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廠商可能都有『芯片夢』,早在幾年前,國產手機廠商的年銷量已經達到了上億級別,這意味著國產廠商需要采購數上百億甚至數百億人民幣的芯片;即便是如此高昂的采購費用,國產廠商在采購過程中也要受制於供應鏈廠商,例如『搭售』。
高通喜歡『搭售』芯片也不是什麼新聞,手機廠商想要從高通那裡買到熱門的旗艦芯片,就得購買一些低端芯片或者滯銷芯片;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廠商在推出一些各方面都不錯手機的時候,還要推出一些性能差、價格高的機器,因為廠商需要賣掉這些芯片,並且這些芯片的采購成本也不低。
華為是最早自主研發芯片的國產手機廠商,在沒有做手機的時候,海思芯片部門已經在研發芯片,而用在華為手機的海思芯片早期表現實在不盡人意,但華為卻堅持下來,直到麒麟960這一代,用在旗艦手機上已經沒什麼問題,到了麒麟980的時候,華為的芯片在部分配置方面甚至做到了領先。
可惜由於不可抗力,華為的麒麟芯片沒有辦法正常生產,自研芯片的道路被封鎖,目前的華為P系列、Mate系列手機均搭載高通驍龍芯片,並且還是4G版本。
小米之前也曾發佈澎湃S1芯片,這款機器被小米用在小米5C上,可惜由於芯片的工藝制式較為老舊,同時網絡制式支持的也不全面,搭載這款芯片的小米5C體驗並不是很好;至於澎湃S2,業內稱流片失敗,之後小米放棄了這款芯片的研發。
目前小米依舊在做芯片,但並不是澎湃S1這種SOC級別的產品,隻是像澎湃P1、澎湃C1這種功能較少的小芯片,這種芯片的研發難度和成本要比澎湃S1低太多,並且可以大規模用在自家的手機上,從而降低研發成本,算是比較良性發展的產品。
OPPO也在近日關閉了自主研發的芯片公司——哲庫,有消息稱哲庫芯片的研發進度已經接近量產,並且OPPO投入了近百億的研發費用,可惜還是倒在了黎明的前夜;當然,黎明或許要來得更晚一些,畢竟在沒有完全實現生產國產化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產廠商想要生產芯片,大概率都是要受到限制的。
至此,國產芯片全線潰敗,SOC級別的芯片在未來一段時間不會再有,廠商們也隻會做一些小芯片,國產芯片的未來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