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4發售後,很自然的關於蘋果爆料話題的主角變成了iPhone 15系列。
得益於蘋果拉胯的保密制度,對這款10個月後才發佈的蘋果新品,我們已經有不少可信度不低的消息了。
日前,爆料者@LeaksApplePro放出了iPhone 15 Ultra《也可能叫iPhone 15 Pro Max》的外觀渲染圖,驗證了一直以來的爆料消息——這款新iPhone要用鈦金屬材質。
《圖源@LeaksApplePro》
我們都知道,iPhone自誕生以來外殼用過多種材料,但最常用的無非不銹鋼、鋁合金以及玻璃這三種。
自iPhone X發佈以後,蘋果手機逐漸回歸到雙面玻璃+金屬中框的設計。
像iPhone 14系列,其中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用的邊框材質是鋁合金,iPhone 14 Pro系列用的則是不銹鋼。
現在,iPhone 15超大杯要用鈦金屬,把材料又提上去一個檔次,蘋果再次當上了手機材質的內卷之王。
鈦合金能讓手機又輕又硬?
不出意外的話,iPhone 15 Ultra應該是首先采用鈦金屬外殼的手機。
但蘋果其實已經在其他產品上嘗試過這一材料了,今年9月的秋季發佈會上,和iPhone 14系列一同發佈的,還有一款Apple Watch Ultra。
這款智能手表,無論從價格定位還是產品規格來看,都是全新的產品系統。
《圖源蘋果官方》
Apple Watch Ultra配備了鈦金屬表殼,對於這種材質的優勢,蘋果官方給出的描述是『鈦金屬能巧妙平衡重量和堅固,更具出色抗腐蝕性』在手機以及其他主流智能設備上,最常見的外殼材料依然是我們開頭提到過的不銹鋼和鋁合金,前者更堅固、更有光澤感,但比較重;後者比較輕,有輕量優勢,但堅固程度一般。
鈦金屬則能更好地兼顧硬度和重量,即做到又輕又硬。
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能看到很多鈦金屬的小物件。
比如迪卡儂的商城裡,我們能找到一款鈦合金制成的水杯,重量僅有48克,主打的應該是露營等戶外場景。
當然,這款水杯的價格也很誇張,要129元。
某寶上也能找到很多鈦金屬制品,價格也都比較貴。
《圖源迪卡儂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Apple Watch Ultra其實並不是首款用鈦金屬的蘋果產品。
早在2001年,喬佈斯就推出了鈦合金材質的PowerBook G4。
這款筆記本質量很輕,但很堅固。
隻是,鈦金屬雖然兼具輕量和堅固的特性,但加工難度比較高。
所以,盡管PowerBook G4的A面、C面和D面都用了鈦金屬材料,其他部分則還是用了大量塑料。
我們都知道,蘋果後來的筆記本MacBook系列,外觀設計走的Unibody全金屬機身的設計思路,鈦金屬還沒辦法滿足要求。
《圖源wikipedia》
但現在來看,蘋果已經找到了鈦金屬加工的可行方案。
在Apple Watch Ultra的宣傳上,蘋果就提到了『先鋒工藝』。
而且,一直以來,蘋果比較傾向於在手表、筆記本等產品上先行試水部分技術或特性,得到積極反饋後再用到iPhone上,畢竟手機仍是蘋果的命根子,不容有重大差錯。
就像之前Apple Watch和MacBook上的Force Touch要早於iPhone上的3D Touch,雖然它們後來都被拋棄了。
最近幾年,超大杯iPhone的重量都比較誇張,比如iPhone 14 Pro Max和iPhone 13 Pro Max的重量都是240克、iPhone 12 Pro Max重228克,都是妥妥的『半斤機』。
iPhone 15 Ultra能把中框換成鈦金屬材質,那麼多多少少都能減輕點重量,給手臂減點負。
iPhone 15系列內部分化更嚴重了
自從2014開始,蘋果就開始了多旗艦策略,並且數量一直在增加,現在數字系列已經包含4款機型。
與此同時,蘋果一直有意讓不同機型之間的區隔變大,新特性、新技術往往聚集在Pro款產品上,基礎款則處處受限,表現出很明顯的閹割感。
到了iPhone 14系列上,蘋果甚至把基礎款的處理器都降級,直接沿用上一代的A15,這也就導致iPhone 14和iPhone 13幾乎沒有區隔度,旗艦定位也就名不副實。
從現在的趨勢來看,到了iPhone 15系列,這種現象會更加嚴重。
可以預見的是,iPhone 15 Ultra將會有最新最強的相機系統、最好的屏幕、最快的USB C口、最全的功能,當然還會有獨一無二的鈦金屬外殼。
而iPhone 15基礎款則大概率還是用上一代的A16芯片、沒有長焦的後置雙攝、被閹割了塑料的USB C口。
而iPhone 15 Pro很可能也會和iPhone 15 Ultra區分開來,除了尺寸更小、沒有鈦金屬材質外,還會在別的地方落後於超大杯。
《圖源Twitter》
蘋果對數字系統不同機型的內部分化,目的當然非常明顯,就是鼓勵更多用戶去購買價格更貴的機型。
以iPhone 14系列來說,Pro款的銷量占比就超過了基礎款,即便總銷量略有下滑,從利潤的角度來說蘋果仍然達到了目的。
換言之,只要蘋果獲得了更多利潤、就不會停下新的產品策略。
而iPhone 15 Ultra用上鈦金屬材質,除了在功能上帶來優勢外,對產品的高端定位和品牌價值的提升都有更大的作用。
畢竟,全球首款鈦金屬手機這個名號放在市場上就有足夠的營銷噱頭了。
鈦金屬會是手機行業下一個方向嗎?
手機行業早已是一片紅海,整體銷量的逐年下滑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手機產品形態早已成熟、市場容量也趨於飽和,這種情況下手機難以有實質性的創新,廠商們在喪失增量市場後,隻能相互內卷來奪取已有的存量市場。
幾年前,手機市場完成了一輪洗牌,中小品牌幾乎全都淘汰,剩下的基本都是頭部品牌。
蘋果、華為、小米、OV以及它們的各類子品牌拿下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手機產品的內卷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充電功率的極限競賽,百瓦快充已經不新鮮了,還有廠商要上200W快充。
實際上,200W快充相比100W快充能縮短的充電時間已經相當有限,從投入產出比來說是不太劃算的決策。
但如果能在營銷上力壓競品一頭,對品牌而言這些投入就是值得的。
而影像領域更是卷到極致,攝像頭數量、像素、DXO評分、視頻算法等等,各大廠商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相比之下,營收和利潤還能保持增長的蘋果,在這個內卷環境下顯得比較從容。
多年以來,iPhone一直有著自己的產品節奏,什麼時候上全面屏、什麼時候增加快充功率、什麼時候升級影像,蘋果受外部環境的影像要小很多。
除了利潤,蘋果如此的底氣還來源於技術實力,就像A系列處理器即便擠牙膏,在性能和能效上仍然能領先競品一兩代。
而iOS的系統生態優勢,安卓追趕了多年,也還是沒能超越。
這種情況下,蘋果更願意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打造產品的差異化。
比如iPhone X上的Face ID,就是依靠自家的面部識別技術走出了和安卓的屏幕指紋所不一樣的路線。
而iPhone 15 Ultra采用鈦金屬,本質上也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建立外觀材質上的差異化優勢,這種優勢還是有技術壁壘的。
目前來看,安卓廠商們暫時還沒有鈦金屬上的技術積累。
畢竟,鈦金屬的加工在相應的行業中都仍然是個技術難題,供應鏈也沒有成熟和低廉的解決方案。
而蘋果對供應鏈的高度掌控力,安卓廠商很難跟得上。
可以預見的是,iPhone 15 Ultra對鈦金屬的運用,很可能會帶動鈦金屬加工產業鏈的發展。
等到綜合成本降下來、工藝成熟後,安卓廠商必然也會大量跟進鈦金屬材質。
隻是,這個過程至少要幾年的時間,在此之前,iPhone上的鈦金屬材質,仍然會是相當有競爭力的稀缺性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