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喆
卡塔爾世界杯小組賽開賽以來,多場比賽出現爭議判罰。
就在今天凌晨結束的A組厄瓜多爾對塞內加爾一戰,厄瓜多爾上半場前鋒突入禁區有帶球撞人的犯規之嫌,但法國主裁蒂爾潘卻判給厄瓜多爾一個點球。
本屆世界杯前兩輪呈現出來的判罰尺度和執法新內容,對之後的比賽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新規頻出力保公平
國際足聯這次共啟用36名主裁判、69名助理裁判和24名視頻比賽官員負責世界杯的執法工作,還首次派出6名女性裁判參與執法。
世界杯每一場比賽,國際足聯將選定10名裁判參與場上執法和VAR工作,其中新增加了候補助理裁判和候補視頻助理裁判兩個崗位,每場比賽參與執法的總人數為歷屆之最。
這些舉措的目的就是確保判罰準確,盡量減少場上的爭議。
同時,本屆世界杯也有眾多新規出現。
比如換人名額從3次3個變為3次5個,而且淘汰賽階段如打到加時賽兩隊還可單獨再增加1個替補名額。
另外,比賽中如果有球員腦部受傷,那麼換人不占名額。
這些新規既體現了國際足聯的人性化,各隊也能通過增加換人名額執行更多的戰術變化,從而增加比賽勝負的懸念。
此外,本屆世界杯特別注意保障『凈賽時間』——由於在換人、進球確認、VAR介入等環節耗時較多,需要保證上下半場的補時充足。
這一規則的改變,令球隊有更多可能在補時階段取得進球,也對裁判員的體能和注意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韓國對加納比賽的下半場,補時長達10分鐘。
韓國隊在10分鐘剛過的時間點獲得一次角球,但主裁判泰勒卻吹了完場哨,這也直接導致了韓國主帥本托的情緒失控。
半自動越位判罰系統有待改進
本屆世界杯首次引入『半自動越位判罰系統』,高科技元素備受關注。
這套系統有著獨特的光學追蹤系統,利用12個專用攝像頭和每個球員身上的29個光點來追蹤其動作,每秒可傳送數據50次,從而精準算出他們在場上的位置。
這套系統在本屆世界杯多場比賽中『大顯身手』,其中有兩場比賽備受爭議:一場是阿根廷爆冷輸給沙特,上半場阿根廷隊在短短13分鐘內有3次射門得分被系統捕捉,最終被判罰越位無效;另一場是喀麥隆VS塞爾維亞的下半場,喀麥隆在3分鐘內連進2球,從電視轉播的鏡頭和觀眾肉眼判斷,是存在越位嫌疑的,但官方啟動『半自動越位判罰系統』做出3D分析動畫,清晰顯示喀麥隆球員並無越位,最終阿聯酋主裁哈桑判罰進球有效。
不過,令球迷不滿的是,這個官方給出的3D動畫並不是進球被判有效後即時提供,而是在進球後10分鐘左右才播出。
上屆俄羅斯世界杯首次出現VAR,結果因該技術的介入而導致的點球數量和紅黃牌判罰大量增加。
經過4年多在全球的使用,本屆世界杯開賽至今出現的點球不算太多,球員在比賽中獲得的紅牌僅有一張,核心原因就是VAR反逼球員在防守中減少犯規。
如今更高科技的『半自動越位判罰系統』的登場,以後會不會導致『越位戰術』和『反越位戰術』的消失?
手球判罰尺度依然難統一
韓國與加納一戰,加納隊上半場通過一次任意球破門,但電視轉播的慢鏡頭顯示,加納隊球員安德烈·阿尤在接球時頭球不慎把球打到自己的手臂上再反彈到禁區內,隊友上前補射入網。
雖然韓國隊強烈抗議,但主裁判通過VAR介入,很快就確定該進球有效,他甚至沒有親自看視頻回放。
原因是國際足聯規定,攻方球員自己非故意造成的手球不會被吹罰,且因此造成己隊另一名球員的進球為有效。
葡萄牙與烏拉圭之戰,B費殺入烏拉圭禁區,烏拉圭中衛倒地鏟斷,但手落地支撐的一刻碰到了球。
按照國際足聯的新規定,如果後衛的手作為自然支撐點而觸球則不算手球。
當值主裁判、伊朗名哨法加尼並沒有第一時間判罰烏拉圭隊點球,而是在VAR的介入下改判點球,B費梅開二度鎖定勝局。
如果說加納隊打進韓國隊的第一個進球是很好地解釋了國際足聯對於手球的新規則,那麼烏拉圭被判點球似乎就和國際足聯的手球新規有了矛盾。
前國際級助理裁判李志中表示,伊朗裁判這個判罰出來之後,從球迷到從業人員都會產生該判點球和不該判點球兩種意見。
『判罰尺度應該怎樣定,需要國際足聯的高水平權威人員去決定。
不過,本屆世界杯後面的比賽如果再有同類型的場景,一概要先按照法加尼的判罰標準去做,哪怕日後國際足聯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判罰』他說。
這也意味著,在足球賽場上電腦不能替人腦,還是要裁判說了算。
李志中強調,這個手球發生時主裁判距事發地很近,也沒有其他球員遮擋視線,他第一時間不吹罰點球也表示自己對情況看得很清楚,而VAR強烈要求主裁判改判,證明他們對這個犯規場景存在認知上的嚴重分歧,而這種在VAR介入後改變主裁判決定的情景在世界杯上並不多見。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