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從古至今,時間都是十分珍貴的存在,所以古人才會有將季節劃分為四季,並且還劃分出年、月、日來,並且對於每一天的時間又進行了細化。
可見,古人對於時間的流逝,非常的看重。
步入近代以後,時間仍舊被看的很重,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後,各大工廠和企業,經常會對員工這樣強調『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如今,我們處在互聯網時代,由於信息的便利,各行各業的競爭也愈發的厲害起來,所以如何利用時間顯得十分的重要起來。
18世紀60年代,機器逐漸取代人力,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歐洲各地出現了大量的工廠,傳統的工場手工業逐漸被取代。
進入工業時代的各國,縮短了生產的時間,也提高了生產效率,資本家快速的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所以他們開始對外擴張,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世界各國在經歷了一戰、二戰以後,科技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人類的開始朝著未來科技大步邁進。
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時間,以及節省時間成了科學家思考的問題;1801年,英國的戴維讓鉑絲通電以後發出了光,1810年,他還發明了電燭。
1854年,亨利·戈培爾發明了燈泡,他利用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中,制作出了首個有著實際效用的白熾燈;當時,他進行實驗的燈泡能夠維持400小時的照明,不過他並沒有馬上申請設計專利。
直到,1878年,愛迪生開始研究電燈,然後他在實驗了2000多種物質以後,終於獲得了實質性的突破,最後他選擇了鎢絲作為燈絲。
愛迪生使得電燈的使用壽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們的夜間生活時間,得到了極大的延長。
1973年,美國的馬丁·庫帕推出了第一部民用向的手機。
此後的十幾年裡,民用手機慢慢普及,人們大大縮短了相約見面的時間,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隨後,手機開始慢慢的普及起來,並且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其實,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的時候,就曾誕生了。
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手機,但是因為體積太過龐大,所以研究人員將其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以後,就慢慢的被人們淡忘了。
1973年,馬丁·庫帕註冊了相關專利,但是手機卻仍舊沒有辦法被廣泛的應用。
直到1985年,才誕生了現代意義上,能夠真正移動的電話,而這種手機的重量仍舊高達3公斤,使用起來還是不方便,需要背著它行走,所以也被稱之為『肩背電話』。
1987年,手機的重量得到了改善,相較於『肩背電話』輕巧了很多,但是仍舊像一塊大磚頭,無法和今天的手機相提並論。
不過,這種手機得到了普及,也就是我們稱之為『大哥大』的手機。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很多的人都紛紛選擇創業,年僅22歲的徐峰就是其中之一。
他隻身從香港來到了廣東,發現這裡的餐飲業都屬於中低檔,他覺得經營高檔餐飲有賺頭,所以打定主意以後,他決定進軍這個行業。
不過,由於沒辦法和采購商即使進行溝通,再加上有時會遇到突發狀況,他不敢大量進行采購,每天都估算進貨,生意不好也不壞。
這時候他看到很多大亨使用起『大哥大』,得知這個『大磚頭』能千裡傳音,所以十分的好奇。
在當時只要誰有這玩意,誰就是大老板的感覺。
於是,他托親戚進行打聽,得知了廣州六運會結束後,會有100臺試用手機流入市場,所以時間到了以後,他第一時間到郵政局咨詢了一番。
他是第一個選手機號碼的人,工作人員讓他隨便挑,由於手機號碼的形式是『區號+編號』,所以他最後選了個『901088』的手機號。
他認為做生意的人,都需要討個好彩頭,選擇的是手機編號『88』,開頭的幾個數字是區號。
隨後,由於他有了『大哥大』,能夠隨時隨地和采購商進行溝通,他對於自己的采購有了很好的把控,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