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華為不造車,神龍卻要造好車?

為何華為不造車,神龍卻要造好車?

今年上海車展,整個現場都透露著焦慮情緒——汽車有文化走訪了數十個展臺,很難看到如往日車展中品牌的沉思與展望,同樣也難以見到跨界營銷帶來的熱鬧場面,有的隻是百餘場的新車發佈會,以及國內車企們為了沖刺銷量的不遺餘力。

媒體日的外賓同樣很多,但每一個人都腳步匆匆,來到此地不是為了享受車展的氛圍,而是身臨其境地體驗一次中國汽車市場的內卷。

更能直接體現這種情緒的,是車模的退場,車企們帶著更明顯的目的性而來,拋棄了一切的花裡胡哨,一切都向現實看齊。

2023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值得焦慮,在大量車企完成初步的電動化轉型過後,焦慮將催生出新的競爭形態,讓國內快速邁《參數丨圖片》過集體降價的短暫瘋狂,形成新的發展態勢。

當然,世界總有意外發生,直至來到神龍汽車的東風雪鐵龍與東風標致展臺,汽車有文化的焦慮迅速被撫平——這裡有一群神秘來賓。

『不帶車模,帶勞模』神龍汽車公關行政部副部長屈洪宇向汽車有文化介紹,來到展臺後方,六位分別來自鈑金、電氣自動化、質量分析工程等部門的工匠大師正襟危坐,已準備好接受汽車有文化以及其它相關媒體的采訪。

為何華為不造車,神龍卻要造好車?

沉心靜氣『良心車』

3月來自華為的一紙公文,讓新能源汽車市場再次動蕩。

據不完全統計,這已是華為在三年多的時間裡第十次重申『不造車』。

華為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出申明?或許不僅僅是為了打消車企們采用華為配件的疑問,還有來自市場調研的結果。

造車這件事,已變得越來越不賺錢。

在消費市場中,用戶希望企業提供更好的產品、更超前的技術,但卻不希望企業中擁有較高的毛利率。

而汽車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回報周期長、投資規模大的行業,同時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到售後,均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3月末華為再次為『造車』踩剎車,是又一次被『價格戰』驚醒所得出的結論。

而在汽車市場,『目標向移動出行公司轉型』的車企們同樣將造車這件事的地位不斷降低,尤其對於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而言,只要拿到數據,造車就變得可有可無。

但對於出行本身而言,汽車又是最為核心的載體。

相比起華為的『不造車』,以及部分車企的重心轉移,神龍汽車卻要花費大力氣去造『良心車』。

神龍汽車到底是如何造車的?用神龍汽車鈑金技師楊祉剛的一句話來總結,『不管是看得見看不見都要認真的做好』

以鈑金為例,由於車輛的生產過程中難免磕碰,所以在矯正時難免會用到焊機來進行修復,但神龍汽車對此的解決方案卻是以手工挑鉤,將白車身的鋼板損害降到最低。

楊祉剛談到:『在面對磕碰與瑕疵時,我們盡量以最小的范圍來進行修復,減少對鍍鋅層的損害,同時,鈑金變形修復矯正完以後要達到原始狀態,神龍汽車是不允許用原子灰的,從而保證後續油漆的附著力不受影響』

不僅是在車輛鈑金上如此要求,神龍汽車在產品檢驗、質量分析以及動態性能等等方面幾乎都秉承著這種近乎強迫症的工匠精神。

對此,神龍汽車電氣自動化主管王雄也談到:『十萬分之一小概率的缺陷,我們也不會放過』

他還講述了一個故事來說明,曾經有一次在整車試驗過程中,有一臺車不能制冷了,為此,神龍技術技術人員從產品、工藝、維修等領域去分析,最終發現是生產設備在非常苛刻的極端條件下導致的缺陷,最後花費了數月時間終於解決了這個消費者在日常用車時幾乎不可能遭遇的問題。

『堅持精益求精嚴謹的態度,堅決不把有缺陷的車流向給客戶,這是我們對‘良心車 神龍造’的理解』王雄最後總結。

參加采訪的六位工匠大師,來自神龍汽車工廠各個部門,談到神龍汽車在生產制造上的故事,這群本不太善言的『理工男』,貌似變成了脫口秀演員,總有滔滔不絕的話要講。

但故事就講到這裡,根據采訪內容,『良心車 神龍造』的體現主要有三:其一,是在零部件上的良心,堅持采用環保用料與高規格材料,如在神龍汽車產品中,80%以上采用高強度鋼,一個指甲蓋那麼大面積的鋼板也能承載16噸重量;其二,是生產制造上的良心,神龍汽車采用了遠超行業規格的生產標準來實現產品品質的提升,如其烤漆溫度就高達170度,高於行業平均的130度;其三是檢驗測試上的良心,一個車門就要測試10萬次,很難想象這群工匠們是如何耐得住如此高規格的測試。

神龍汽車為何堅持造『良心車』,在凹坑修復、鋼板選材、車門測試等等方面花費巨額時間?這是源於百年品牌對於汽車本身的堅持,也是現階段品牌戰略的體現。

萬物皆可『知音』

拆解來看,勞模代替車模走進車展現場,這是神龍汽車品質知音的體現。

今年2月,神龍汽車正式發佈了全新用戶品牌知音,共有品質知音、服務知音與生活知音三大內容作為支撐,其中品質知音錨定『良心車 神龍造』;服務知音則有『五心守護行動』2.0作為背書;生活知音則包含了神龍汽車為用戶打造的成長體系、積分體系、榮譽體系等,並有神龍知音會員體系作為依托。

事實上,目前發佈用戶品牌的車企已有不少,神龍汽車『知音』品牌的到來並不算早。

但汽車有文化認為:『相比起大量品牌以‘夥伴’二字來重新定義用戶關系,神龍汽車的知音要顯得要更加的用心』

在汽車的百年歷史中,夥伴一詞當然不是如今才出現,早在上世紀中旬,就有從汽車公司試圖擺脫戰爭的影響,用生活幫手、家庭助手等來描繪自己的產品。

對於消費者而言,夥伴實則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同時消費者與品牌之間也正如上文提到的消費悖論一般,在大多數時候所維持的都是『相愛相殺』的關系。

知音,帶來了新的定義。

基於三大結構,神龍真正力圖傳達的是品牌對於用戶的綜合價值,而不是去顛覆現有的用戶關系與消費模式——就像店面銷售一般,或許普通人更願意接受的不是一個過於熱情的服務者,而是能夠看懂眼神卻又能保持距離的一位『知音』。

在采訪中,也分別有東風雪鐵龍與東風標致的用戶來到了現場,並談起了他們的用車感受以及對知音的理解。

其中,來自湖北的陳新表示,他選擇東風雪鐵龍是源自於對品牌以及產品的深度認識,『從短視頻平臺了解整個凡爾賽C5 X的用料還有成本,其采用的1.6T+8AT的動力組合,比同級更優越,個人住在蘇州,上班在上海,每天來回通勤都是85公裡左右,經歷的路況比較復雜,而凡爾賽C5 X讓我感受到了身輕如燕』

夥伴,是來自於情感方面的氣味相投;而源於價值認同層面的牽手,才能叫做知音,後者的關系比之前者也要更加的穩固,這是神龍汽車知音品牌所呈現出的核心特點。

對此,陳新還談到:『從2021年提了凡爾賽C5 X之後,我陸續在全國各個群裡面認識了很多的朋友,組建了上海凡爾賽C5 X車友會品牌這邊也是給予了很大的贊助,共創很多戶外精品、活動內容、活動場地,傳播了我們知音文化,尤其是生活知音和品質知音方面的內容,比如說周末三五輛車一起組織帶著孩子在郊外去露營燒烤釣魚,擴大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質』

基於『知音』用戶品牌,神龍汽車則更像是一個用戶與世界串聯的媒介。

因此,在整個采訪中是以車主與神龍汽車工程師為核心,神龍汽車公關行政部部長賀勇甚至都『隱藏』了起來,隻是在大家聊到相關內容時,他才會作為一個引導者,來幫助大家一起挖掘神龍汽車在用戶共創、品牌交流層面的價值。

同樣能夠體現這一點的,還有新款凡爾賽C5 X的更新——通過與用戶的深度交流,新車聽取了大量的用戶意見,並以加價一元的形式實現了相應配置的增配,讓用戶價值再次得到了落地。

因此,通過整個采訪汽車有文化感觸最深的是神龍汽車的『萬物皆可知音』。

目前展現的三個領域,可看作神龍汽車搭建的基本盤,通過秉承無界魅力的標致,以及有『不定義自發光』精神的東風雪鐵龍,神龍汽車的知音品牌將得以不斷延展,真正做到不被定義與不被產品、生活、服務等界限所束縛。

有文說

因此,在上海車展中我們才能夠看到『勞模捧紅神龍汽車』的一幕,在這種現象背後,是神龍汽車在價值層面與用戶的深度牽手。

從這個角度去看,真正捧紅神龍汽車的依然會是站在神龍汽車背後的300多萬國內用戶。

撰文丨百裡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