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今年,中國手機廠商在海外很不順利,四處被刁難,四處被打壓,被點名。
受影響最大的,自然是人口大國印度,它對小米、OPPO以及vivo進行了審查、罰款。
去年7月,OPPO被印度指控逃避關稅38億元,vivo在印度的多個銀行賬號被封。
而最新消息,小米在印度面臨48億元損失。
多年前,印度手機市場一片空白。
印度總理莫迪上臺後,積極引進國外資本,手機產業得到了培育和壯大。
莫迪允許中國手機廠商進入印度市場,前提條件是要在印度建廠,帶動印度的就業。
當然,莫迪還有一個野心,那就是幫助印度建立起手機產業鏈。
今天,莫迪的野心基本上實現了,在小米、OPPO、vivo等中國廠商的帶動下,印度市場的手機產業鏈條逐漸成熟起來。
這幾家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投入數百億元人民幣,包括新建了多座生產工廠。
這些生產工廠,有些是合建的,有些獨建的。
那麼,在印度投了幾百億元,它們賺了多少呢?據筆者從行業人士中了解到,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有的連續虧了很多年,最近兩年才實現盈虧平衡,或者是稍有盈餘。
然而,還沒有真正賺到錢,印度就開始對中國手機廠商『動刀』,小米、OPPO、vivo都被審查,被罰款,有的被罰款幾十億元。
其實,在中國手機廠商瘋狂湧向印度市場時,當時我就潑過冷水。
我采訪過華為手機業務的高層,問他們為什麼不加大印度市場的營銷力度,這位高層對我說,印度市場沒有規則可講,說變就變,充滿著不確定性。
所以,在國產手機都在猛攻印度市場時,華為保持了克制。
今天,這些都得到了印證。
不僅僅是印度市場,在歐洲市場,中國手機廠商也面臨巨大壓力。
比如,在德國市場,中國手機廠商面臨與諾基亞的知識產權問題,舉步維艱,甚至不得不退出德國市場。
OPPO與vivo,已經暫時撤出德國市場。
從第一季度的數據來看,歐洲市場三星與蘋果占有優勢,三星占比高達34%,OPPO的份額掉至4%,去年還有6%。
而在2020年時,OPPO在德國設立西歐區總部,整合區域資源。
僅兩三年時間,OPPO在德國就不得不撤退。
不僅僅是OPPO,最近,vivo在德國也遭受同樣的壓力,暫停在德國銷售產品,等待專利談判。
如果中國廠商在歐洲市場節節敗退,北美市場又進不去,那麼就海外隻能靠印度和東南亞市場,而印度與東南亞市場的手機均價低,利潤微薄,甚至是賠本賺吆喝。
這也難怪,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機利潤的85%被蘋果拿走了。
風險還在聚集,中國手機廠商必須得做好應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