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華為對芯片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智能手機、通信設備、服務器、人工智能等等都需要芯片的支持。
過去華為通過自研芯片滿足需求,把設計好的芯片交給臺積電代工。
自從被芯片規則限制後,華為走上了軟件產業全面自研的道路,降低硬件芯片限制的影響。
這麼多年過去了,美國對芯片限制的態度也有所改善,似乎是扛不住了,允許給臺積電延長大陸工廠的豁免權。
芯片許可出現反轉,孟晚舟的態度是:全面打破。
華為原本是臺積電的大客戶之一,為臺積電貢獻的營收僅次於蘋果公司。
與華為合作,臺積電可以擴大對大陸市場的佈局,通過大陸市場制約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可是美國芯片規則打破了平衡,美國客戶占比臺積電營收越來越高,導致臺積電不得不到美國建廠做生意。
沒有了華為,看似臺積電的訂單不受影響,可長遠來看,對美國的依賴也會越來越深。
一旦美國想對臺積電做些什麼,臺積電沒有選擇的餘地。
就像美國曾索要臺積電的數據,一句話就讓臺積電把資料交出去。
還有在大陸南京工廠的運營也由美國說了算。
去年10月份美國出臺更嚴厲的芯片規則,導致臺積電南京工廠無法正常開展運營,對外采購設備需要美國的許可證。
美國給了臺積電一年的豁免期,到今年10月份過期。
要是臺積電拿不到新的許可證,南京工廠或面臨停擺。
不過芯片許可出現反轉,美媒《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國考慮延長豁免期限,讓臺積電,三星以及SK海力士這些臺企,韓企能繼續運營大陸市場。
美國這是扛不住了?或許是看到美企陷入經營困境,企業大規模裁員,而他們又離不開中國消費市場。
若阻礙臺企,韓企在大陸制造芯片,那麼美企的芯片產品就無法順利代工,自然也進不了消費市場。
更何況臺積電,三星這些公司還是美國的盟友,有大量的美國資本撐腰,真要把臺積電,三星他們逼上絕路,對美國也沒有好處。
與其對自己的盟友針鋒相對,不如延長豁免期限,還能落得『好名聲』。
那麼臺積電延長豁免,對華為來說有什麼積極影響嗎?畢竟臺積電已經和華為分道揚鑣,就算臺積電能運營南京工廠,也要能自由合作才行。
這就得看臺積電南京工廠的實際佈局了,臺積電在南京生產的是28nm芯片。
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一度拿出28億美元擴充產能,將月產能從4萬片提升到10萬片。
這麼大的產能提升,臺積電自然是需要有足夠的客戶進行消耗。
因為28nm不是最先進的工藝,所以美國的芯片限制相對寬松一些。
就像美國允許高通出貨4G芯片,也讓英特爾拿到許可證,只要不是最先進的芯片工藝,美國都有轉圜的餘地。
因此若臺積電有足夠的籌碼讓美國妥協,臺積電通過南京工廠為華為代工成熟芯片也不是不可能。
當然,美國還沒有放松對華為的芯片限制。
以美國的行事作風,除非涉及到美國的核心利益,否則是不會讓步的。
或許華為也清楚這一點,所以沒有把希望寄托在美國放松芯片限制上,反而走上了軟件產業全面自研的道路,深耕根技術,打造鴻蒙操作系統、14nm以上的EDA工業軟件、自研MateERP系統等等。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的態度是:全面打破。
針對根技術,孟晚舟明確表示將持續投入根技術研究。
華為佈局軟件根技術意義深遠,一方面提升技術實力,軟件和根技術是數字化時代的核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華為通過加強軟件和根技術的研發和佈局,可以提升其技術實力,滿足數字化時代的需求。
另一方面抵禦外部風險,軟件和根技術是數字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華為抵禦外部風險,保障公司和用戶的利益。
華為在硬件發展受阻的情況下,把發展方向放在軟件上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華為佈局軟件和根技術是其戰略轉型中的關鍵舉措,有助於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然,華為不會就此放棄對硬件芯片的研發,海思半導體部門尚在前行,待時機成熟,相信會有破繭重生的一天。
同意的請點贊,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