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繼續『造車』 賽力斯憂喜交加。

華為繼續『造車』 賽力斯憂喜交加。

學術顧問|華博新聞社資本市場研究院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於問界到底姓『華為』還是姓『賽力斯』的問題,似乎有了答案。

日前,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共計21個『問界』商標已轉讓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商標類別包含『12』和『9』等,包括電子產品及科學儀器、汽車和運載工具等。

意味著,在三個月的糾結後,華為最終還是沒有放棄汽車業務。

三個月前,華為還在重申『不造車』,甚至連夜拆除華為LOGO,切割問界品牌,任正非還在內部放話『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誰再建議造車幹擾公司調離崗位』。

不過峰回路轉,華為終究是不忍缺席於被視為下一個移動智能終端的汽車行業。

這下,合作夥伴賽力斯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關於問界商標轉讓華為一事,賽力斯表示,華為已經『放心』且『決心』與賽力斯一道,進一步做大做強AITO問界的市場影響力。

但對於華為繼續加碼『造車』,賽力斯恐怕是憂喜交加。

賽力斯牽手華為造車往事

在牽手華為之前,賽力斯還是『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五菱宏光、長安之星並稱為『中國微車三巨頭』。

賽力斯本是小康股份在2016年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2017年1月,小康股份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領域。

2019年,小康股份旗下首款電動汽車賽力斯SF5在上海車展亮相,並於2020年7月實現量產上市,但銷售慘不忍睹,全年累計銷量僅732輛,2021年前3個月銷量僅有兩位數。

彼時,國內科技互聯網圈掀起造車熱潮,除了以蔚來、理想、小鵬為代表的新造車勢力外,百度、富士康、滴滴、小米、360等企業紛紛進軍汽車制造領域,雷軍更是將造車視為『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華為自然也不甘落後,更何況當時華為在制裁下急需開拓新的業務方向,隻是苦於沒有造車資質與經驗。

實際上,華為智選最早接觸的車企是東風嵐圖,但東風內部評估後否決了這一合作。

隨後華為智選車陸續接觸了多家車企,但都沒有結果。

隻有在虧損邊緣苦苦掙紮的小康股份願意放手一搏,從業績上看2018年小康股份凈利潤大降86.84%、2019年繼續下滑30.06%。

據悉,當年為爭取與華為的合作機會,賽力斯的CTO許林特地開著賽力斯SF5從重慶趕到深圳,在華為總部邀請餘承東試駕。

餘承東隨後把汪嚴旻等人《汪也是現在的智選車業務總裁》喊來一起測試。

他們對SF5的評價是:操控感非常棒,加速度非常快,但外觀、內飾和智能程度都比不上豪車。

但這部分正是華為所擅長的。

華為需要車企提供施展拳腳的平臺,賽力斯迫切需要轉型技術支持和品牌賦能,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2019年1月18日,華為與小康股份簽署協議,就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等領域展開合作。

2021年3月,小康股份宣佈正式與華為達成合作關系,成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的首個合作品牌。

當年4月,由賽力斯和華為共同打造的首款智能汽車賽力斯SF5《華為智選》出現在當年上海車展的華為展臺上,全年銷量8509餘輛,比華為加入之前翻了數倍。

2021年底,雙方全新高端品牌AITO問界發佈,並推出首款新車問界M5增程版,成為首款搭載華為最新鴻蒙生態《HarmonyOS》座艙的車型;2022年7月推出第二款車型問界M7,小康股份趁熱打鐵改名為賽力斯,9月問界M5純電版上市。

在問界M7發佈後,餘承東曾揚言該款車型『將會完全超越豐田埃爾法、雷克薩斯LM等百萬級豪車』。

起初,AITO問界確實大賣,上市近9個月,其銷量累積達到7.62萬輛,力壓蔚來、小鵬,進入造車新勢力銷量前三。

不過進入2023年後問界啞火,今年前五個月銷量均沒有過萬,1至5月銷量分別為4490輛、3505輛、3679輛、4585輛,五月份銷售有所回暖5629輛,環比增長22.7%。

問界拯救不了賽力斯?

牽手華為造車,賽力斯從籍籍無名的車企一炮走紅,公司股價一飛沖天,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成為造車界的明星企業之一,然而賽力斯賺了名聲卻『越賣越虧』。

2020年至2022年賽力斯營收實現了快速增長,尤其是AITO問界推出後,公司營收從2020年和2021年度的143.02億元和167.18億元,暴增至2022年的341.05億元。

但反觀凈利潤的虧損卻是在加速擴大,2020年虧損17.29億元,2021年虧損18.24億元,2022年虧損38.32億元,今年一季度6.25億元,毫無扭虧的跡象。

更為糟糕的是,本就虧損累累的賽力斯還迎頭趕上汽車業『寒潮』,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今年以來,不少車企業績失速,5月份『蔚小理』中隻有理想還堅守在前三,蔚來和小鵬分別下滑到第六和第八的位置,理想的月銷量達到近3萬輛的高點,而蔚來和小鵬隻有6000多和7000多的月銷量,AITO問界則以5629輛排在第10位。

業界普遍認為,當下新能源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

在比亞迪6月8日召開的2022年度股東大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給出一個判斷:『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淘汰賽’階段。

未來3至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會進入變革期,越到後期的變革速度會越快』

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曾慶洪表示『中國汽車將進入微增長階段;車市進入淘汰賽』

王傳福和曾慶洪所言並非危言聳聽,實際上在轟轟烈烈的造車熱潮中,已有不少明星企業『陣亡』。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五年裡,有超過400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消失,大部分都是造車新勢力。

今年5月,曾被評為『最靠譜的新勢力』愛馳汽車被曝停罷,『老頭樂一哥』雷丁汽車宣告破產,恒大集團旗下的恒馳汽車,還有天際汽車均宣佈停工停產……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在中國市場,2025年的CR5大概率就是2030年的CR5,隻不過CR5的市場份額還會不斷擴大。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表示:『從現在開始新的十年裡,主流車企隻有前8的規模,那時候很多小而美或不同的子品牌會並入到大品牌裡』。

意味著未來國內能夠存活下來的新能源車品牌可能不會超過十家,顯然這是一場殘酷的淘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