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說摩托羅拉。
你是不是有種遙遠的熟悉感?之所以今天要說摩托羅拉,是因為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一個讓人有點意外的數字。
這就是拉美市場的手機品牌占有率。
裡面顯示,在拉美市場份額最大的中國手機是小米,份額是12%。
其次是OPPO,份額不到5%。
大頭兒都去哪了?在拉美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手機是三星,市場份額超過40%。
說起來也不意外,畢竟三星花了很多年在拉美佈局供應鏈。
而排名第二的,就是摩托羅拉。
它在拉美的市場占有率在2022年達到了22.5%,而且近三年的綜合增長率已經超過了三星。
你看,拉美市場是不是很有潛力?那麼,在這個市場裡,摩托羅拉又是怎麼做到持續增長的呢?前段時間,科技消費媒體品玩做了研究,有這麼幾個主要因素。
首先,拉美各國為了保護本土制造業,出臺了各種嚴格的貿易政策。
比如,阿根廷規定,所有在國內售賣的手機,必須在本土組裝。
而中國手機市場的供應鏈主要佈局在國內和東南亞。
這意味著手機廠商必須在阿根廷建立組裝工廠,培養大量的研發人員和組裝工人。
並且要把各個零部件運送到阿根廷,中間的成本可想而知。
巴西的情況類似,雖然政府沒有明確規定必須在本土設廠,但是對進口的電子產品征收了很高的稅,逼得企業不得不想辦法本土化。
可見,拉美市場不是一個簡單的外貿市場,它對廠商的全球化供應鏈能力是一場大考。
摩托羅拉憑什麼在拉美長出了供應鏈能力呢?答案在於,摩托羅拉的先發優勢。
拉美嚴格的貿易政策,反倒給了摩托羅拉一塊暫時隔絕競爭對手的空間,也讓它有了時間慢慢發揮多年積累的優勢。
目前,摩托羅拉也開始推出折疊屏手機,5G手機,曾經被認為『掉隊』的摩托羅拉,也許已經慢慢地趕上來了。
摩托羅拉的案例背後,有兩個啟發。
一是,企業出海,要考慮的因素超出我們想象,一國的貿易政策就能極大地影響出海的格局。
二是,企業地位跌落,並不代表著它之前的積累全部消失了。
那些經年累月積累下的硬實力,依然會在某一天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