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大一級能好多少?vivo X90 Pro遇到小米13,拍照對比瞧一瞧。

在手機領域,提高拍照畫質主要靠三個方法,一個是更大更強的CMOS《包括鏡片組》,一個是更強的ISP,一個是更細膩豐富的算法。

那麼一個疑問出現了,底大一級,就一定更強嗎?在購買1英寸CMOS手機之前,評價君也這麼認為。

但買了之後,觀點改變了。

實際上,從iPhone 14 Pro和華為Mate 50 Pro開始,就流行一個趨勢,就是大底主攝兜底,通過2X裁切實現更方便的構圖,從而呈現更好的拍照表現,大底有時候是一個依托。

這次,我們就來實物對照下,看看小米13和vivo X90 Pro,底不同拍照有什麼區別。

先看看配置,小米13後置三攝,主攝IMX800,5000萬像素,支持超級光學防抖,1/1.49英寸,23mm等效焦距,還有75mm長焦,1/3.75英寸,也有光學防抖。

還有1200萬超廣角,15mm焦段。

支持徠卡色彩,豐富濾鏡。

再看看X90 Pro,後置三攝,主攝1英寸蔡司T*主攝IMX989,5000萬像素,大光圈f/1.75,22mm焦段,1G+7P鏡頭,提升通透度。

還有50mm定焦人像攝像頭,IMX758,1/2.4英寸,比較小巧。

這兩個鏡頭都支持OIS,防抖效果好。

此外還有1200萬像素超低畸變超廣角攝像頭,並帶有dTOF激光對焦傳感器。

底大一級能好多少?vivo X90 Pro遇到小米13,拍照對比瞧一瞧。

也就是說,對於小米的徠卡50mm大師鏡頭效果,是通過主攝IMX800裁切的,而vivo的50mm蔡司人像,則交給了一個小底CMOS來完成,這就和1英寸大底沒什麼關系了。

我們先看看主攝火力全開的表現。

X90 Pro的5000萬像素表現,還是很細膩的,細節豐富。

而小米13的5000萬像素,其實也不差,放大後也是細節完美,兩者沒有拉開差距。

X90 Pro的2X選擇,其實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拍照下的2X,是46mm焦段,對焦距離近,但就沒有人像那種虛化了,文件一般就3MB。

如果你選人像的蔡司50mm鏡頭,則是50mm焦段,但最近對焦距離就遠了,文件可達9MB。

那麼,怎麼選呢?稍微糾結。

而小米13,則可以選擇2X,或者3X,2X是裁切,3X是原生小CMOS,可以用人像模式下的75mm大師鏡頭來拍,虛化效果會很明顯。

不過也可以發現,75mm焦段銳化有點高,畢竟CMOS太小了。

這一組呢,X90 Pro的2X還是發揮了實力的,蔡司鏡頭的模擬效果不錯。

小米這張有點不一樣,50mm焦段,模擬f/0.95徠卡大光圈定焦,但是後面的瓶子罐子虛化不如vivo,這反映了兩者對於虛化范圍,景深范圍的不同觀點,很難說誰更好。

小米選擇留取更多的細節,畢竟憑這麼點底,這麼點鏡片,誰都知道虛化主要是模擬出來的。

客觀說,X90 Pro人像拍大光圈效果,還是不錯的,素質在線。

而小米方面暗光下,75mm焦段表現一般,可能還是底太小了吧。

所以小米的75mm,更適合用在光線充足的環境裡使用。

而在打開機內閃光燈的情況下,評價君覺得X90 Pro的照片還是有些偏黃。

小米13在閃光燈模式下,曝光更符合閃光燈補光後的一般效果,色溫更好看一些。

至於拍人方面,先看看X90 Pro的蔡司人像,還不錯,磨皮稍微有點重了,雖然大家都喜歡美顏,但細節太少的話,就突顯不出高端CMOS的優勢了。

再看看小米的,這臉也胖了,也黑了,手背也黑了,確實沒有X90 Pro的美顏效果華麗。

再看看室外,這是X90 Pro 50mm人像的效果。

這是小米13 50mm人像的效果,可以看到兩者差別是很大的,vivo突出渾厚的色彩和虛化,小米突出的是空氣質感,以及清新的色彩。

實際上,小米這個50mm徠卡鏡頭,拍攝生活細節也是不錯的,這些瑣碎鏡頭,其實是評價君比較喜歡的。

X90 Pro拍人也不錯,但最近對焦距離不好掌握,有時候離得太近了,就失焦了,抓拍有一定失敗概率。

但機會有時候不好等,比較遺憾。

當然,在室外,或者寬敞的場景,X90 Pro拍人還是很穩的,最近對焦距離的困擾主要在室內。

小結

現在情況就是這樣,當你用主攝拍攝風景時候,1英寸,1/1.5英寸很多時候體現不出來太大差別,而用戶很多時候也喜歡用2X去拍攝人像,拍攝小物品,這時候,天然形成的虛化很少,更多還是算法形成的虛化,就看各家的風格了。

而說到體驗上,如果硬要留下一款手機日常拍照,評價君可能還是厭倦了X90 Pro的虛化效果,稍微有些常規了,小米13的徠卡風,似乎還有一些拍攝的動力。

當然,X90 Pro的視頻拍攝能力是更強的,而如果隻看拍照,雖然X90 Pro是1英寸大底主攝,但相比之下小米13的特色也是很有看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