宣傳汽車時已不再提『AITO』,而是直接稱其為『HUAWEI問界』。

▲AITO問界汽車宣傳海報

另外,針對『華為不造車』公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十年內都不會造車,華為在汽車方面的戰略不會再反復更改。

並強調:『有些部門和合作夥伴在濫用華為品牌,華為一直在查處過程中。

我們不會讓華為品牌被濫用。

華為沒有造車,也沒有任何品牌的車。

在任總發佈的最新文件裡,華為明確要求,嚴禁華為品牌出現在汽車品牌前面,或者作為汽車品牌。

隨後,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親自下達命令,要求問界門店拆除所有『華為』相關字樣的宣傳物料。

緊接著,餘承東在4月初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高層論壇上表示,華為沒有造車,隻是在做『HUAWEI 問界』的生態品牌,一直都在幫助車企造好車,主要是將華為的軟件技術賦能智能化汽車,組建一個華為汽車聯盟。

▲餘承東參加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另外,餘承東在6月9日舉行的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再次重申了『華為不單獨造車,而是與車企聯合造車』的觀點。

可以看到,華為方面,無論是集團內部,還是智能汽車業務負責人餘承東,幾乎一直都在強調不造車,我們也確實可以相信華為沒有自己去造車,正如餘承東此前所言,華為隻是想成為智能車時代的『博世』。

結語:華為利用問界打造汽車生態品牌

關於華為是否造車的討論,業界內外已經進行過多次討論,而華為的官方聲明『華為不造車,隻幫車企造好車』也多次被重申。

事實上,我們一再反復去討論華為到底會不會造車意義不大,我們更應該去關注華為在智能汽車業務上有何進展,而華為此次拿下問界商標,很有可能印證此前餘承東關於『華為將打造‘HUAWEI 問界’生態品牌』的說法。

根據華為一直以來的動向,可以看到華為的確是想將智選車模式應用到更多車企上,而問界也就成為了華為推廣智選車模式的一個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