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618誕生的第16個年頭,可能是有史以來意義最為非凡的一屆,作為政策放開以來的第一個大促節點,品牌在618期間的表現不僅僅是自己業績的『晴雨表』,更關乎整個消費行業的信心。
因此,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都卯足了勁,而品牌方更是希望借助平臺的流量,實現觸底反彈。
對比來看,手機品牌似乎更需要這次618,根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4%至2.802億部。
是自2014年以來出貨量最低的一季,市場整體依然沒有擺脫頹勢。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狀況,原因無非兩點:一是,隨著智能手機快速普及,市場容量趨於飽和,增量市場漸漸演變成了存量競爭;二是,在存量競爭中,新品創新力度不夠看,難以激起用戶的換機欲望。
產品之外,市場整體的經濟環境或許也有一定影響,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的決策鏈路更長,沖動消費變得越來越少。
因此618這個節點顯得尤為重要,該如何打好這一戰?是所有手機品牌都需要思考的。
如今618已經行至中途,手機中國發現,手機品牌在今年618期間主要出現了三大變化。
變化一:蘋果玩直播
市場疲軟帶來的壓力,連向來以『高傲』著稱的蘋果,都對今年的618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5月31日晚,蘋果在天貓官方旗艦店開啟了直播,這是蘋果官方在全球范圍內第一次『帶貨』直播。
不過,從接近1小時的直播過程來看,蘋果並沒有像其它品牌直播帶貨一樣,為用戶提供更優惠的價格、滿減優惠券等,主要內容還是圍繞著產品的介紹。
不過,從約130萬人的累積觀看人數來看,也給蘋果在618開戰前夕帶來了一定熱度。
盡管蘋果這場直播並沒有滿足大部分人對它期待,但至少能看出,在市場壓力之下,蘋果也開始積極嘗試新的業態。
變化二:蘋果、華為卷價格
過去幾年每逢大促,『卷價格』幾乎成為了大部分手機品牌的主要競爭手段,而今年在『卷價格』方面出現了兩個罕見的角色蘋果和華為。
5月31日,Apple Store官方旗艦店首次以價格直降的方式參加天貓618。
據了解,iPhone 14系列產品直降上千元,還可疊加使用天貓350元的優惠券。
其它熱門機型,iPhone 14 128G天貓618到手價僅需4999元;iPhone 14 Pro 128G,天貓618到手價6499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蘋果官宣降價後,大多品牌也都跟進了。
OPPO 旗艦機至高直降1000元、vivo X90系列至高優惠500元、iQOO至高直降800元、小米 13 Pro降價400元、魅族20降價200元……
而手機中國注意到,華為的旗艦系列也加入到『卷價格』的大軍之中。
要知道,以往華為的高端旗艦系列產品,在大促期間幾乎沒有太大的官方降價。
而這次華為降幅最高達到了千元,618期間華為P60標準版降價 100 元,華為 P60 Pro 降價 800 元,華為 P60 Art 降價 1000 元,華為 Mate50 和 MetaPro 分別有 600 和 800 元的降價。
『卷價格』這招確實好用,從數據來看,蘋果預售期間iPhone在天貓銷量同比增長超170%;京東開門紅階段,小米手機銷量同比增長27%;OPPO 和一加品牌在開門紅階段,30 分鐘內累計銷量超去年全周期,4000+ 價位段銷售額同比增長 160%;真我618開門紅階段銷售額破2億元……
變化三:更長的分期政策
不論是直播還是降價,為的就是在大促期間爭取到一個更好的銷量,從而守住自己的市場份額,在充滿變數的手機市場中,盡可能的掌握住更多的主動權。
因此,品牌們不是單單在價格上『一卷再卷』,也開始在分期付款上面進行『卷』。
在安卓陣營中,過往品牌幾乎都采用的是6期/12期免息分期付款,而今年618期間,不少品牌都支持了24期免息的支付方式,為的就是盡可能減小消費者的支付壓力。
具體來看,vivo S17、OPPO Find X6 Pro、一加11、小米 13、華為 P60等都支持了24期免息支付。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玩直播、卷價格、卷分期,短期來看可能能解決掉眼前的庫存壓力,但這並不是重振銷量的萬能鑰匙。
在面對已經飽和的手機市場,能夠激起消費者換新欲望的是技術突破和創新,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手機品牌們並非不清楚,它們也在產品形態、配置上進行嘗試,折疊屏、更大內存、電池容量的產品相繼亮相,但顯然市場對於這樣的創新並不買單。
其實,對於手機品牌來說,它們的創新更依賴於上遊產業鏈的技術升級,當產業鏈陷入到技術瓶頸時,手機廠商能做到的其實並不多。
因此,通過大促降價的方式來實現銷量的重振,是妥協、也是無奈。
總的來看,618對於手機廠商隻是一個衡量自身『狀態』的年中小考,通過各種變化刺激銷量,取得亮眼成績固然重要,但隨著用戶們消費更加趨於理性,價格也無法一直成為打動用戶的『敲門磚』。
當618大促落下帷幕,手機品牌們終究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身,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滿足未被滿足的需求,才是品牌們更應該去思考的。
而未來手機市場究竟會是繼續下探,還是走出華麗的『V字』曲線。
手機中國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