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個調色盤,華為為這個春天畫上了絢麗的色彩。
日前的上海發佈會上,華為P60 Pro姍姍來遲,但隨之帶來革命性的影像體驗,讓花粉們接受了這場長達一年半的等待。
華為P60系列影像大使袁泉就驚艷於P60 Pro的夜拍表現,建築色彩豐富、紋理清晰,飽滿的質感遠超預期。
更令她不可思議的是,這款『夜視望遠鏡』不僅能捕捉到超級月亮,還細膩地展現出月亮之下的景色。
而在此之前,長焦夜景一直是移動影像的無人區。
於是,隨著華為P60系列開售,伴隨著熱銷一並到來的是「城市夜色」、「超級月色」、「長焦微距」成了這個春天夜拍的潮流。
花粉們裝備上新、創意紛呈,能當演唱會上的「追星神器」;能用微觀視野重新認識寵物和花草;能讓所愛城市的夜色愈發迷人。
夜拍風潮的背後,是用戶被畫面震撼的表現力所折服。
華為P60系列之所以有「卓爾不群」的實力,源於搭載的全新超聚光XMAGE影像系統,用全鏈路升級的「光機電算」,帶來了進光量的大幅提升,從而用一顆長焦同時征服了微距和夜晚,帶來了顛覆式的體驗。
移動影像新熱潮,拍出夜色的美
隨著春暖花開,萬物復蘇。
走進生活,記錄下所見的美好,也成了年輕人的生活新方式。
因為華為解決了用戶真正的痛點,從日月星辰到街巷建築,或是花草動物,隨手一拍都能呈現大片。
比起花裡胡哨的新功能,拍得好才得人心。
「好影像不怕晚」的影像征集頗受追捧,頻頻沖上熱搜,前所未有的夜拍體驗讓用戶大呼過癮。
新的攝影風潮離不開華為P60系列超聚光影像的價值。
過去,夜色之美,一直是移動影像的軟肋,進光量不足、感光模件又小,再美的流光溢彩也會轉瞬即逝。
華為P60 Pro解鎖了移動影像最後一塊無人區:不再堆疊器材,而是重新設計長焦鏡頭去改變原有光路,提升整條鏈路中每一環節的進光量。
首次在潛望式長焦鏡頭組中加入了超聚光鏡群,實現了F2.1的業界長焦最大光圈,光機電算碰撞出了化學反應,實現了行業內最大的長焦進光量。
效果好不好,做個對比一目了然。
根據華為測算,華為P60系列的主攝進光量對比iPhone 14 Pro Max進光量提升了191%。
在P60 Pro上,長焦鏡頭的進光量對比iPhone 14 Pro Max進光量提升了488%。
P60 Pro靠什麼做到的呢?它將『長焦夜視儀』『長焦望遠鏡』和『長焦微距』集合成了4800萬像素超聚光夜視長焦攝像頭,能支持3.5倍光學變焦、10倍光學變焦、100倍數字變焦以及3.5倍的長焦微距。
一顆長焦鏡頭,即可覆蓋從十厘米到無窮遠,從白天到黑夜的所有拍攝場景需求,成為隨手一拍就是大片的強有力支撐。
在生活場景運用中,效果有多強?針對弱光環境下的夜晚,面對建築+月亮這種大光比場景時,P60 Pro的長焦鏡頭能讓兩者均呈現出清晰細膩的畫質;在三軸傳感器位移防抖技術加持下,采用10倍焦段拍攝時也無懼輕微抖動;只要靠得夠近,微距模式會自動打開,3.5倍的焦段拍攝讓人有了探索微觀世界的視覺……強大的軟件算法結合精密的光學器件,在眾人面對硬件堆砌一籌莫展之時,華為的體系化技術能力開始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統治力。
除了改變光線亮度與顏色外,配合完美成像的是華為建立起了專屬的XMAGE影像風格。
對此,華為影像色彩研究團隊基於全球7大華為研究所,通過鉆研藝術學、心理學、光學、色彩科學等 8 大研究領域,以及分析過往 330 多萬張華為新影像大賽用戶的投稿作品,提煉出了XMAGE 影像風格的特點,要力求有真實感、沁潤感、通透感、呼吸感,讓用戶能隨時隨地用好影像記錄下生活中的美好。
可見,華為對「光」的運用何其用心,不僅敏銳地捕捉光,更能遊刃有餘地駕馭光。
就像花總會開,「好影像不怕晚」讓華為P60 Pro再次引領了移動影像的發展趨勢。
新一輪移動影像「華為周期」,照進困境中
在華為P60系列發佈前,移動影像的行業周期已經步入低谷,幾乎所有賽道裡的玩家都苦不堪言,在堆大底、堆參數中卷得筋疲力盡又抽不得身。
影像旗艦和輕薄機身成為了單選題,卷參數帶來的拍攝體驗邊際效應遞減,兩大難題成為了幾乎所有人都無法解決的發展之困。
單攝、雙攝到三攝,人像、變焦到長焦,移動影像的發展似乎已觸及天花板,在完成一系列初始階段技術迭代後,他們亟需尋求新的出口,走出困境。
其實回顧移動影像的發展史就可以看到,華為總是給出『發展方向』的那個角色,而華為P系列的發展史,幾乎可以比肩移動影像發展史。
每當行業發展中遇到關隘,華為都會指明方向並引領新一輪的「華為周期」,帶領行業走入下個階段。
與徠卡的合作讓P9系列走進大眾視野,憑借細膩的鏡頭模組設計和色彩調教開啟了移動影像的「多攝周期」;P20系列靠著後置4000W像素主鏡頭、2000W像素黑白鏡頭、800W像素的長焦鏡頭獨領風騷,也讓超級夜景成為潮流「超級夜景周期」;P30系列配備了5倍光學變焦、50倍數碼變焦的潛望式長焦,也有了『夜視儀』和『望遠鏡』的外號,也讓2019年順理成章成為了「長焦周期」;從華為P40的10倍光變、100倍雙目變焦和計算攝影,則是奠定了移動影像的未來圖景,成為一代經典之作……
顯而易見,華為P系列一直都是領路人,以一己之力推動著移動影像行業的前行。
每當一個時代的周期跌至谷底,卷至天花板時,眾人便盼著一個新的「華為周期」能如約而至。
這一次的困境又有何不同呢?眼下,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影像普及度大大超過了以相機為代表的傳統影像。
比如2021年的華為新影像大賽投稿作品達到200萬張,是同年索尼世界攝影大賽投稿作品數量的6倍。
面對用戶對移動影像需求不斷提高,也有其他玩家試圖尋找發展的方向,能破題但未能破局,以華為P60系列為代表的新一輪「華為周期」再次發力長焦的同時,更關注在輕薄的同時實現影像能力的提升,關注進光量、關注用戶的「場景痛點」的拓展,夜色那麼美,哪怕太陽下班長焦也不能下班。
從參數到場景的轉移,華為再一次成功破局,不在已經無法明顯感知的發絲數量或者邊緣畫質上『內卷』,而是把行業帶入了以進光量為代表的體系化能力同時關注影像旗艦的綜合體驗的賽道。
為移動影像行業開辟了「夜視長焦」新場景。
練好內功,不斷引領「光的革命」
作為移動影像的引領者,華為P系列一直承受著巨大壓力。
受限於手機大小與日常使用習慣,行業在進入器材堆無可堆之時必須要尋求升維的破解之道。
能做出好硬件的廠家不少,但向內在軟件上擁有強大科研能力的也許也隻有華為。
這份底氣,來自華為在研發上不計成本地投入。
該企業創始人任正非在近期某次座談會上提及,研發力是華為的生命力,在2022年便投入了高達23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未來在前沿技術的探索上隻會加大投入。
面對眼花繚亂的配置參數,絕大多數用戶更在乎的是,能不能用這款手機拍出驚艷到朋友圈的好照片。
從2019年到2023年,華為P系列走得穩健,歷經三次迭代,每次都掀起了一場影像新革命。
P60系列確實姍姍來遲,足足讓人等了一年半,但這500多天裡讓華為修好了內功,不僅帶回了『長焦夜視儀』和『長焦顯微鏡』,用業界長焦最高進光量解決了移動影像長期的痛——夜間拍攝。
每一次的移動影像「華為周期」都給行業發了參考答案,助推新周期內行業成長。
之所以,華為P系列在移動影像發展之路上屢屢成為先驅者、引領者,關鍵在於這家企業熱衷創新。
華為堅持自主研發的底層邏輯,跳出「手機」看「攝影」——歸根到底,技術不是在創造光,而是更好地運用光。
比如在新發佈的華為P60系列裡,華為改變了影像系統的光學系統結構,大幅度提升主攝和長焦的進光量;花大精力提升硬件與算法的契合度,讓攝影小白也能隨手拍出大片。
不為創新而創新,隻為需求而存在,華為不會停下迭代創新的腳步。
華為P60 Pro用實際表現證明了,能給出移動影像發展答案的隻有華為,P系列依然是那個能影響行業新發展周期的掌舵人,期待華為P系列引領的下一個移動影像「華為周期」。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