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被印度政府罰了將近50億人民幣,引起全球廣泛關注。
據悉,小米的這一筆資產早就已經被印度凍結,現在隻不過做出正式的決定,確定沒收將近5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小米半年的利潤。
有網友表示,這看起來更像是先把你的錢扣下來,然後再找理由,把這些錢吞掉。
不要覺得開玩笑,在營商環境來看印度就是一個比較奇葩的國家。
01
這些年來印度一直不斷地引進外資,以支撐其印度制造的產業策略,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而小米在印度市場一直表現不俗,憑借著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成為了印度市場的領導者之一。
但是,這次被罰款的事件給小米帶來了一定的打擊。
其實,外商在印度市場的地位並不容易。
一方面,印度市場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市場,吸引了眾多外商的進駐。
然而,與此同時,印度政府也對外商的進入進行了一系列限制和監管。
其實印度政府對外商的投資額度、還有控股比例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對給在印度的外商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限制。
華為在印度的發展,就一直都不太如意,因為華為的優勢主要就在於技術專利等方面,但這一方面又是印度一直希望獲得的,所以雙方的暗戰不斷。
雖然華為沒有正式宣佈撤出印度,但其態度非常明顯,這些年不但沒有加大投資,反而正在不斷的減少相應的業務部門。
02
其實像小米目前碰到的問題,過去華為不但碰到過,連華人首富李嘉誠也遇到過。
當年李嘉誠在印度企業也差點被印度政府罰款,而且罰款額高達392億,幾乎相當於李嘉誠身家的1/5,相當於其旗下兩個主要上市公司半年的利潤額。
當年李嘉誠將一家註冊在開曼群島的公司,賣給了荷蘭的沃達豐,而因為這一家開曼群島的公司,持有了印度本土的一家公司,所以事過10年,印度政府居然翻出舊賬,認為李嘉誠應該向印度交稅,並且,還是要交相應的罰金。
李嘉誠對此斷然拒絕,並且指出按照相關的稅法,自己沒有交稅的義務,問題完全在印度一般,包括稅制等法律存在著諸多的矛盾,並且經常的變更。
李嘉誠采取了多種措施,將在印度的子公司開始變賣。
減少公司在印度的業務,以避免進一步的糾紛。
這樣一來,李嘉誠的公司在印度的業務規模得到了縮減,從而也就減少了可能面臨的罰款金額。
而且這些年來李嘉誠投資全球,偏偏就完全忽略印度市場。
03
這一事件,也告訴外商在印度市場的投資風險和挑戰變得更加明顯,需要謹慎對待。
類似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法治完善的國家,解決起來就有把握多了。
比如福耀玻璃也差點被美國政府罰款。
當時,美國政府對福耀玻璃展開了調查,並向該公司發出了罰款通知。
福耀玻璃對此表示不滿,並認為美國政府的調查和罰款行為是不公正的。
福耀玻璃的創始人曹德旺隨後前往美國,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官司。
在這場官司中,福耀玻璃雇傭了大批律師和公關專家,並且獲得了最終的勝訴。
像印度這種通過各種各樣的理由對外商企業進行罰款的方式,真的可以留得住外企嗎?
小米和其他的中國手機企業會撤出嗎?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