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虧60億!攀上華為也沒用?

大家好,我是水皮,歡迎各位來到ESG會客廳,我們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成功的IP–賽力斯。

三年虧60億!攀上華為也沒用?

新公司—賽力斯

2022年股市上出現了一家公司–賽力斯,但這並不是一家新公司,它不是IPO來的,是由一家公司改名來的,那家公司叫小康股份。

聽著有點土,但是的確就叫這個名字,而且也迎合了時代的一個特征。

那麼現在,小康股份翻篇了,改名為賽力斯。

賽力斯原來僅僅是這家公司的一個品牌,那麼現在把這個品牌用作公司的名字,可想而知,至少在股東、老板們的心目中賽力斯比小康更招人待見。

因為這個IP打造的更為成功,所以可以覆蓋公司的名稱,是不是這個道理?

IP是個好東西,否則大家也不會不遺餘力的去打造IP,但如果IP不能轉化為利潤,那麼我們就要問一聲『為什麼』了。

在造車新勢力中間,賽力斯是一個非常成功的IP,它借助了華為的『東風』,突穎而出。

2021年,賽力斯跟華為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打造『問界』系列車。

這被認為是華為介入新能源車的一個切入口,而賽力斯就成為了受益者。

因為它憑借『問界』系列,賺足了市場的眼球,與華為達成合作後,它的股價是一路飆升,實現兩年十倍,總市值最高的時候超過1200億元。

除了華為之外,2003年,賽力斯就已經與東風公司合資合作生產汽車,2020年,雙方合作由子公司上升到股份公司層面,重組後之後東風公司是小康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股價大起大落

在2020-2022年兩年間,賽力斯的股價是大起大落,從2020年10月的8.59元,一路漲到到2021年6月的83.83元,之後有所回落,2022年4月27日滑落到32元,之後一個反彈創了新高,6月28日沖到了90.5元。

應該講,賽力斯是二級市場上的一道風景線。

可但是,它的股價到了90元的高點之後,就開始出現了自由落體,一落就是整整半年。

在汽車消費政策不斷刺激整個汽車板塊,不斷被炒作的背景下,賽力斯的股價是逆勢而行,這讓人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為啥不掙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它的業績或許可以解釋解釋這一現象。

賽力斯從2011年到2019年,每股收益一直都是盈利的,雖然盈利幅度越來越小,由每股幾毛的盈利,到後來隻有七分錢,但都是盈利的。

不過疫情之後,賽力斯就開始虧損。

2020年每股收益為-1.49元,2021年是-1.38元,到了2022年虧損額就更大了,三季報每股收益是-1.9元,虧損已經達到26.75億元。

連續三年的虧損,金額到達60多億元,這讓大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因為同樣是新能源車,比亞迪已經開始實現利潤收割,但一度是風口上的IP賽力斯,卻沒有把這個IP的優勢轉化成盈利的強勢,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當然,這種局面並不是隻有賽力斯一家碰到。

我們知道,新能源車中間的造車新勢力都碰到了這個問題:新能源車市場份額占比越來越大,造車新勢力所占的份額卻越來越小,而且虧損越來越多。

這個壓力是所有造車新勢力都面臨的,蔚小理也是如此。

但問題是,像蔚小理這樣的,他們從來也沒盈過利,也不指望盈利了。

因為他們都已經上市,已經實現了收割『韭菜』的預期目的。

可賽力斯不一樣,因為它曾經是一個長期盈利的公司,現在搭上了新能源車的這個風口,還攀上了華為,結果經營狀況卻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究竟是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呢?這要在過去,『ST』的帽子早就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