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也可以殺人?這是俄軍用89條生命,帶給我們的警示!。

《軍武次位面》作者:血刃

玩手機付出生命的代價?

每到元旦跨年夜,張燈結彩的節日氣氛自然會被烘托到極致,然而對不少俄羅斯家庭而言,剛剛過去的跨年夜卻是他們今後餘生揮之不去的悲傷陰影:當地時間1月1日零時左右,頓涅茨克馬克耶夫卡地區的第19職業技術學校突然遭到烏軍海馬斯火箭炮的精確齊射,駐紮此地的數百名剛來到前線不久的新兵遭受了難以想象的巨大損失。

▲海馬斯的跨年夜致命炮轟,讓大量俄軍動員兵瞬間喪生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在第一時間表示,此事共導致63人死亡和上百人受傷,而烏軍則表示俄軍此次僅陣亡者就達到數百人。

到1月4日,俄方表示死者人數已上升到89人。

無論如何,這個黑色跨年夜必然創下了開戰後俄軍單日傷亡人數的最高紀錄,由於現場過於慘烈,因此繼續發現幸存者的概率幾乎微乎其微。

盡管俄烏戰爭是近二十多年規模最大也最慘烈的一次戰爭,重大人員傷亡不可避免,但這次跨年夜的悲劇,卻完全是俄軍自己犯下一連串讓人難以直視的低級錯誤所致,其中最不能被原諒的莫過於大量士兵同時違規使用手機,最終導致信號被烏軍截獲。

在現代化戰爭中,電子信號和通訊安全已成為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就會付出血的代價!

黑色跨年夜,俄軍犯下低級錯誤

第19職業技術學校的建築面積為1萬平方米左右,其主體建築是一棟四層樓房。

在元旦前,俄軍44和45兩個團的大量新入伍的動員兵和三名級別較高的指揮官都駐紮此地。

烏軍獲悉後,在12月31日23點57分動用了三臺海馬斯火箭炮發動齊射,第三輪《最後一輪》射擊完成時,恰恰是公元2023年1月1日0時0分。

▲俄軍動員兵大量駐紮的職業學校無疑是突兀顯眼的目標

這次跨年炮擊發生時,俄軍官兵要麼在進行新年狂歡宴會,要麼圍著電視觀看普京的新年致辭。

盡管俄軍防空系統擊落了部分火箭彈,但至少4枚227毫米火箭彈精確擊中樓房。

在持續劇烈的爆炸中,樓房幾乎徹底坍塌,整座學校的全部建築幾乎徹底不復存在!

▲被攻擊前後的職業學校建築對比

從海馬斯此前對刻赤大橋的攻擊來看,區區4枚火箭彈不可能達到如此效果。

很快,『頓涅茨克共和國』國防部長吉爾金表示,這是由於俄軍同時在學校內設有一個貯存大量各類彈藥的軍火庫,因此迅速發生連鎖反應烈火和沖擊波迅速吞沒了很多在火箭彈本身爆炸中幸存並開始竭力逃離現場的人。

▲如果隻是4枚火箭彈,不可能帶來如此巨大破壞

此地距離戰火紛飛的前線並不遠,由於人員流動密集,因此烏軍派遣間諜刺探消息也十分方便。

馬克耶夫卡俄軍目標此前就多次被海馬斯攻擊過,而學校附近也沒有其他掩護設施,屬於突兀孤立目標,本就很容易遭到攻擊,但如此嚴重問題,卻被俄軍徹底忽略了。

▲經此浩劫,俄軍的『海馬斯恐懼症』將會更為難以痊愈

在彈藥庫周邊大量駐紮沒有經驗的新兵本就是大忌,更不能被原諒的是這些動員兵們集體違規使用手機!戰爭初期,部分俄軍士兵擅自使用智能手機泄露了不少軍事機密,因此俄國防部特意讓所有士兵都換成無攝像能力的2G手機《參戰前需集體上交》,然而這些動員兵上戰場前,卻爭先恐後在元旦之際向家人通話。

▲現場建築殘骸

這一瞬間,烏軍電子戰人員迅速發現了這些非常密集卻又短時間出現在同一地點的2G信號。

經過簡單破解和定位,方位坐標數據很快被傳輸到海馬斯火箭炮分隊,致命的炮轟隨即開始。

事發後,更多俄軍官兵和防務觀察者紛紛表示高層應當為此負全責,而且他們還將矛頭直指高層發言人,聲稱他們竭力瞞報此事中犧牲者實際人數。

▲有證據顯示,不少俄軍新兵不久前還是高中生

有俄方知情者表示,學校遇襲前曾有近千官兵駐紮,爆炸發生後建築迅速徹底坍塌,擁擠在樓內的很多人沒機會跑出來,劇烈爆炸後都沒有殘骸能證明他們曾來到並存在於這個世界,因此死亡人數至少達到數百人!可以想象,這些新兵中不少人甚至剛打電話報平安,卻在瞬間與家人天人永隔,即便路人,也難免心酸唏噓。

戰場上暴露通訊信號結果會有多可怕?

看過《士兵突擊》的網友都會記得這一幕:由於相關知識不足,因此他在口袋裡藏了熱雞蛋準備給史今班長當早餐。

然而假想敵配備紅外探測設備的直升機卻由此發現熱源,最終導致鋼七連此前精心部署的隱蔽陣地徹底暴露。

盡管這一幕在技術細節上有待商榷,但也說明任何可能在戰場上看似不經意的細節都會帶來嚴重後果,熱源如此,通訊信號更如此。

▲當年美軍飛行員曾因在無線電通訊中不慎泄露關鍵信息,最終被日軍伏擊

太平洋戰爭時,個別美軍戰鬥機飛行員在所羅門的一次行動中曾擅自開啟機載無線電並聊了這樣一句話:鷹在天使十二。

日軍截獲後迅速判斷出這句話的意思是美軍機群在1.2萬英尺方位飛行,隨後日軍特地讓己方戰機埋伏在更大高度,在很短時間內突襲重創了對手,由於事發突然,美軍甚至來不及還手。

因此時至今日,美軍對實戰通訊的管理可謂嚴上加嚴。

▲格魯吉亞戰爭中,阿納托利將軍因手機通訊信號暴露而差點陣亡

1944年10月,蘇軍決定在波羅的海的梅梅爾地區舉辦戰地授勛表彰大會,由此鼓舞士氣,包括58集團軍副司令在內,共有數百人參會。

然而由於蘇軍在相關無線電加密方面很不到位,因此德軍很快在截獲後破譯了電文,並在蘇軍表彰大會開始後發動了一次重炮急襲,在這次炮擊中,與會者僅有5人幸存,而打了就跑的德軍卻安然無恙。

▲截獲庫圖佐夫少將的通訊信號後,烏軍以精確制導炮彈進行打擊

1996年,俄軍通過截獲海事電話信號的方式鎖定了車臣匪首杜達耶夫的位置,最終以遠程反輻射導彈將其斬首。

然而12年後的格魯吉亞戰爭中,俄軍58集團軍《又是它》副司令阿納托利在靠前指揮時由於缺乏通訊設備,居然向隨軍記者借用手機下令,最終被對手捕獲,在猛烈的炮擊中,這位將軍身負重傷,其指揮部也幾乎被徹底摧毀。

▲羅戈津在這座酒店內慶生時,遭到烏軍炮擊

俄烏沖突中,通訊信號泄露引發的血案同樣不在少數:2022年6月初,烏軍捕獲到了俄第5集團軍代理司令庫圖佐夫將軍使用寶峰對講機的通訊信號,隨即以精確制導炮彈發動攻擊,庫圖佐夫當場陣亡。

不久前,俄航天集團前總裁羅戈津在頓涅茨克酒店慶祝生日時突遭烏軍法制凱撒卡車炮攻擊而身負重傷,此事同樣和羅戈津一行人的通訊信號被截獲有關。

▲在一系列演習中,解放軍很快認識戰地通訊安全問題

2012年《解放軍報》刊登了一次對抗演習中發現的問題:有人倉促丟失內存假想敵資料的數碼相機,對手繳獲後快速用軟件掃描還原了己方配置地圖;有的部隊在使用無線電呼叫時圖省事沒有使用密語,結果暴露行動計劃,最終假想敵的密集炮擊在很短時間就讓己方損失過半。

這些教訓在接下來的十年中,無疑是解放軍邁向數字化的參照案例。

圍繞手機,俄烏雙方有什麼絕招?

開戰後,雙方鑒於邊境手機基站數量很低、容易被摧毀的特點,幾乎同時頻繁使用『模擬基站』。

這種基站利用軍事信號設備建造,往往會被部署在卡車上到處移動模擬手機信號。

如果士兵的手機開機,就會自動與『模擬基站』聯系並發出GPS信號。

▲根據這樣的定位,手機通訊信號往往很快暴露

一般情況下,一套裡爾-3電子戰系統即可完成此類誘餌行動,如果得到2架無人機和一臺指揮車的配合,那麼6千米內2000部手機的定位信息都無法逃脫其監控。

無人機則能測定這些手機信號的強度和方向,並依靠數據鏈報告給炮兵指揮所。

通過分析這些手機信號,兩架無人機就會迅速交叉偵察並快速定位,炮擊也會隨之展開。

▲事實證明,完全禁用手機是簡單粗暴而不可行的

戰爭前夕,烏軍曾下達如下命令:將SIM卡留在家裡而不是放入手機;打電話時最好距離所在單位數百米外;在戰況激烈時保持關機;打電話的最安全地點應當是被烏軍完全控制的城鎮;不能接受當地人的SIM卡和充值碼;戰友間彼此監督,不能讓任何人隨意打電話。

▲違規使用手機,的確很容易泄露關鍵機密

早在2014年之後,烏克蘭議會就曾提出禁止多數官兵在沖突區域使用手機、相機、無線電接收器和計算機,隻有高層指揮官在必要時才能用。

但受制於戰場技術水平,手機依舊無法取代,這不但是由於手機可以讓官兵放松,而且還能作為輔助工具彌補部分笨重電訊設備的不足,甚至部分人還會用手機軟件規劃軍事任務。

▲專門的軍用手機,功能也會有所側重和取舍

由於近年來手機的意義凸顯,因此部分西方國家開始研發符合實戰需求且能夠和軍用信息系統吻合的軍人專用手機。

據報道,美國已在開發一種便攜式蜂巢網絡和抗幹擾的搭配系統,如果這一體系成熟化,那麼士兵們就能在戰場上安全實現拍攝、傳輸、聊天,甚至還會和無人機或其他攻擊性武器進行模塊化整合。

▲如果技術得當,手機對作戰也有很大幫助

誠然現在美軍都無法將設想變成現實,烏軍就更不可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自主開發的Delta軟件系統卻被烏軍廣泛使用,這種軟件的用途是協助指揮官了解戰場敵我態勢,進而將己方打擊力量優化使用。

當然,該軟件的信息獲取來源與西方的衛星、電子戰直接掛鉤,更和無人機息息相關,這也讓烏軍開始從原蘇軍模式轉向北約模式。

▲天基體系,是烏軍目前在信息化上占優的一個主要因素

相比而言,俄軍的戰場加密通訊條件很差,因此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更高。

盡管俄軍也曾多次試圖利用捕捉手機信號的方式打擊烏軍,但烏軍卻逐漸掌握了俄軍炮擊的規律,進而將損失降至最低。

由於俄軍在軟件、電子戰機和無人機技術方面的缺失,因此往往難以在最短時間內發動最精確的遠程打擊,因此圍繞手機這個問題展開的技術較量,自然落下風。

以後的戰場上怎麼用手機才能保證安全?

早年間有人認為,未來可能得到普及的軍用手機不但簡單耐用,而且除電話和短信功能外基本再無其他功能。

但也有其他研究者表示,未來的軍用手機將高度介入軍事信息化節點,因此APP全部為戰場服務,功能甚至比一般智能手機更多。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種手機問世,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使其在部件上實現絕對國產化,進而避免為他國軟件留『後門』。

▲早在2013年,北鬥手持機就在解放軍演習中嶄露頭角

在第九屆中國國際軍民兩用技術博覽會上,一種量子通訊移動終端《Q-NET BOX量子安全移動專網應用設備》引發了廣泛關注。

該設備的基站隻有電腦主機大小,其終端則和手機差不多大,其最大特色就是一體化集成、模塊化設計、雙重認證保密機制。

這種設備將依托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專用於一些無法正常通訊的特殊區域。

▲量子衛星,將會引發一次轟動性技術革命

此前的演習中,一方收發信息、查收指令文件、連接路由器分像情報數據時,往往面臨被對方破解網絡密匙和通信頻率的危險。

在信號差甚至無信號區域,部隊還需要利用傳統設備建立局域網保障部隊運作和調動,這同樣也是安全隱患。

因此,解放軍在信息化時代更要加強保密性和通訊的可靠性。

據介紹,量子通訊移動終端的使用者隻需在任務區開啟一個便攜式基站,即可連接量子通訊衛星獲得信號,然後在部隊所在區域形成網絡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網絡屬於移動局域網,明顯與外網隔絕。

▲人民陸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早在多年前,中國就配備了至少兩代基於北鬥衛星系統的單兵指揮信息終端,由此衍生的北鬥手持機也曾在一些演習中極大提升了我軍的資源利用率,特別是快速精確打擊能力。

但北鬥手機雖然能精確定位並完成短報文通訊,但它還無法上傳或下載視頻/音頻等內容,隻能通過對照當地地形和標記坐標等方式進行有限的戰場通信。

▲機動、快速、安全、功能全面,是解放軍戰地通訊的基本要求

俄軍跨年夜的巨大悲劇,不但會嚴重打擊一線部隊的士氣,並固化所謂『海馬斯恐懼症』。

更糟糕的是,這也會讓更多新征召的士兵產生極大恐懼感,而這將直接對『特別軍事行動』以後的走向帶來很大副作用。

戰史上由於通訊引發的失敗案例不在少數,但如果沒有結合紀律、技術和先進管理,那麼悲劇就將很可能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