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學蘋果做定位生態,安卓生態要撐起定位?-IOTE物聯網展。

近日,據國外知名爆料者Kuba Wojciechowski透露,谷歌正在開發一項類似於蘋果Find My的應用,將有可能隨Android 14一齊發佈。

據了解,在該應用的加持下,設備關機時依然可以進行定位,在Android 14的源碼中,該硬件抽象《HAL》名為hardware.google.bluetooth.power_off_finder。

根據代碼註釋,預先準備的指紋《Finger Network》密鑰將被寫入設備的藍牙芯片,即使設備處於關機狀態,該芯片也會保持開啟。

另一方面,根據Kuba的說法,谷歌正致力於構建一個包含所有安卓設備的龐大定位網絡,支持UWB、Apple AirTags等定位器,以及谷歌自己的『grogu』。

谷歌Find My應用爆料

《圖源:91mobiles》

可見,谷歌或並不隻是針對手機,而是要基於安卓的設備生態開展新的定位服務,其中應用低功耗藍牙的無電定位是一大特色,而蘋果近日也有低功耗定位的動作,將在設備中加入新的微處理器。

結合以上新聞,有兩點值得討論,一是大量的安卓設備在定位需求上是否更有想象空間?二是低功耗定位是否已成未來趨勢?

模仿和超越背後,是龐大的市場

當年與iPhone一同被熟知的,除了蘋果的產品本身,還有一句廣告詞——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雖然今天的蘋果不再能通過產品打動人,但在生態建設上,其通過已有設備建立的服務體系,尤其對定位需求所提供的服務,卻仍然超前。

以AirTag為例,通過別人的設備定位到自己的AirTag,其實一直是蘋果該產品的一大特色。

谷歌學蘋果做定位生態,安卓生態要撐起定位?-IOTE物聯網展。

蘋果AirTag尋物模式

《圖源:蘋果官網》

由於此功能的存在,既解決了標簽反跟蹤的問題,還能通過全世界范圍內蘋果設備組建的網絡,給遺失物尋回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蘋果對物聯網中『網』的理解,現在看來,也開始受到其他品牌的模仿。

谷歌攜帶安卓入局,無疑是給智能設備的定位服務帶來了不小想象空間,在資產追蹤需求量逐漸增大的今天,其背後的商機也正在湧現。

從手機、手表市場來看,目前操作系統層面隻存在蘋果與安卓,從其他的IoT設備來看,智能家居、車載應用等體量較大的場景,使用較多的也是安卓。

而如果谷歌基於安卓操作系統建立定位網絡,那其覆蓋面將遍佈整個地球。

簡單來說,如果把每個設備都虛擬成基站,用以定位和查找附近的標簽或其他設備,安卓的覆蓋面將能給資產追蹤及設備管理提供更全面的定位服務。

同時,以此為基礎的UWB、藍牙等通信芯片也會在定位服務上,迎來真正的爆發。

並且,從谷歌本次爆料的相關消息來看,其條件也有設定——低功耗。

一直以來,低功耗都很難撐起高精度定位的算法,但如今隨著各巨頭對『組網』思路的轉變,低功耗定位是否能達到新的高度呢?

低功耗定位有說法嗎?

在三月底,MacRumors論壇上有人發帖稱,蘋果iPhone 15 Pro和Pro Max將使用低能耗微處理器,即使在手機關機時也能保證某些功能如Find My程序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該人曾在去年 iPhone 14 Pro正式發佈之前準確泄露了『靈動島』的細節,所以其言論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具體情況為,蘋果將通過新的微處理器取代目前SoC(AX)芯片的超低能耗模式,允許iPhone在關機或電量耗盡後的24小時內通過Find My進行定位,還有藍牙/UWB和Apple Pay快捷支付模式等功能。

可見,蘋果也在佈局低功耗定位,與此同時,低功耗定位的市場正肉眼可見地增長。

首先,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就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續航能力的需求看來,在未來低功耗的服務將會是一大趨勢。

第二,就定位本身而言,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高精度定位不再局限於地圖軟件,根據企業及用戶的需求,定位會從簡單的位置服務,擴展至資產追蹤、數據監控、行為分析等。

第三,從產品的角度來說,在以往的產品設計中,定位服務的性能和功耗始終讓廠商難以權衡,畢竟對於移動中物體的定位還需要註重實時性,通信服務需要連貫。

而一旦低功耗定位能夠實現,這將解決存在已久的選擇問題。

設備對定位服務的需求《圖源:網絡》

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更多設備參與『組網』,低功耗定位在正悄悄進入人們的生活中。

未來,當谷歌利用安卓打通最後一道屏障時,C端場景下的定位服務模式以及市場格局,便會迎來重大的改變。

結語

在過去,低功耗定位多半存在於物聯網產業的B端市場中,尤其在很多定制化場景裡,更少的運維和更低的隱性成本能有效降低支出。

但隨著物聯網概念進入C端市場,並與消費電子產生更多交集後,基於人們對續航的需求,低功耗定位也成為了一大趨勢。

在蘋果和谷歌兩大巨頭佈局後,未來的定位生態將出現不小變化,並且對上遊的芯片企業和下遊的終端企業而言,仍然是好消息。

而屆時也將是物聯網的概念真正進入C端市場之時,每一個能夠通信的設備,都將為網絡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