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電腦是怎麼變輕薄的?聊聊輕薄筆記本發展史。

又是一年高考季,回想自己多年高考前,當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就和小夥伴商量入手一臺筆記本,那個時候自己根本不懂如何挑選,隻聽著電腦城的老板一頓吹捧,入手了1臺i3處理器的東芝筆記本,又厚又重,上課、放假背著它都是一個體力的考驗,而厚重筆記本也是我大學同學們的常態。

但現在的筆記本要輕薄許多,不僅厚度比1枚硬幣還要薄,重量甚至不到1Kg,甚至要比我當時的筆記本輕、薄了一半。

而世界上第一款商用便攜計算機的重量甚至可以達到25Kg,那筆記本是怎麼變得輕薄的?今天和大家聊聊輕薄筆記本的發展史。

筆記本電腦是怎麼變輕薄的?聊聊輕薄筆記本發展史。

輕薄筆記本前身

世界上第一臺商用便攜計算機誕生於1975年,由IBM發佈——IBM 5100,重量25Kg,雖然在如今看來這個重量有點離譜,但是在那個時代,對比動不動就要一個房子體積的計算機,這臺計算機稱的上『便攜』,也要顯得苗條許多,而且也能夠讓大家攜帶外出使用。

第一臺大規模商業化且更貼近如今筆記本電腦的形態是東芝T1100,也被稱為『筆記本電腦的鼻祖』,開創了移動筆記本辦公的新時代,重量約為4.1Kg,可以裝在背包中攜帶。

而這臺筆記本也獲得了由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頒發的IEEE裡程碑獎,用來表彰其在開創筆記本電腦市場並擴大市場規模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英特爾在1994年推出的Mobile Pentium 75處理器,標志著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電腦在處理器方面正式分開,而率先采用該處理器的是東芝T4900CT,由此筆記本開始進入奔騰時代。

1996年,IBM發佈IBM ThinkPad 560筆記本,搭載Pentium-133Mhz處理器,重量隻有1.9Kg左右,厚度31mm,被人稱為超便攜筆記本的開路者。

1997年,索尼推出VAIO PCG-505超便攜筆記本,其采用10.4英寸小屏,大膽放棄了並口、串口和PS/2接口,轉而采用剛剛興起的USB接口作為主要端口,讓機身厚度縮減到23.9mm,整機重量僅1.35KG。

被稱為一款劃時代的輕薄筆記本,部分人對於『輕薄本』的概念就來源此。

而首臺采用AMD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是1998年的Eurocom 1100,也標志著AMD進攻移動處理器市場,該處理器的出現也打破了英特爾在筆記本的壟斷地位。

英特爾迅馳開啟輕薄革命

談及輕薄筆記本,英特爾迅馳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它的誕生可以說是真正開啟筆記本輕薄革命。

在2003年,英特爾推出了全新的迅馳平臺,將Pentium M處理器、英特爾芯片組和802.11無線網絡模塊三者集成在一體,一方面是轉移了與AMD的頻率大戰,另一方面是普及了筆記本無線網絡的應用,而這也加速了筆記本向輕薄化筆記本的發展。

英特爾推出迅馳平臺的背景,2000年開始,英特爾推出采用Netburst微處理器架構的Pentium 4和Pentium D,追求運行頻率,通過深水線的優勢與AMD開展了頻率大戰,但是存在性能損耗嚴重、發熱量大的問題,在桌面PC尚能使用,但是移動版的Pentium 4-M處理器用在筆記本上時,處理器高功耗所帶來的是發熱以及低續航,很是影響筆記本的體驗,受到了市場的惡評。

在此種情況下,英特爾針對移動處理器市場推出了Pentium M處理器,采用更接近奔騰三架構的短流水線設計,在性能上與Pentium 4-M處理器大致相近,但是頻率更低、功耗也更低,同時也不會發出很大的熱量,在功耗與性能達到了比較好的平衡,在市場上也獲得成功。

另外迅馳平臺集合了802.11無線網絡模塊,也是奠定了筆記本移動辦公的多場景使用基礎,不再受限於有線網絡。

英特爾迅馳平臺的推出,也讓輕薄筆記本迎來了高速的發展。

率先采用迅馳平臺的筆記本是三星X10,屏幕14.1英寸,可能是兩家提前有合作,在迅馳發佈之前這臺筆記本便已經上市,重量約為1.8Kg,厚度23mm,而為了輕薄,這款筆記本還采用了超薄DVD Combo光驅,對比傳統光驅厚度下降3mm左右,重量也下降了75g左右,將筆記本的重量與厚度再度壓縮。

很難想象的是,在2003年便已經有了一款重量僅有1.09Kg的筆記本——東芝Portege R100,最薄處約為14.9mm,也被稱為『全球最輕薄的迅馳筆記本』,而為了做到極致輕薄,東芝R100筆記本采用了外置光驅設計,並且采用的是定制的1.8英寸小尺寸筆記本硬盤,堪稱一代經典。

在輕薄筆記本的發展道路上,LED背光、SSD等相關技術相繼出現,進一步助力筆記本變輕薄。

2006年,三星發佈了其首款搭載32GB SSD的筆記本電腦——Sens Q30PLUS Samsung Note PC,開辟了筆記本采用固態硬盤的道路。

2007年CES大會上,華碩帶來了華碩首款LED輕薄筆記本——華碩U1F,采用LED作為背光源的LCD液晶面板相比采用CCFL(冷陰極熒光燈)為光源的LCD屏,LED背光屏幕的厚度可以做到更薄,同時耗電量更低,進而降低了筆記本的厚度,提升了筆記本的續航時間。

信封袋出來的MacBook Air

如果說英特爾迅馳平臺的推出,開啟了輕薄筆記本的革命,那麼蘋果推出的初代MacBook Air則將輕薄筆記本帶入了新的高度,指明了發展方向。

在2008年的Macworld,喬佈斯從信封中拿出MacBook Air,筆記本的輕薄程度驚艷眾人,當時蘋果公司稱其是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

初代MacBook Air的最薄處僅有4.06mm,最厚度也不過19.4mm,並且筆記本的重量僅有1.36Kg,這個重量與厚度,即便與現在的輕薄筆記本相比也不落下風。

而為了輕薄,初代MacBook Air也做了一些取舍,去除了光驅和內置的以太網接口。

同時筆記本僅配備了1個USB接口,在接口做了舍棄,而在處理器性能上也做了妥協,同時筆記本的內存也不支持升級。

在輕薄的基礎之上,初代MacBook Air還具備全尺寸的鍵盤以及全尺寸13英寸的屏幕的優勢,而且采用的多重觸控式觸摸板,也帶來了更自由的操控方式,加入的磁力吸附MagSafe電源接口,可以避免筆記本因為電源線拉扯而掉落。

初代MacBook Air的Unibody工藝機身,首次將一體化成型的設計應用到消費電子產品,外觀簡潔美觀,同時提升了機身的強度,上市得到廣泛好評,直至現在依然沿用,也為後續的輕薄筆記本外觀提供了參考。

英特爾UltraBook確定輕薄本成熟形態

面對著大獲成功的蘋果初代MacBook Air,英特爾在2011年臺北國際電腦展覽會提出『UltraBook《超級本》』這一品類,用來與蘋果的iPad、MacBook Air等移動辦公設備競爭。

相比普通筆記本,超級本主打的就是體積更薄、重量更輕、開機快且續航更持久的優勢。

針對超級本這一筆記本品類,英特爾在2011年也提出了一些標準,其中包括厚度要不超過20mm,重量比1.4Kg輕,待機時長至少5-8小時,售價在1000美元左右,並且沒有光盤驅動器,使用SSD作為主要存儲介質,同時要采用低功耗的英特爾Sandy Bridge、Ivy Bridge、 Haswell處理器。

其中代表性的超級本包括宏基Aspire 3951、華碩Zenbook UX21、華碩ZenBook UX31、聯想IdeaPad U300S、東芝Portege Z830、東芝Portege Z835等。

在英特爾以及一種OEM廠商的推動之下,超級本也逐漸走進了大家的視野,依托於輕薄、超長續航、開機速度快等優秀的特性以及1000美元左右的售賣價格,早期的超級本也給人一種高端、上檔次的形象,但是有利有弊,超級本高昂的價格在銷量上並沒有取得很好的結果。

後來由於PC市場不景氣,各個筆記本廠商開始打著超級本的旗幟,推出了幾千元的超級本,搶占市場!一時間,市面上幾千元的超級本層出不窮,包括東芝U900、聯想U310、惠普Pavilion 14/15等,『超級本』的價格甚至下跌至4000元,而成本的縮水也導致了筆記本在性能上的閹割,產品的品質下滑,最終超級本的口碑一落千丈。

終於在2014年2月14日這一天,『超級本』的微博賬號變更為『英特爾芯片匯』,僅3年的時間,英特爾的超級本落下帷幕。

雖然『超級本』已經稱為歷史,但是其留下的輕薄本概念以及形態留了下來,輕薄筆記本的發展也基本成熟。

遊戲本的輕薄化之路

無論是蘋果的MacBook Air,還是英特爾的超級本,又或者是現在的輕薄本,其實都停留在辦公筆記本的產品范疇。

而在輕薄本的產品品類之中,『遊戲』一詞存在感一直都不高。

面對此種情況,在2017年,英偉達發佈了Max-Q筆記本設計理念,目的就是為了帶來更薄、更強性能的輕薄遊戲本。

雖然Max-Q的提出對於遊戲本的輕薄化道路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但是在上市之後並未獲得大部分消費者的認可,相比普通顯卡兩者價格差不多,但Max-Q的性能降低20%,特別是對於30系顯卡來說,顯卡本身對於TDP也就是功耗十分地敏感,很容易造成高規格的顯卡由於功耗限制在性能上弱於稍微低一檔的顯卡,造成巨大的爭議。

因此從RTX 30系顯卡開始,英偉達就在弱化Max-Q的概念,同時取消了Max-Q的命名。

而在CES 2022大會上,AMD發佈了銳龍6000系列處理器,采用Zen3+架構,重要的是其首次將AMD RDNA 2架構帶入到核心顯卡之中,而這大幅提升了核顯的圖形性能,相比上代圖形性能提升高達200%,對比英特爾酷睿Core i7-1165G7以及MX 450在實際遊戲中擁有巨大的領先,最高達到303%,帶來了更進一步的遊戲體驗,讓輕薄本也可體驗1080P的3A遊戲。

總結

回看輕薄筆記本的發展史,從1975年發佈的25Kg的IBM 5100,到如今1.5Kg輕薄筆記本的常態化,筆記本的輕薄歷經了超過30年發展,期間英特爾迅馳平臺的推出,蘋果初代MacBook Air的發佈,英特爾的超級本提出等等,都極大程度上促進了筆記本向輕薄化的發展步伐,而這些變化的最終導向,都是為了讓人們體驗到輕巧、方便的移動辦公體驗,這也是科技所帶來的人們工作、生活便利。

如今的辦公筆記本的輕薄化已相對成熟,相比多年前對半砍的重量與體積,現在筆記本的輕薄演變也並沒有那麼明顯,各家的差距也並不大,未來的辦公筆記本輕薄化應該怎麼走?或者說還有沒有再進一步的空間?我們尚不能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可以感覺到的是『輕薄』這一詞不再僅限於辦公品類的筆記本,也開始向遊戲本、全能本等品類過渡,或者換個說法,輕薄本也開始融合了遊戲本、全能本的體驗。

未來,也許就會有與現在輕薄本相似體積、重量的遊戲本出現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