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活一張老顯卡,成功打造獨顯ITX小鋼炮
上回書說,我用AMD銳龍2400G裝了一臺頗能打的ITX核顯小電腦,相信讀完那篇《手把手教你》教程的朋友都在等著我續寫呢。
今天這篇小文,我就接著聊聊升級2700x+RX590獨顯的組裝過程和各項測試,包括怎樣激活了一張有故障的顯卡,希望能為想要『物盡其用』、拿老硬件低成本升級/煥新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參考樣本。
我都換了哪些硬件
首先,內存條要換。
之前用的RGB燈條來自阿斯加特洛極w2 DDR4-2666,除了有光之外,單通道性能比較落伍。
咱們這次換上兩條DDR4-3200的16GB馬甲條測測,同樣是阿斯加特,不同是新一代弗雷系列,不帶光污染,但超頻能力不錯,之前我在5600G中塔機箱裝機評測中曾經做過詳細的超頻測試,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往前翻翻,阿斯加特弗雷在我那個X570平臺可以穩超到3600MHz。
上一篇ITX迷你機箱裝機評測,我們得出了2400G也能1080p窗口下流暢運行低畫質原神的結論。
但是,這套核顯配置顯然不夠遊戲黨盡興;要想玩得痛快,獨顯才是正道!起碼你得像我一樣手裡有個老當益壯的微星紅龍1066或者訊景RX598。
那麼我們的新配置,一方面要加個獨顯,一方面要把之前的2400G換下來,把閑置的2700x放上去跑跑。
AMD 銳龍7 2700x大家都知道,它可以算得上是2017年銳龍2000系列的扛把子了。
12nm工藝Zen+架構,4核16線程,3.7GHz主頻可以超到4.3GHz,熱設計功耗為105W,再往上就都是線程撕裂者了。
總之,2700x能把同系14nm Zen架構 4核8線程的2400G足足甩掉一條街,不過必須搭配獨立顯卡使用。
遺憾的是我現在閑置的這張訊景RX590 8GB黑狼版,購入不到3年突然開始無預兆黑屏死機,同時散熱風扇高速狂轉不止,重啟後還是偶現這個故障,讓我一度懷疑買到了2019年那個非常時期的礦卡《店鋪是JD第三方的且已經卷鋪蓋走人了》。
所以這次啟用這個獨顯,跑分有可能會翻車,之前出故障我也沒著急處理它,這次裝機打算把新賬舊賬一並做個了結,大概率是維修,不行就換卡吧。
為加獨顯,新入750W小電源
既然CPU和獨顯都來了,AMD的598顯卡又是耗電大戶《黑狼版的 熱設計功耗達到了225W,比我的微星1060 6GB猛多了》,之前ITX機箱裡使用的超頻三釩星FX500銅牌電源恐怕撐不住,於是提前準備了一個750W的SFX電源,來自酷冷至尊的V750 Gold,10厘米標準小身材,可以四兩撥千斤。
這款電源不同於之前的銅牌SFX電源,它是80Plus金牌認證,全模組設計,對於ITX小機箱來說走線更方便,也有望更省電,唯一的遺憾是不是白色版,與我的白色版的超頻三蜂鳥1顏色不太搭,但這都是小事兒。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舊的500W銅牌電源負載效率為87%以上,新入手的酷冷至尊V750Gold的負載效率達到90%以上,峰值可達92%,節能省電。
金牌全模組SFX
它的長寬高僅為125x100x63.5mm,內部用料非常紮實,全日系105°電容,DC-DC技術,單路12V輸出,全模組接口設計《包括10+18P主板接口,4組8P PCIE/CPU+3組,以及5P的HDD/SATA接口》支持SFX 12V 3.42規范,可以高度兼容Z590/X570主板,使用壽命也更長,支持10年質保,三年隻換不修。
酷冷至尊V750Gold所配模組線纜包括24Pin的主板線1根,4+4pin和8Pin的EPS線各1根,2根6+2Pin的一拖二PCIe顯卡供電線,SATA線2根最多8個接口、大4Pin線1根共4個接口,均為扁平線材,方便小機箱走線。
電源正面安置了一隻92mm直徑FDB風扇,體積小巧散熱能力強,噪音控制更好,可以盡數釋放這款SFX小電源的性能。
換U+將SSD移到正面
各大硬件準備就緒,下面開始換件+組裝。
還記得上一篇我曾提到這塊技嘉迷你雕X570I AORUX PRO WIFI小板的正、背面各有一個M.2固態硬盤位,而我之前為了方便調試拆卸把阿斯加特AN3.0 1TB SSD裝到了背面的槽位,這次我打算將其裝入正面散熱器下順便測試主板南橋芯片/SSD卡槽上的散熱器是否給力。
裝配時必須先拆下CPU散熱器,因此可以在組裝SSD的同時,順手把CPU換了,再重新裝回下壓式CPU風冷。
具體過程一圖看懂。
喬思伯下壓式風冷
看過我上一篇ITX迷你電腦裝機評測的童鞋應該對這隻下壓式CPU風冷散熱器印象深刻。
它的型號為喬思伯HX6200D《白色款,風扇自帶5V ARGB燈效,可PWM智能控溫》,它采用了6熱管設計+全回流焊鰭片+大面積銅底設計,12cm的高風量薄扇采用了動態液壓軸承,總高63mm,體積濃縮度很高,又擁有對迷你PC的強大兼容度,更突出的是它的散熱能力,可以支持到D-TDP 200W,甚至媲美大部分塔式散熱器,對付105W熱設計功耗的銳龍2700x簡直綽綽有餘。
顯卡延長線
裝回散熱器之後,先不要著急插內存,這次我先把主板裝好再裝顯卡和電源。
而主板裝好後,第一時間應該把超頻三蜂鳥1代迷你機箱套裝附贈的這個顯卡延長線接好。
如下圖所示, 跨越主板兩個面,一邊插入迷你雕ITX主板頂部PCIe 16X插槽,另一邊用2克螺絲固定在機箱右側。
固定延長線之前別忘了先把機箱的顯卡側擋板拆掉,備好顯卡,顯卡和幾顆固定螺絲同時固定好,此時酷冷至尊V750金牌SFX電源的全模組線材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可以先把訊景RX590 8GB的一個6pin、一個8pin接頭插好,走線插接省去了不少麻煩。
如何拯救我的黑屏顯卡
再說說這塊顯卡到底翻沒翻車。
簡單一句話:真的翻了,但讓我給救回來了!
他們這一代RX590 8G黑狼版也被稱作海外版。
大家都知道海外版的黑歷史吧?與礦有關的都有坑,所以我發現它出故障後第一時間也是覺得自己被坑了。
不踩坑的話,這塊598的性能實際上要強過我手頭的另一塊老顯卡微星紅龍GTX1060 6GB——訊景RX590 8GB黑狼版為12nm制程,256bit位寬,顯存8GB,核心頻率1580MHz,流處理單元2304個,支持PCIe3.0 16x,高性能的背後也有高耗電,225W的熱設計功耗,比1066費電,後面實測烤機穩定到四百幾十瓦,峰值很容易突破500W,所以更換500W以上的SFX電源是明智的。
在我裝好這塊顯卡之後,就直接開機做了兩輪跑分測試,結果無一例外在顯卡測試環節栽了跟頭,還有一次是打開原神,僅僅是停在遊戲界面掛機20分鐘就又出現了之前的黑屏+鍵鼠控制無反應+顯卡風扇以恒定高速猛轉不停的情況。
考慮再三我決定岔拆開看看這貨到底是啥情況。
如下圖所示,擰掉散熱器的固定螺絲即可前後分離,露出芯片,當然,保修貼也被破壞了《當然,3年質保期早過了》。
首先電路板大體無恙,隻是背面和散熱器殼子內側部分死角區域有些積塵,然後原廠矽脂有些幹,有一處分顯存上的導熱貼對面有滲油的痕跡,非專業顯卡修理者,光是看幾眼我也搞不明白,決定先進行常規流暢,大體清灰、部分區域用酒精小心清潔,最重要的一步,是更換芯片上的矽脂。
我手頭正好還有2管九州風神EX750導熱矽脂1.5g,之前有朋友給1080公版顯卡換矽脂時用過它,說是降了五六度,這次我也試試。
小心地清理、抹勻,再裝回散熱器,螺絲均力固定,死馬當活馬醫,萬一好了呢?
結果給顯卡清灰並換了矽脂之後,之前的黑屏故障還真就再未出現。
其實最開始我也不能確定,幾次跑分,打遊戲數個測試流程下來之後,機器依然無恙,但我還有點提心吊膽。
為了徹底證明這張卡已經恢復正常使用,在寫完這篇評測之前,我還曾拆下顯卡重新走了一遍線,並持續使用這款ITX小電腦每日修圖、打遊戲,偏中度/重度地使用了一個禮拜,才敢做出最終結論:它確實『起死回生』了,應該可以再陪我戰鬥幾年,三年之後咱再考慮換顯卡不遲!
跑分測試截圖
下面說說這套系統的跑分與測試結果,首先是內存超頻。
我更換了兩條16GB的阿斯加特弗雷DDR4-3200馬甲條後,在默頻2400MHz下順利完成跑分測試之後,又將進入BIOS將其一鍵XMP2.0加速到3200MHz,兩次跑分的結果對比如下所示,首先2根DDR4-2400默頻下組雙通道,也之前的單條32GB DDR4-2666燈條的內存性能更強;其次,超到3200MHz之後,內存性能的提升也比默頻2400MHz強不少。
再做個提醒,CPU銳龍2700x最高內存頻率支持到DDR4-2933,所以一鍵3200MHz就沒必要繼續超了。
另外我不隻是在娛樂大師上跑分,在AIDA64上做了內存測試,默頻2400《時序17-17-17-39》下讀寫拷貝分別為34400MB/s,33100MB/s和30800MB/s,延遲9236ns,在3200《時序16-20-20-40》下這四項變為45100MB/s,47700MB/s,40500MB/s和76.5ns。
上圖也給大家整理了烤機穩定性測試結果,其中AIDA64四項全烤10分鐘,銳龍2700x的溫度穩定在81℃,訊景RX590顯卡穩定在44℃,固態硬盤41℃;再用AIDA四烤加上甜甜圈繼續烤機10分鐘,顯卡溫度穩定在80℃,CPU還是穩穩壓在81℃《喬思伯HX6200D真給力》,固態硬盤的溫度隻提高了1℃《技嘉X570I的南橋散熱風扇也很穩》。
結束烤機之後的20秒內,CPU顯卡迅速降溫,CPU變為49℃,GPU降到42℃,SSD依然不變。
講道理,ITX的小空間能壓到這個程度《測試室溫20℃》,已經很讓人滿意了。
不過這款RX598顯卡的風扇轉起來,比我高塔PC風噪大一些,畢竟是3年前的老猛卡嘛。
下圖是我在做烤機測試時測到的整機功耗,低負載待機80~85W左右,運行AIDA64四項烤機時功耗188W左右,再啟動甜甜圈烤機,顯卡負載直達100%之時,功耗直接來到了433W,這一代A卡的耗電果然很猛,而我提前換了個750W電源也是合理的:500W的電源很可能撐不住,一個峰值給你整暴斃了就糟了。
下圖是我用3DMark分別做了20次的Fire Strike和20次Sky Drive,兩組壓力測試全部順利通過;3Dmark的Time Spy跑分結果為5050。
在2700x+RX590面前,2400G的核顯確實不堪一擊。
升級後的ITX小電腦,PCMark10的評分為6075,也超越了之前2400G核顯平臺的4188分,電腦整體評分的提升接近50%。
下圖還有我打遊戲的截圖。
跑分僅供參考,實際打遊戲不死機不出問題,才能證明這套系統的穩定。
實測吃雞,CSGO和原神都相當流暢,我的主力電腦X570+銳龍5900x+微星1060 6GB能運行的視頻剪輯等大型軟件,在這臺X570+2700x+訊景RX590 8GB平臺的ITX小電腦上也能出色地完成。
上圖測試環境為4K 60Hz顯示器,PUBG中檔位畫質特效,原神默認高畫質,在這臺ITX迷你電腦上運行毫無壓力。
讀過我上一篇ITX小電腦裝機評測的朋友,應該記得我這臺超頻三蜂鳥1代7.5升機箱的散熱器和顯卡限高。
在實裝中,我的CPU散熱器一面高出側板2mm,被我用DIY的墊片解決了;而另一面訊景RX590 8GB黑狼版的散熱器太厚,超出高度將近1厘米,同樣被我利用手頭小零件DIY搞定。
我找了4套合適的螺柱和長螺絲,巧妙地將側板固定位置外移了超過12mm,這樣就可以無沖突地固定顯卡這邊的側板,實現了較為完美的裝機外觀。
限於文章篇幅這裡就不細講了,如果大家有需求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可以再寫一篇解決超高難題的《改造攻略》。
7.5升獨顯ITX小主機裝機總結
到這裡我的ITX迷你機箱二次裝機就告一段落了。
本次測試可以證實:雖然2400G核顯也能應付普通玩家的娛樂需求,但2700x+獨顯確實更有戰鬥力,對ITX主機的遊戲性能提升是極為可觀的。
而且我可以確定:只要你現階段不打算追求4K高刷屏的極致遊戲畫面,那麼X570平臺配合一顆銳龍2700x+三年前的甜品顯卡,搭配2K甚至4K顯示器也照樣玩得舒爽。
銳龍2000可以淘二手,推薦選擇價格合適的銳龍3000、5000系列,大可不必忍痛怒砸40系顯卡和銳龍7000。
相信我,一旦接觸新平臺,你又將面臨一個無底洞。
有現成的硬件,請物盡其用;需要補買的硬件,夠用就行,但謹防爛礦卡。
言盡於此,望君冷靜。
下個階段我將會考慮將2700x換成5900x再測跑分和穩定性,最後更換為5600G核顯再做對比,希望能給大家提供更多參考數據和搭配靈感,敬請期待。
如果喜歡筆點酷玩的作品,請給我點贊三連鼓勵,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