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曾公開表態:中國的科技發展已經威脅到美國的利益了,如果中國放棄科技研發,那麼中美關系就能夠恢復正常化!
這一番話無疑是想要讓中國成為和韓國、日本一樣的美國在亞洲的『親密盟友』或者說直白一點就是在亞洲的『傀儡』。
中國自然不可能會答應這種要求,可是美國方面卻並沒有放棄這種想法,而是在最近又官宣了一個無賴條款!
根據外媒傳來的消息,在前不久位於新加坡召開的『亞洲願景論壇』上,美國的前高層薩默斯表態:『中美兩國對國際影響力深遠,應該做出戰略保證!』
美國開出無賴條款
薩默斯所謂的戰略保證是什麼呢?其實和耶倫的表態差不多,就是要求中國放棄在高科技方面的發展,要求中國的一切經濟活動隻能夠用於提高人民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但是不允許用來實現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投射。
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不允許中國發展科技,或者發展科技隻能夠用於民生經濟領域,但是不準進入國際市場,或者是進入國際市場但是不準提高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投射。
其實就是可以以零部件、代工廠之類的形式進入國際市場,但是不準以最終產品的方式進入。
例如:華為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提供5G技術,但是不準提供5G設備。
說白了還是和之前的限制中國企業沒有什麼區別。
試想一下,如果答應了類似的條款,中國企業真的能夠發展起來嗎?中國經濟的發展真的能夠比現在更好嗎?美國此舉無疑是想要讓中國成為歐美國家的代工廠,利用中國的低價勞動力和完善的工業體系,為歐美國家做一些低端制造的工作。
然後歐美國家拿走收益大頭,中國隻能賺一點辛苦錢。
至於美國所謂的答應之後就能夠解禁華為、中興等被制裁的中國企業,這種行為不就和街上的混混差不多,打你一頓然後和你說你給我交保護費就可以獲得不被我打的特權?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在國際上自由經營本就是這些中國企業的權利,美國以莫須有的理由和借口強行利用自己在國際供應鏈上的能力剝離這種權利,然後再將權利還給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難道就能夠算得上是退讓和付出了嗎?
美國聯合盟友,中國會妥協嗎?
美國不僅自己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和制裁,還聯合多個盟友一起行動,就是為了擠壓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空間,限制中國科技的發展。
日本方面在最近宣佈了23種半導體設備的出口限制,並且將在7月23號執行。
荷蘭方面也緊隨其後,限制了部分型號的DUV光刻機的出口,並且將在今年夏天開始執行。
這兩個國家之所以不約而同的宣佈半導體設備的出口限制,就是因為美國拉攏這兩個國家簽訂了三方協議。
印度方面在最近提出了所有外資企業在印度分公司的CEO、CFO等高管需要由印度人擔任,並且中國手機廠商還需要將代工制造和銷售交給印度本地公司負責。
雖然和日本、荷蘭一樣,印度也並沒有明確的展示針對誰,但是其實都能感受到,依然是針對中國的。
再加上美國之前聯合歐洲各國一起禁止使用華為的5G設備,以及和韓國、日本、臺灣達成四方聯盟。
其實美國的目標已經很明確了,就是將中國排除在世界供應鏈之外。
對於美國這種行為,中國自然不可能會妥協的。
在三十年前,日本半導體面對美國的打壓和制裁,就選擇了妥協。
結果呢?如今的日本半導體僅僅在半導體設備還有半導體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別的領域早就泯然眾人了。
試問,按照中國的人口規模,如果中國的企業不進行全球化發展,那麼中國經濟怎麼可能發展得起來?想要成為發達國家,提高人民的福利待遇更是無稽之談。
更何況有日本的前車之鑒,中國又怎麼可能會相信美國所謂的承諾呢?
隨著國際化的進程不斷加深,全球各國之間的合作也愈發緊密,許多行業都需要國際供應鏈的參與和配合。
中國作為目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多個方面都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供應鏈市場。
如果美國強硬的想要將中國排除在世界供應鏈之外,那麼受到影響的絕非是中國,更是全球產業鏈的發展和變化。
美國這種舉動無疑是為了一己之私,完全不顧全球市場和經濟的發展變化。
從美國屢次超發美元,轉移通貨膨脹就能夠看得出來,美國絲毫沒有大國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