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折疊屏手機屏幕數據盤點:一分錢未必就一分貨。

2022 年可謂是折疊屏「小爆發」的一年,越來越多的品牌入局了這個行列,甚至有的品牌上下半年共推出了兩款折疊屏,像 vivo 的 X Fold、X Fold+,還有榮耀的 Magic V、Magic Vs —— 不過各家的重心基本都在橫向的大折疊屏手機上,而小巧的豎向折疊屏手機,至今入局的手機品牌還不多。

除了三星、moto、華為這些豎折屏手機的常客,這一年裡隻新增了一個新玩家,那就是前段時間剛推出 Find N2 Flip 的 OPPO。

所以市面上還在生命周期內的豎折屏手機主要就 5 款:三星的 Galaxy Z Flip4、moto 的 razr 2022、華為的 P50 Pocket 和 Pocket S,還有 OPPO Find N2 Flip。

我們實驗室也對這 5 款機子的各方面素質做了測試,而今天我們將它們最重要的屏幕單拎出來,用實驗室實測的數據帶大家看看這五塊豎向折疊屏孰優孰劣 —— 其實三星這邊還有個電信定制的 W23 Flip,但本質其實就是 Galaxy Z Flip4 的加價換殼版,這裡就不把它單獨拎進來聊了。

豎折屏手機和橫內折屏手機不同,日常主要還是以展開的形式使用內屏,小小的外屏都隻是當信息預覽的小窗口用,故這裡隻看 5 款手機柔性折疊內屏的表現。

正式開始前不妨先看這 5 款手機的基本硬件參數。

簡單對比一下五款機子,性能最頂的三臺分別是三星、moto 和 OPPO 的,而其中 OPPO 的 Find N2 Flip 是折疊陣營裡唯一的一款天璣平臺;而華為這邊的兩款機子硬件配置都不算太先進,最新的 Pocket S 用的還是驍龍 778G 平臺,而性能好些的 P50 Pocket 其實是 2021 年底的機子,用的還是驍龍 888 平臺,不過華為這兩款機子的內屏尺寸和分辨率是當中最大。

接著是實驗室顯微相機實拍的子像素圖,用的都是類鉆 / 標準鉆石的排列:其中我們手上的兩臺華為用的都是京東方的柔性 OLED 面板,據說 Pocket S 還有其它供應商的屏幕,不過我們沒有遇到;moto 這邊用的也是國產的 OLED 面板,不過供應商是華星光電,用的是比較特別的珍珠排列;三星這邊用的當然是自家三星《顯示》的 OLED 面板,而最新的 OPPO 用的也是三星,而且還是新 E6 基材。

那麼這五塊屏幕在亮度、色彩等方面的顯示素質差異大嗎?

這裡先看我們實測的亮度數據,手動最高亮度這邊,除了華為的 Pocket S,大家都還是比較保守的,P50 Pocket、Galaxy Z Flip4 和 razr 2022 都控制在了 530nits 上下,而 Find N2 Flip 這邊幾乎夠到了 600nits。

而 Pocket S 這邊手動最高亮度雖然到了 659.94nits,五款機子裡的最高,但看「激發亮度」這邊,華為是幾乎沒有預留激發餘量的;而相比之下,之前的 P50 Pocket 的取舍可不同,Pocket S 就是犧牲了極端的場景來保日常,而 P50 Pocket 則稍微犧牲了日常而保了極端場景。

不過用上三星新基材的 Find N2 Flip 的激發亮度飆到了 1343.1nits,對其它 4 款機子來說基本是降維打擊,這亮度戶外大太陽下短期使用不成問題。

那色彩方面的表現呢?它考驗的不僅是面板廠商的水平,更多反映手機廠商對色彩顯示的理解和色彩調教的功力。

不同的廠商有不同的色彩模式,但為了將它們拉到同一起跑線上作對比,這裡我隻選擇 sRGB 和 P3 這兩個主要的色域來說明,如果某款機子一個色域標準下對應了多種色彩模式,則選擇表現最好的那個數據。

先看 Android 層面使用最廣的 sRGB 色域,五款機子都選擇了在「標準」和「自然」這些偏「寫實」的模式下以 sRGB 色域為基準做了調教,而且跟 sRGB 色域的耦合程度、色準都做得還算不錯。

但若硬要選出最佳的,那麼 Galaxy Z Flip4 的標準色域耦合程度是最高的,Find N2 Flip 的色彩是最準確的。

接著是廣色域的 P3 標準,從數據看,無論是色域的耦合程度還是色準,表現最好的明顯還是 Find N2 Flip,色域容積覆蓋率非常接近 100%,意為耦合度非常高,色準 ΔE 能壓到 2.83 以下表現優秀。

不過看剩餘的這四款機子 P3 色域對應的模式,要麼是「鮮艷」、「鮮明」,要麼是「飽和色」,都是艷麗的色彩取向,所以 ΔE 在 5 左右的色準其實也符合它們的定位;倘若把 Find N2 Flip 的另一個 P3 色域模式,即「生動」模式也拎出來看的話,色準其實跟前面的四款機子大致相當,OPPO 隻是勝在提供了較豐富的色彩模式供選,來滿足有更多需求的用戶。

所以我們在看色彩的覆蓋度、準確度時,並不能隻盯住數據不放,還需要結合廠商的色彩需求來看,才更容易讀懂數據背後代表的意義,以及廠商在色彩標定時確立的風格和對色彩的理解 —— 而這也往往比枯燥單調的數據要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