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兩篇說了安卓機的性能三件套和屏幕,今天跟大家嘮嘮攝像頭。
拍攝絕對是近幾年手機圈卷的最厲害的功能,可能也是因為創新乏力吧,實在不知道從哪些方面突破,就隻好卷拍攝了,如今手機coms已經來到了1英寸大底,基本到頂了,未來還能怎麼卷就看各個廠家了。
一般來說,手機攝像頭包括這幾個部分,外殼、鏡頭組、紅外濾光片、圖像傳感器、電路板、光學防抖模組。
這裡對拍攝效果影響比較大的是鏡頭組和圖像傳感器。
宣傳頁上的貓膩
我們在看一款手機的宣傳頁時,經常會看到如下這些參數:
最常見的參數是像素數,也就是在圖像傳感器上一共有多少個像素,與之對應的是單個像素尺寸,比如上圖的3.2μm 四合一像素,這個尺寸指的是邊長,四合一像素則是兩個像素的邊長,三星的某些傳感器甚至支持九合一像素。
其實與像素數相比,傳感器尺寸更重要,我們可以把傳感器尺寸看成是底座,底座越大是不是可以接收到的光線越多,可以放的像素數越多或者尺寸越大,那麼成像的下限是不是就越高,在數碼相機上常說的『底大一級壓死人』說的就是傳感器尺寸,1英寸底的面積是1/2英寸底的面積的四倍,那麼1英寸傳感器的下限可能比1/2英寸的上限還要高。
那麼貓膩在哪裡呢?
1.隻展示總像素數,不寫傳感器型號,那大概率不是什麼主流的傳感器;
2.有些副攝底的尺寸不寫,可想而知那個底也大不了;
3.有些副攝連像素尺寸、光圈都不列出來,不用想都知道是湊數鏡頭。
鏡片組決定拍攝定位
經常關注手機的小夥伴會發現,同樣的傳感器,在一款手機上擔任主攝的任務,而在另一款手機上卻擔任超廣角或長焦鏡頭的角色,這是如何實現的呢?
這裡就要提到鏡頭組了,一個鏡頭組由若幹個鏡片組合而成,這些鏡片的組合排列就決定了這個鏡頭組的焦距情況,而焦距則決定了這款鏡頭是廣角鏡頭、超廣角鏡頭、長焦鏡頭還是微距鏡頭。
拿常見的單反來舉例,單反由機身和鏡頭組成,傳感器在機身內,而鏡頭則是可更換的,所以單反機身+鏡頭的組合可以覆蓋超廣角、廣角、人像、長焦、微距等各種場景,甚至特定的需求比如魚眼等只要有對應的鏡頭即可實現。
到了手機這邊,換鏡頭是不可能的了,所以隻好設計成多個攝像頭,各司其職,又限於成本控制,不可能都用大底的cmos,所以就出現了湊數鏡頭的情況,我看,其實那些湊數鏡頭大可以去掉,剩點成本和機身內部空間,幹啥不好。
最後再嘮嘮為啥我說1英寸的cmos基本到了手機攝像頭的頂了,因為傳感器的底越大意味著整個鏡頭組也會跟著變大,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相機模組都會變的很大,又因為手機的相機模組一般都放在手機頂部,這就很容易導致整部手機頭重腳輕,比如OPPO Find X6 Pro最厚的地方厚度達9.1mm。
下一步,請各個廠家深度打磨攝像頭,盡量榨幹攝像頭的每一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