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6 日凌晨,WWDC23 全球開發者大會如約而至。
與往年相比,本次開發者大會允許線下參與,因此也向我們展現了更多的精彩內容:硬件方面,Apple 發佈了搭載 M2 的 15 英寸的 MacBook Air、搭載 M2 Ultra 的 Mac Studio、Mac Pro 以及混合現實設備 Apple Vision Pro;軟件方面,iOS 17、iPadOS 17、watchOS 10 以及 macOS Sonoma 都在界面和功能上有一定程度上的變化與提升。
那麼,除了 Apple 在發佈會上提到的這些全新內容,還有哪些有趣的細節是發佈會上沒有提到的呢?按照傳統,少數派又來為大家整理了這些各路網友或者媒體發現的「漏網之魚」。
如果你還發現了其它本文沒有提到的更新內容,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分享《詳見文末有獎評論活動》。
▍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參與 Apple 開發者測試計劃
目前 Apple 已經取消了針對開發者測試版系統的開發者帳號限制,任何人只要在 Apple 開發者網站 登錄,即可註冊免費版的 Apple Developer 計劃,並參與開發者預覽版系統的測試了。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開發者預覽版本僅面向開發者提供,旨在幫助開發者提前為 App 適配新版系統、開發新功能,且當前的測試版本處於開發的早期階段,可能存在影響日常使用的問題,我們不建議你現在就進行升級嘗鮮。
▍Vision Pro 裡的打字體驗
片段來自 Apple
Apple 在 6 月 7 日發佈了一個名叫「Design for spatial input《設計空間輸入》」的課程,其中談及了兩種在 Vision Pro 輸入文字的方式:一個懸浮在空中的虛擬鍵盤或使用外置藍牙鍵盤。
Apple 後續對「懸浮在空中的虛擬鍵盤」進一步解釋道:
鍵盤的設計旨在幫助用戶定位到按鍵。
……還會通過空間音效反饋來「補償缺失的觸覺信息」。
按鍵視覺上是凸出於鍵盤表面的,提示用戶可以直接按下它們。
當手指在鍵盤上方時,按鈕會處於懸浮《Hover》狀態,並且隨著你接近按鈕按鍵,高亮顯示會變得更亮。
這是一種接近提示,並幫助指引手指到達目標。
在接觸的瞬間,狀態的改變是快速和響應式的,並伴隨著匹配的空間音效。
這些額外的反饋信息非常重要,因為它們被用來補償缺失的觸覺信息,並使交互感變得可靠和符合預期。
但後續 Apple 還提及了懸空手掌一段時間以後可能會導致手部疲勞,所以 Vision Pro 也可以通過外置的藍牙鍵盤進行文字輸入,還可以使用藍牙耳機使用語音控制或聽寫文本的方式進行文本輸入。
▍iOS 支持自動清理短信和郵件中的驗證碼
在升級到 iOS 17 以後,用戶可以前往設置中的「密碼」打開「自動清理」功能。
打開該功能後,當用戶通過自動填充來自「信息」或「郵件」中找到驗證碼以後,對應的短信或郵件就會被自動刪除。
設置驗證碼自動清理,圖源 MacRumors
此外,從「郵件」中找到驗證碼也是 iOS 17 的新功能,它的工作方式和「信息」應用的一樣,即收到一次性代碼的郵件後,鍵盤上方會出現對應的一次性代碼,方便用戶填充到其他程序或網頁中。
▍iOS 中 Safari 無痕瀏覽將自動使用 Face ID 上鎖
使用 Face ID 上鎖的無痕瀏覽,圖源 9to5mac
在 iOS 16 中,Apple 給「照片」app 的隱藏相簿和最近刪除相簿打開了 Face ID 鎖定,每次打開這兩個相簿都需要額外 Face ID 認證。
而在 iOS 17 中,這個 Face ID 鎖定功能也拓展到了 Safari 的無痕瀏覽,每次進入 Safari 的無痕瀏覽選項卡時,都需要額外的 Face ID 認證才能看到位於無痕瀏覽中的標簽頁。
iOS 17 中新的 Safari 底欄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瀏覽器無痕瀏覽的 Face ID 鎖功能其實早在 2021 年的 Chrome 92 正式版 中就已經推出了,所以 Chrome 用戶在不想升級的情況下其實也可以通過 Chrome 設置中的隱私選項進行開啟。
▍iMessage 群聊對「綠泡泡」的限制更少了
有一天,一位 Android 用戶走進了一間 iMessage 聊天室……
在以往的 iOS 版本中,當 iMessage 群聊包含 Android 用戶或使用 SMS 短信服務用戶時,iMessage 會通過限制特定功能的方式來保證一定程度的「兼容性」,諸如單線回復、 文本編輯等原本可以正常的 iMessage 功能對該群組內的用戶將不再可用。
單線回復即對單條 iMessage 消息進行回復,圖源 Apple
iOS 17 則悄悄將這些功能帶了回來,至少對 iOS 用戶來說,在類似的 iMessage 聊天群組中體驗會更好一點了:根據 XDA 的 demo 實測,在類似上面這樣的混合群組聊天中,iOS 17 將允許 iPhone 用戶使用文本編輯、消息分組回復等功能,甚至此前會因消息協議回落為 SMS 而被壓縮的圖片也能夠以輕度壓縮的方式保留——即便該用戶並未啟用 iMessage。
以短信協議加入群聊的用戶《所謂的「綠泡泡」》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編輯、分組回復等功能,圖源 XDA
但相比之下 Android 用戶在此類群聊中的體驗依然很差,甚至變得更糟了:單線回復的消息不能按正確順序顯示、編輯後的消息也是看不到的。
所以當一位 Android 用戶走進 iOS 17 用戶的 iMessage 群聊,ta 應該需要花很多時間來理解上下文。
▍用藥提醒引入重要警告與後續提醒
在 iOS 17 的健康應用中,「用藥」的提醒功能得到增強,增加了後續提醒與重要警告功能。
目前的 iOS 16 中,設定好提醒時間的藥物隻會發送一次通知,除非手動選擇延後。
新版本中,如果用戶打開了該藥物的後續提醒選項,在第一次通知 30 分鐘後仍然沒有記錄服藥操作《延後、已服或跳過》,健康應用將再次發送通知。
如果你打開了某藥物的重要警告選項,它的後續提醒還會以重要警告形式發送,無視勿擾模式等設置發送通知與響聲。
類似用途見於 地震預警 等應用。
用藥提醒的重要警告與後續提醒,圖源 9to5mac
▍可以與親朋好友共享 AirTag
在此之前,AirTag 隻能由一位用戶使用,但在 iOS 17 中,這個功能將被開放給其它被擁有者邀請的聯系人。
設置分享一個 AirTag 的步驟,圖源 9to5mac
升級到 iOS 17 後,AirTag 的持有者可以在「查找」app 中將其分享給自己的聯系人,受分享者能夠很方便的查看 AirTag 的位置。
同時,有權查看 AirTag 的受分享者都可以跟蹤它並操作播放聲音。
▍通訊錄的稱呼代詞選項
除了能讓 Android 用戶為 Android Beam 感到惋惜的 NameDrop,iOS 17 還在聯系人卡片中悄悄增加了針對人稱與性別的代詞的代詞選項。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前在自己的聯系人信息中設定好對應語言下的稱呼代詞偏好,同樣的,你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通訊錄中的其他人添加稱呼代詞,用於提醒或後續分享均可。
這樣當你和其他人通過 NameDrop 交換名片後,對方就知道到底應該怎麼稱呼你了。
中文版的稱呼代詞
英文狀態下的稱呼代詞還會更豐富一點
在每一行稱呼代詞填寫欄下方,iOS 17 都會舉一個簡單的短句作為例子方便你理解其他人的使用情景。
另外 Apple 也特別註明,這些稱呼代詞隻會用在設備中受支持的 Apple 應用當中,並不會與 Apple 或第三方共享,依然保證了隱私性。
可以說 Apple 和 Google 在同一功能上的想法異曲同工:隔壁的 Android 14 也剛剛加入了詞形變化 API,主要針對的是不同語言文化中需要根據使用者性別變更陰陽詞性的情況,比如當應用界面需要顯示「你已訂閱……」這句提示語時,雖然中文和英文狀態下都無需注意語法性別的,但如果是法語,這句話則可能對應三種情況:
• Vous êtes abonné à…,abonné 是陽性形式,所以這句話通常用於對男性說
• Vous êtes abonnée à…,abonnée 是陰性形式,所以這句話通常用於對女性說
• Abonnement à…activé,這是一個更中性的表達,不涉及聽者的性別。
Apple 的做法更註重隱私,而 Google 則更註重通過 API 來保證通用性。
至於二者效果如何就得等雙方正式版系統推送之後才知道了。
▍iPad 支持外接網絡攝像頭並增強外接麥克風體驗
此前,iPad 支持使用部分類型的 USB 外接設備。
受限於驅動、兼容性等因素,第三方 USB 配件往往需要主動適配 iPadOS 才能獲得完整體驗,Apple 也曾通過開放 DriverKit API 來吸引開發者和設備制造商更好地適配 iPadOS。
而在 iPadOS 17 上,USB 網絡攝像頭和麥克風的使用體驗得到大幅增強,大多數該類型的產品均可搭配 iPad 使用。
可以看到有很多關於外置麥克風的增強選項,圖源 9to5mac
在 iPadOS 17 內,當用戶使用一款視頻應用並外接了網絡攝像頭、麥克風等設備時,應用可以識別當前的外接配件並允許用戶選擇使用哪個攝像頭或麥克風來進行通話、錄像等。
外接麥克風也能使用諸如降噪、去回聲等效果以增強音質。
順帶一提, 少數派播客 此前也多次使用 iPad 外接 USB 麥克風的錄制方案進行錄音,兼容性和穩定性並無問題。
iPadOS 17 的改進點可能主要集中在音頻源選擇、效果增強等方面,後續如有更詳細的使用體驗,我們也會隨時制作內容、更新動態。
▍watchOS 將優化充電上限功能引入更多機型
watchOS 9 中 Apple Watch Ultra 電池有「優化電池充電」與「優化充電上限」兩項。
前者會在判定長時間連接充電器時暫緩充電,直至預計結束充電前充滿;後者則根據使用習慣,在某些情況下將充電上限下調。
此前優化「優化充電上限」僅供 Apple Watch Ultra 使用。
在 watchOS 10 中,該功能將下放至 Apple Watch SE、Series 6、Series 7、Series 8。
開啟「優化充電上限」功能後,Apple Watch 將自動學習日常使用習慣,確定何時充電至優化上限與何時允許充滿。
該功能與所處位置關系較大,當用戶在家或工作場所,充電上限將根據情況降低以優化電池壽命;處於不常在的地點時,手表將充滿電以應對未知情況。
優化上限啟用後,你也可以在需要時手動操作要求電池繼續充滿。
當電池隻會充到 80% 的時候,圖源 Apple
▍macOS 輸入法的狀態提示更為明確
macOS 的輸入法狀態提示不夠明確一直是備受許多用戶詬病的細節,市面上也由此誕生了類似 Input Source Pro 等工具,用以跟隨輸入光標、提示當前的輸入法狀態。
而在 macOS Sonoma 上,Apple 終於加入了明顯的輸入法提示圖標,在用戶切換中英文、大小寫等操作時均會顯示當前狀態,無需再到菜單欄裡查看。
新的輸入法狀態切換提示,圖源 Input Source Pro 的開發者 runjuu
另據 Input Source Pro 的開發者 runjuu 嘗試 ,macOS 輸入法接口目前尚有不穩定因素。
macOS 輸入法的新變化是否會影響第三方輸入法的開發目前尚待觀察。
▍Intel 版 Mac 不支持 macOS 新系統的部分功能
最新版 macOS Sonoma 系統雖然依舊支持舊版 intel 處理器 Mac,但部分新進功能隻有使用 Apple Silicon,即 M1 和 M2 系列芯片的 Mac 獨享。
它們分別是:
• 演示者疊加: 在共享屏幕時,演講者可以將自己的畫面和共享中的屏幕畫面以疊層的形式呈現,並將自己設為畫面焦點,從而實現了類似線下演講般的效果。
• 手勢識別: 在視頻共享會議並聽到精彩內容時,用戶可以通過手勢,觸發不同的畫面特效,例如五彩紙屑、煙花等等,表達對演講內容的喜愛。
• 遊戲模式: 開啟後 CPU 和 GPU 會為提升遊戲表現進行調度,還將降低無線手柄、AirPods 的延遲。
• Siri 喚醒簡化: 現在隻需要說「Siri」即可喚醒 Mac。
▍彩蛋:處處都有 AI,但就是打死不說 AI
WWDC 之前,坊間一個熱門討論就是蘋果是否會以某種方式回應今年的 AI 熱潮。
畢竟,在幾大主要競爭對手都開始軍備競賽的大環境下,再矜持也不能完全無視市場的呼聲。
不負眾望,Keynote 中好像真的出現了很多 AI 功能。
之所以說「好像」,是因為……蘋果愣是一次都沒有用 AI 這個詞?通過高超的語言藝術,所有換家公司都會用大字號吼叫是「AI 技術」的提法,都被改成了「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具體的實現技術,就好像蘋果真的非常不想和一些行業大肆跟風的熱詞扯上關系。
無論如何,讓我們來看看被蘋果剝奪了 AI 掛牌資格的智能功能都有哪些《括號中為在 Keynote 中提到的時間點;表述均為原始引用;粗體為後加》:
( 11:24) 一臺 [搭載 M2 Ultra 的] 設備就可以訓練龐大機器學習工作負載。
即便是目前最強的獨立圖形處理器,因為內存不夠,也無法處理這些模型。
(27:30) 現在鍵盤可以通過Transformer 語言模型——也就是最前沿的單詞預測模型 ——讓自動糾正達到前所未有的準確度。
基於 Apple 芯片的強力驅動,每按下一個鍵 iPhone 就可以運行一次這個模型。
《講到這裡,Hair Force One 也頗有自嘲精神地承認,「如果你有時候真的就是想敲某個和 ducking 押韻的詞,那手機也會記住」。
》
(28:45) 新型的Transformer 語音識別模型利用神經網絡引擎,讓聽寫更準確。
(30:03) 通過設備端機器學習,iPhone 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建議,推薦值得紀念和記錄的時刻。
(37:17) 如果選擇實況照片 [作為 iPad 鎖屏壁紙],先進的機器學習模型可以將額外幀合成在一起。
這樣,每次喚醒 iPad 就可以看到漂亮、流暢的慢動作效果。
(40:27) 全新的各類機器學習模型可以識別到一個 PDF 中的各種輸入框,這樣你可以快速填入從通訊錄聯系信息中抓取的名字、地址和郵箱等內容。
(58:31) [AirPods 的] 個性化音量功能可以通過機器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了解你的收聽習慣,結合外部環境,為你提供當前最佳的收聽體驗。
(01:07:09) [watchOS 的] 智能疊放功能利用機器學習,恰如其時為你呈現所需要的小組件。
(01:52:50) 在用 Vision Pro 前置傳感器快速錄入後,系統會使用先進的編解碼神經網絡來制作你數字化的 Persona。
這一神經網絡已經過形形色色數千人的訓練,可以生成自然的形象,並動態模仿你的面部和手部動作。
周公曰,姓名隻是個代號,怎麼叫都是一樣的。
今得聞教,果然如此。
你還發現了哪些發佈會上沒說、但依然值得關注的小細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https://sspai.com/post/80204?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少數派編輯部
責編:廣陵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