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業思考》不隻是小米的方法論。

撰文|王長勝

雷軍終於出書了,書名樸實到不像個書名——《小米創業思考》。

這是雷軍刻意為之,要想出一個石破天驚足夠引人的書名,對於雷軍和小米的營銷能力來說,易如反掌,便如此,卻反其道而行之,素顏以對,足見其對於內容的自信。

我在第一時間收到了雷軍親手簽名的贈閱版,用了兩天時間,一口氣讀完。

在雷軍創辦小米之前,我就連續多年持續關注和采訪雷軍,創辦小米之後,更是多次專訪,可以說,我對雷軍和小米的了解,是陪伴式的,知道很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細節。

即便如此,讀完《小米創業思考》之後,還是很有感觸,甚至震驚。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我所見過的最真誠的企業家著作,值得所有創業者和準備創業的人閱讀和學習。

如果說這是一本創業聖經,可能有點過了,但是,如果說這是一本創業指南,還是相當有資格的,它絕對不隻是小米的方法論,而是可以當成任何一位創業者的方法論。

甚至,這不隻是一本創業的方法論,而是一本關於商業運行規律的深刻思考。

所謂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國慶節前,央視網的《雲頂對話》節目就《小米創業思考》這本書,特地專訪了雷軍。

《雲頂對話》是由央視網在2022年打造的一檔原創場景式紀實訪談節目,由一位『雲頂觀察員』與『行業思想領袖』深度對話,節目旨在挖掘經濟社會中代表人物的高見卓識,傳遞有理念、有價值觀和有深度的『雲』端思想。

當然,囿於節目時長的原因,對話內容隻能掛一漏萬,就像我這篇文章一樣,不可能全面呈現和介紹《小米創業思考》中的必讀知識點,哪怕是敲黑板,都敲不過來。

所以,讀者們還是要找來讀一讀,可以買實體書,也可以在微信讀書上看,很方便的。

即便如此,我還是有必要就我認為比較精彩的看點,嘗試解讀一下,不是解讀小米方法論本身,而是解讀一下如何讀這本小米方法論。

眾所周知,當年與雷軍同時代的創業者、企業家,都陸陸續續退出一線了,或被動或主動。

但是雷軍卻三十年如一日,熱情如火,而且還能站在聚光燈下,這本身就很難得,也很說明問題。

是的,一個創業者,憑什麼能夠穿越30年中的經濟和產業周期,始終保持不斷的突破進化,他是如何做到的?

雷總給出了的答案是:堅持夢想、不斷思考,以及保持謙遜。

這個答案我是不滿意的,就像你問一個學霸,如何才能成為學霸,他說努力學習。

好在雷軍在《小米創業思考》中,給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告訴你應該如何思考,如何總結,如何進化。

我們讀這本書,就是要讀出小米方法論能夠供你我借鑒的地方。

本書共分五個部分:小米創業歷程,小米方法論,小米方法論的實踐,小米方法論與產業生態,小米方法論的演進思考。

很明白,這是一本用料十足的方法論。

你可能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小米的方法論到底是什麼了。

但是,很遺憾,整本書裡面,雷軍並沒有用一句話概括地給小米方法論一個定義。

隻是在第二部分小米方法論的第一頁中有這樣一句話:『小米創業的起點,本質上是用互聯網模式做智能手機,小米方法論就是互聯網思維在制造領域的應用和延展』

『互聯網思維在制造領域的應用和延展』不是小米的方法論的定義本身,而是小米方法論的外延。

那麼,定義是什麼呢?雖然雷軍沒有明確定義,但是,以我的理解,小米方法論應該就是雷軍一直以來提到的『互聯網七字訣』:專註、極致、口碑、快。

這個七字訣當年被很多互聯網創業者奉為圭臬。

回過頭來看,雷軍誠不我欺也,如果你讀完全書,你大概率會和我一樣的感覺,『七字訣』才是小米真正的方法論。

所以,《小米創業思考》用了整整一章詳細介紹了『七字訣』,如何誕生的,如何演化的,如何理解,如何運用,如何避坑,如何跳脫字面含義理解概念本質……可以說是掰開了揉碎了一字一句地把『七字訣』講的明明白白的,生怕你理解不了,或者產生誤解。

比如,講到極致,雷軍講了為什麼要極致,為什麼『哪怕隻好1%,也願意投入100%』,為什麼要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做好』,為什麼『再不起眼的產品都有最優解』……然後,又怕你誤入歧途,把你拉出來,告訴你『沒有永恒的最優解』,他說,『替代一匹快馬的,不一定是一匹更快的馬,而有可能是蒸汽機車』然後,他又講到『極致不是自嗨和自我感動』,他說,『極致是一枚尖銳的釘子,我們鉚足了勁敲釘子時,要小心釘做了地方』

以上引號中的每一個例子,在書中都是一個小標題,用了很大的篇幅展開了講,裡面運用的基本都是小米自身的真實案例,經驗有,教訓也有,極具參考價值。

我不是很理解,為什麼雷軍會舍得把小米的創業心得與經驗,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畢竟他還不打算退休。

我印象特別深刻,當年,大概10年前,我在望京的卷石大廈小米辦公室采訪雷軍的時候,他可是吞吞吐吐,並不舍得把他總結的一些東西公之於眾,比如『鐵人三項』,我記得是在他給我講完『鐵人三項』這個概念一年之後,才允許我發表出來。

總感覺這本書應該是雷軍打算退休後才要出版的,不過也是,他還真差點退休了,在央視網《雲頂對話》節目中,雷軍披露了這一點,他本來是打算退休了,沒想到,又被逼回來了,逼著不得不去造車。

是的,你沒看錯,雷軍造車是被逼的,不然,真就打算休息了,像很多企業家一樣。

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

雷軍介紹說,『2021年的1月15號早晨,美國宣佈把小米公司列入了DOD的名單,就是涉軍企業名單,宣佈要制裁小米。

所以在那一天,我們也開了一個緊急的董事會,大家第一個討論是怎麼應對這個危機,第二個,很快就討論到下一步的制裁會不會越來越嚴重,小米會不會連手機都做不了了。

我們當時三四萬人怎麼辦?所以有一個董事就說,雷軍,你一直強調專註,你說你不做車,因為手機還沒做好,說要不你現在開始認真研究一下車』

於是,在75天裡,小米組織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

『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智能電動汽車已經成了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的融合,你不得不幹,如果你不幹,你就落伍了』雷軍說。

於是,雷軍在2021年3月30日,做了一場發佈會,說出那句著名的話,『這將是我最後一次創業,我願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與積累,為小米汽車而戰』

在那場發佈會上,雷軍講述了他創辦小米之前的浮沉經歷,從遭遇1996年困局,盤古組件受挫、金山差點關門,到創辦卓越網做電商,又在互聯網泡沫下忍痛賣掉公司,再到離開金山、轉做天使投資,最終順勢而為,創辦小米。

當時,我在現場聽的,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了要宣佈造車,還以為他這是退休前的告別演講。

之所以提起這些,我是想說,小米方法論固然重要,但是比方法論更重要的是,你得一直幹。

這讓我想起趙本山小品裡的橋段,有人問趙本山能喝多少酒,他伸出一根手指。

對方問,一杯?趙搖頭。

對方又問,一瓶?趙又搖頭。

對方疑惑,趙說『一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