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對擂護眼屏:玩手機真的能不傷眼睛嗎?

手機廠商對擂護眼屏:玩手機真的能不傷眼睛嗎?

文/孫鵬越

編輯/大風

近日,榮耀發佈新一代數字旗艦『榮耀90系列』,將『手機護眼屏幕』列為最大賣點。

據榮耀公佈的數據顯示,榮耀90系列的屏幕,使用3840Hz超高頻PWM調光技術,並獲得TÜV萊茵無頻閃認證。

榮耀宣稱,榮耀90系列已經帶領行業邁入屏幕『0風險』時代。

此番言論得到了華為終端BG CTO李小龍的怒懟,表示所謂『零風險』屏幕不如叫『零收益』,根本沒有意義,超高頻PWM調光是噱頭。

曾經的『一家人』,如今的『友商』,華為和榮耀作為國產手機的雙姝,如今因為分家、市場競爭成為了對手。

那麼,手機護眼屏幕,這個充滿玄學的詞語,究竟有沒有作用?

從LCD到OLED

說到手機,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傷眼睛,經常對孩子們告誡要少玩手機容易近視。

於是乎,『護眼』成為智能手機不可忽視的用戶需求。

在前幾年,廠商研發出來的『護眼功能』,隻是把手機屏幕調暗,或者換上眼睛更舒服的偏黃色顯示。

但是,OLED屏幕的出現,讓護眼開始棘手起來。

據了解,OLED屏幕的驅動方式更易於實現高亮度、高分辨率、高色彩表現、低能耗,最早被三星用在智能手機上,研發出AMOLED,也就是三星稱作的『魔力炫彩屏』。


來源:網絡

在OLED屏幕之前,智能手機基本使用的是LCD屏幕,LCD顯示技術早在1964就已經誕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LCD顯示技術非常成熟,並且已經到了技術瓶頸,但是它有著三個天然缺陷無法修復。

首先是可視角度差,當用戶拿起手機從不同角度斜看,手機屏幕明顯變暗,造成畫面不清晰。

並且因為LCD屏幕的響應時間為10ms,在玩遊戲的時候有延遲出現殘影的情況。

然後是無法顯示純黑色,用戶通過LCD屏幕看到的黑色,實際上是白色和黑色混合的灰色,通過亮度大幅度遞減的灰色,不是純黑。

最後是柔性不行,不論是全面屏還是曲面屏,LCD屏幕過於『硬』,註定與窄邊框無緣。

iPhone曾一直是堅定的LCD廠商,但是為了全面屏被迫放棄LCD屏幕。

這個缺陷在如今全面屏、曲面屏、折疊屏大行其道的當下,無疑是無法接受的巨大缺陷。

雖然LCD屏幕缺陷那麼多,但它有一個好處,就是護眼。

LCD屏幕依靠背光層發光,非自發光,雖然導致色彩偏灰飽和度不夠,但是不會出現頻閃。

OLED屏幕好處雖多,但是會出現頻閃。

OLED的操作原理會以快速開關屏幕光源的方式進行調光,在亮滅之中來回反復橫跳。

但是因為頻率過高,雖然人眼察覺不到。

OLED屏幕是以固定的頻率進行閃爍,低頻尤其有害,會對用戶的眼睛產生明顯的刺激感,眼球雖然沒有反饋視覺上的閃,卻對眼球結構有損傷。

於是乎,解決OLED頻閃問題,成為『護眼屏幕』的新任務。

DC調光和PWM調光

想要解決OLED頻閃問題,調光成為唯一的手段。

所謂的調光,就是讓用戶在不同光線條件下正常觀看手機屏幕上的內容,屏幕需要相應地改變亮度。

在手機屏幕領域,主要有兩種調光技術:PWM調光和DC調光。

PWM調光《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寬調制》PWM調光調節亮度並不靠改變功率,而是靠屏幕的亮、滅交替。

當亮滅交替夠快時,肉眼就會認為手機一直在亮,也就是在欺騙你的眼睛。

DC調光《Direct Current,直流調光》DC調光原理更為簡單,就是通過提高或降低電路功率來改變屏幕的亮度。

功率=電壓x電流,所以DC調光相當於物理調光。

兩種調光各有優劣。


來源:網絡

PWM調光節能,不給手機續航帶來額外負擔,但屏幕閃爍問題依舊存在。

也就是說,PWM調光是在低亮度模式下欺騙你的瞳孔,等你的眼睛被騙到,瞳孔放大允許更多微弱的光抵達視網膜,依然享受到了高亮度脈沖。

DC調光雖然不會產生屏幕閃爍現象,對眼睛的刺激較小。

然而,DC調光的缺點是在調節亮度時,可能會導致屏幕色彩失真。

同時,DC調光的成本極為高昂。

據了解,DC調光需要通過內置的顯示芯片,將原本輸出到屏幕硬件本身的色彩經過一層轉換,從而達到整體降低亮度的目的。

並且,還需要手機廠商對搭載不同屏幕的手機做針對性的顯色調校,從屏幕、顯色到主控芯片逐一的調校,適配成本高昂。

目前來說,DC調光受限於成本問題,手機廠商始終不肯大規模的推動普及。

於是,PWM調光成了主流。

而PWM調光的頻閃問題依然存在,於是高頻PWM調光技術出現了。


IEEE照明標準

根據IEEE所設定的標準,頻閃的傷害程度在3125hz以上時是無風險,1250hz以上低風險。

如果按照這份標準來解讀,那麼高頻PWM調光達到2000hz以上安全頻率,30以上波動深度,人類瞳孔收縮擴張的幅度很小,才不會造成疲勞過度。

但值得一提的是,IEEE這份標準是燈光業相關標準,在燈具領域,高頻PWM調光已經司空見慣,但是燈的光源並不直射眼睛,而人眼需要直面屏幕的光源。

所以,高頻PWM不代表絕對的安全。

智能手機所對應的安全頻率,應該更嚴格。

不止是頻閃

想要真正完成手機護眼屏幕,要做的事情不是解決頻閃,還有藍光危害。

自然界中的可見光波長一般在400-700納米之間,人眼一般看到的400-500納米之間的光的顏色是藍色的,所以這個波段的光被稱為『HEV』,也就是俗稱的『藍光』。

對人眼傷害較大的是波長400-450納米的藍光,大量存在於手機、電腦顯示器、熒光燈、數碼產品、顯示屏、LED 等光線中。

這部分藍光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引起視力損傷,且不可逆,嚴重者還會導致黃斑病變。

上文提到不產生頻閃的LCD屏幕,則是藍光的重災區。

目前在手機領域有效的防藍光方式,基本為兩種,軟件防藍光和硬件防藍光。

軟件防藍光是各品牌手機自帶的『防藍光模式』或者『護眼模式』,手機通過調整色溫減少藍光。

但屏幕就會看起來偏黃,看久了眼睛也會不舒服。

硬件防藍光是控制峰值,把屏幕藍光輻射大范圍往400-450納米的范圍外移,直接降低有害藍光范圍內的總輻射強度,降低有害藍光對眼睛的傷害。

但通過硬件減少有害藍光輸出,隻有少量旗艦機型是通過 『SGS』或者 『德國萊茵』的低藍光認證。


來源:網絡

總體而言,在現階段想要實現手機屏幕對人『完全無害』是並不現實的。

不論是LCD屏幕還是OLED屏幕,或者DC調光和PWM調光都無法杜絕藍光和頻閃對眼睛的傷害。

目前護眼做得最好的屏幕,反而是Kindle電子書們使用的墨水屏。

想要保護好眼睛,還是放下手中的手機/平板,看看藍天白雲,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