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 湘
5月30日晚間,vivo德國官網發佈了一則決定暫停在德國市場銷售手機及相關產品的公告。
公告稱,vivo充分尊重知識產權,致力於通過廣泛的研發不斷創新。
近年來,vivo與多家公司簽署了交叉許可協議,並與諾基亞就更新相互許可進行談判,但到目前還沒有達成協議。
在諾基亞和vivo簽署的專利交叉許可協議於2021年到期,隨後雙方一直在交涉更新協議談判。
但從vivo德國官網此次發佈的這則聲明來看,雙方在最引人關注的許可費上沒有達成一致。
截至目前,vivo的德國官網上,僅剩下主頁、支持兩個界面,所有產品及相關介紹均已下架。
vivo表示將對曼海姆地方法院的裁定繼續上訴。
除了德國外,vivo在印度尼西亞、印度和中國等地均因類似理由遭諾基亞起訴。
包括時代財經在內的多家媒體,曾援引一名接近vivo的消息人士說法表示,新協議報價中,諾基亞提出了遠高於之前協議的報價。
以木材、橡膠和電纜起家的諾基亞,在2007年以全球手機市場40%的份額,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品牌。
但隨著蘋果和三星的強勢崛起,諾基亞將手機業務賣給微軟。
在新任CEO Rajeev Suri上任後,諾基亞的核心業務轉到網絡電信業務上來。
經過幾年發展,諾基亞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家涵蓋5G網絡全元素,包括無線電、核心網、雲、管理、自動化等端到端產品組合的設備商,並同時為美國四大運營商提供5G網絡技術的電芯設備商。
如今,坐擁4000多個5G核心專利族的諾基亞,曾靠專利授權費用就1年到手106個億。
站在手機品牌的頭上的諾基亞,肆無忌憚地提高協議報價,令一眾國內手機品牌在海外市場叫苦不迭。
但這並不是國產手機在海外市場受困的全部原因。
在印度,小米依靠性價比,在短短三年時間成為銷量第一的品牌。
品牌聲量是有了,但其實賺的是辛苦錢。
小米遭到了印度政府有關部門的超級罰單,並扣押數額巨大的存款。
OPPO、vivo在歐洲受困
作為2023年國產手機的新晉王者,vivo在歐洲市場卻不斷被狙擊。
市研機構Canalys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歐洲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370萬部,同比下降13%。
領頭羊三星出貨量雖然同比下降16%,但仍以35%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
次席的蘋果出貨量還逆勢增長了1%。
小米以1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但出貨量同比大降17%。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在西歐仍專註於中低端市場,Redmi和Redmi Note機型的暢銷,保住了小米領先的排名。
OPPO以700萬部的出貨量占到3%的市場份額,但出貨量降幅超過50%。
vivo甚至排在第五名TCL之後。
自2019年11月在歐洲成立總部後,vivo擴張動作不斷。
通過本地化運營、贊助足球賽事等一系列商業化動作,vivo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從2020年三季度的0.5%增至2021年三季度的1.8%,同比增長238%。
但因為出海較晚,vivo在海外的市場份額一直不高。
所以vivo德國官網的聲明,並未引發行業的大量關注。
vivo在海外市場份額不高的情形,在市場萎縮時或許可以理解為『利好』。
vivo的優勢在於線下渠道,在手機市場蓬勃發展時期,線下拓店能夠快速占領用戶心智,但在市場萎縮時,龐大的線下渠道要吸並,耗時耗力。
沒有掌握議價主動權,被困在諾基亞『專利圈套』裡的除了vivo,還有OPPO。
從2021年開始,諾基亞就開始在包括英國、德國等地起訴OPPO。
2022年7月,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於2022年7月裁定OPPO侵犯諾基亞專利。
隨後,OPPO和旗下品牌一加的部分設備在德國被禁售。
OPPO相關負責人用了『兩個堅決反對』來回應諾基亞的專利霸權,但局面並未發生質的扭轉。
提倡合理收費更是一家之言。
雖然OPPO遭諾基亞等起訴更早,但截至目前,OPPO相關手機產品和附屬服務並未聲明退出某些歐洲國家。
生意還要繼續做,協議還要繼續談。
小米在印度失速
用『折戟『來形容小米現階段在印度的業務,或許稍欠妥當。
但小米在印度的生意,確實越來越不好做了。
小米於2014年7月正式登陸南亞次大陸,短短三年時間就做到印度第一。
但近年來,隨著手機市場整體萎靡,市研機構Counterpoint的監測數據顯示,印度手機出貨量在一季度同比下降19%為3100萬部,創有記錄以來一季度的最大降幅。
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則從23%降至16%,排名從第一位滑落至第三。
小米市場份額的快速滑落,與印度當局給小米的一次罰單、一次扣押存款有關。
2022年1月,小米印度公司遭印度財政部指控涉嫌逃稅,被罰65.3億盧比《約5.5億元》。
4月,印度有關部門又以小米非法匯款給外國實體、涉嫌洗錢,扣押了小米存在印度銀行裡的約55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8億元》存款。
存款被扣押後,雖然小米上訴解釋稱匯款是給高通等公司支付的專利、授權等費用,但印度高院最終還是駁回了小米的上訴。
很明顯,這筆錢大概率是要不回來了。
在此之前,還有人單純以為小米在印度有7座工廠,為印度貢獻了2萬多就業崗位,憑這些『議價的籌碼』要回一些存款,但還是想得簡單了。
依靠性價比快速占領市場的小米,利潤率本就不高,用『辛苦錢』來形容也沒什麼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印度公司利潤最高的一年,也隻有3.5億元。
印度的罰單和扣押,直接讓小米印度公司多年白幹,甚至還要倒貼。
但也正是因為小米在印度的7座工廠,數萬員工規模,如此龐大的資產,也隻能倒逼著小米在面對印度政府時隻能選擇噤聲。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老實本分的中國廠商在海外做生意,隻想低調賺錢,但也顯示了對政治敏感和對法律理解的風險。
印度市場,小米或許還得繼續做下去。
榮耀逆勢『出發』
2013年12月16日,華為旗下榮耀品牌宣佈獨立。
2020年11月17日,華為將出售榮耀業務資產。
作為曾對標小米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的線上營銷並不算十分出彩,全球銷量也都沒有超過小米。
在海外亦是如此。
市研機構omdia的數據顯示,2022年榮耀全球市場出貨量5900萬臺,全球市場份額大概在5%左右。
而來自canalys的另一份數據則表明,2022年榮耀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約為5220萬臺。
綜合計算,海外出貨量約為680萬臺。
在海外出貨量不甚理想,這是事實。
但在榮耀與華為『離婚』前,受美方封鎖等原因,榮耀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也一度降至個位數。
而近幾年獨立發展以來,在主流手機廠商中,隻有榮耀品牌的出貨量實現了同比正增長,且增幅超過三成,並成為2022年中國出貨量第二的國產品牌。
現在來看,榮耀似乎在國內市場已經站穩腳跟。
榮耀CEO趙明也多次在公開市場上表示,在2022年榮耀品牌重新走向世界,2023年最新發佈的Magic 5系列等,顯示了重回歐洲的決心。
在國內市場站穩之後,榮耀今年加快走向歐洲市場。
在國內市場,榮耀要和三星、蘋果爭奪國內份額,但好在有穩定的營商環境、熟悉的市場,高速擴張的成績,大家都看在眼裡。
出海全球,各地營商環境各異、市場環境也不十分熟悉,還面臨諸多法律風險……但趙明依然公開表示,『榮耀在海外市場的成長看不到瓶頸和天花板』
小米印度失速、OPPO和vivo在歐洲受阻,華為遭受禁令元氣大傷,榮耀如今逆勢再出海……祝願這些手機品牌,都有美好的未來。
本文由數智研究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
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