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獲得問界商標,要為造車做準備?任正非:華為5年內不造車。

6月10日,多家媒體報道,問界商標已轉讓,轉讓人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受讓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商標類別包含電子產品、科學儀器、汽車和運載工具。

華為獲得問界商標,要為造車做準備?任正非:華為5年內不造車。

北京永安世達2012年註冊成立,與華為關系密切,兩家公司共同使用同一家知識產權代理公司,並且北京永安世達還幫助華為拿到了11類商標。

其實這些對於『吃瓜群眾』來說,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華為會不會下場造車?如果造,華為汽車產品如何?定價多少?

AITO、問界、華為、塞力斯、小康究竟什麼關系?

說實話,我看到這幾個名字,第一感覺就是『亂』,不知道所雲。

所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們之間的關系。

華為,是任正非在1987年9月在深圳創建的一家民營企業,也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業務包括通信設備、智能手機、網絡與軟件服務等。

小康即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5月,總部位於重慶,是一家汽車制造類公司。

2022年7月11日,重慶小康發佈公告,公司名稱變更為『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小康股份』變更為『賽力斯』。

簡單來說,華為和小康就是兩家民營企業,小康後來改了名字叫塞力斯。

AITO和問界就是兩個商標,AITO屬於塞力斯,而問界則間接屬於華為。

『AITO問界』也是華為和小康的一種新的合作模式,雙方跨界融合,華為深度賦能,共同打造智能汽車品牌。

在廣告宣傳中,『AITO問界』直接忽略了廠商姓名,在汽車品牌中並不多見,這種操作手法確實令人想入非非。

就在今年初,問界最終上演了『商標風波』,在宣傳中,悄悄地打上了華為的標識。

並且在多個官方發佈的渠道中都用上了『HUAWEI問界』的措辭,取代了此前的AITO問界,甚至華為終端的官方微博也用上了這一措辭。

網友紛紛發表意見:『問界這是徹底跟華為姓了?『華為要主導權,但凡有實力的傳統車企都不會和華為深度合作』。

面對質疑,任正非也發火了,再度重申5年內『華為不造車』,並且要嚴查濫用華為品牌的情況。

隨後,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回應稱『我們有些領導有不同的意見,所以就出了個文件,把‘HUAWEI’取消掉,其實本質沒有改變』

『商標風波』表面看被任正非滅了,但仔細想想操作這件事的都是『高手』,他們沒有想到嗎?

當然想到了,如此做法隻不過是『投石問路』,試探一下華為會不會下場造車。

那麼,華為不造車的承諾還能『撐』多久呢?

華為承諾5年不造車

2020年10月26日,任正非簽署了『華為不造車聲明』,期限為3年,也就是說到2023年10月26日之前,華為都不會造車。

然而今年初的『商標風波』讓任正非大為惱火,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並且將有效期延長至5年。

此外,任正非還對任正非還對車標提出了嚴格要求,強調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不能使用『華為問界』『HUAWEIAITO』等。

由此可見,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還是非常堅持『不造車』,那麼是為什麼呢?

因為造車成功率實在太低了。

造車失敗案例:

1、

2014年樂視開始跨界造車,耗時8年,花230億元,汽車還停留在PPT階段。

這230億除了樂視外,出資的還有許家印、孫宏斌,張藝謀、孫紅雷、黃曉明、劉濤、賈乃亮、周迅、王寶強等。

結果,賈躍亭攜款潛逃至美國,繼續開始他的『汽車夢』,並時不時傳出法拉第即將投產,賈躍亭下周回國。

而樂視因嚴重虧損,財務造假被迫退市。

2、

2016年12月,格力跨界造車,多次考察後,最終決定收購珠海銀隆,結果被大股東否決。

鐵娘子董明珠直接在股東大會上發飆,並揚言『不給你分紅又怎麼樣』?隨後董明珠拿出了10億,又拉來了劉強東、王健林等,最終拿到了銀隆22.3%的股權。

結果呢?珠海銀隆很快就被曝出拖欠貸款,董事長魏銀倉、總經理孫國華侵占公司10億元的醜聞。

最終,銀隆大面積停工,一年僅賣出1736輛汽車,要知道比亞迪一個月就能賣15萬輛。

3、

2018年,恒大開始造車,從銀行拿到了450億貸款,買技術、買牌照、買人才,一口氣發佈了6款車型,覆蓋了轎車、SUV、MPV、跨界車四大領域。

結果呢?恒大很快暴雷,欠債2萬億。

別說造車了,能保交樓就算不錯了。

跨界造車的蘋果、小米都延期了,蔚來、小鵬、理想這些造車新勢力紛紛陷入虧損,《2022年一年虧損分別為144億、91億、20億》。

電動車企日子不好過,傳統燃油車呢?更難!

今年3月,東風汽車實在扛不住了,直接『掀了桌子』。

東風雪鐵龍C6優惠9萬元,原價21.19萬元,如今12.19萬元就可以到手。

很多網友評論說:東風汽車不是在降價促銷,這是直接掀了桌子啊!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下場造車能成功嗎?所以任正非不讓華為造車,是明智之舉!

但華為內部總有人想造車,市場傳聞也不斷,甚至傳出餘承東將離開華為,去小米公司造車。

傳聞真假姑我們不得而知,唯一清楚的是,在任正非執掌華為期間,華為恐怕是不會下場造車的。

至於未來,誰又能說的清呢?

華為能否成為汽車界的『博世』

華為目前的戰略和德國博世相似,市場上看不到博世汽車,但汽車卻離不開博世。

博世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廠商,2022年銷售額高達6466億人民幣,利潤額達到了270億元,核心業務汽車與智能交通營收3847億元,占比54%。

如果華為能夠成為『中國的博世』,憑借中國龐大的市場,再造一個華為也是可以的。

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加速,未來汽車將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一臺行走的電腦。

據悉,一臺高端電動汽車所搭載的芯片高達2000多個,種類也達到了40多種。

汽車芯片主要分為四大類:功能芯片、功率半導體、傳感器、存儲芯片。

功能芯片不僅對動力系統、電子系統進行精準的操控,也提供輔助駕駛、娛樂和導航等功能。

根據相關數據,2030年,智能汽車將會大爆發,中國對汽車芯片的需求將達到1200億顆/年。

華為海思作為成熟的芯片公司,如果能夠解決代工難題,那麼在車規級芯片上分一杯羹,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此外,車載系統也極為重要。

華為的鴻蒙系統是一款萬物聯網操作系統,自然是支持汽車駕駛領域的。

據悉,HarmonyOS 3擁有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多的功能,使得駕駛變得更加安全和方便。

同時,HarmonyOS 3還將帶來更加智能的生態系統,使得駕駛變得更加愉悅。

鴻蒙系統兼容安卓,可以支持更多的車型,適配更多的手機,這一點是iOS、安卓不具備的。

在三電方面,華為也頗有造詣

華為沒有電池,但是在電機和電控方面甚至超越了比亞迪。

比亞迪的電機轉速是16000轉左右。

已經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其他車企用的電機平均水平12000-15000轉。

搭載在問界汽車上的華為電機轉速高達了18000轉,這就是華為的強大之處,轉速高還不發熱,不斷軸。

有網友擔心華為電機隻是轉的快,功率不大。

公開信息顯示,比亞迪電機規格有132千瓦,145千瓦,160千瓦,還有180千瓦。

而華為電機規格包括150千瓦《問界M5上》、220千瓦、270千瓦,都是大功率。

電控方面,比亞迪很厲害自主研發的90nm高端IGBT芯片,已經超越了德國廠商,800V高壓充電5分鐘,續航150公裡,超越了特斯拉。

但是華為更厲害,研發了『全液冷超級充架構』可以做到一秒充一公裡,5分鐘續航200公裡。

如果有一天華為攻克電池技術,那華為就會成為『三電』龍頭企業。

從技術上來說,只要華為解決了芯片代工和電池難題,那麼華為就可以成為『中國的博世』,這大概也是任正非的願望吧!

不造車才是華為正確的選擇

盡管華為造車的呼聲很高,但實際上華為不造車才是正確的選擇。

華為造車就要直面特斯拉和比亞迪的挑戰,比亞迪在國內呼聲很高,也很得民心,而特斯拉已經稱霸海外。

說句實話,華為造車未必是特斯拉和比亞迪的對手。

那麼此時,在華為芯片難題未解決的時候,盲目樹立強大的對手,恐怕得不償失。

而幾年後,汽車市場已經固定,華為再下場造車更是失去先機。

與其豪賭,不如低調做個零部件廠商吧!更何況中國就缺少自己的『博世』,那麼華為填補這個空白豈不是名利雙收。

如果華為決定不造車那就堅持到底,最好是任正非和孟晚舟公開宣佈。

因為左右搖擺的造車計劃和強勢的華為,讓很多有追求有尊嚴的車企不願意合作。

而那些失去靈魂,隻想茍活的車企,即便拿著華為的技術又能有多大的作為呢?

我是科技銘程,歡迎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