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iPad可能讓孩子智商、情商下降?育兒專家:這個年齡點。

關注我:專註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的養育

現代社會離不開電子產品,但這樣真的好嗎?我隨手搜索了一下,得到了這樣的結果:

使用iPad可能讓孩子智商、情商下降?育兒專家:這個年齡點。

影響視力是電子產品最為詬病的地方,那麼,是不是只要做到了用眼衛生,就能放心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了呢?

在四川衛視《媽媽有話說》的一期《同不同意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節目中,我們得到了『更可怕』的信息:

比起近視,其實更需要擔憂的是:寶寶出現情商乃至智商發育遲緩、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淡漠、孩子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等等。

現代社會離不開電子產品,家長對此又愛又恨

在節目一開始,幾位嘉賓針對『同不同意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投票,結果出現了3:2的局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反映了真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會使用電子產品的社會現象。

幾位嘉賓對電子產品的看法也很有代表性:

年輕辣媽郭夢瑤覺得,電子產品可以在外出、坐車、吃飯等時候讓孩子安靜下來,給家長喘息的機會。

情感專家、擁有一個學霸女兒的周小鵬覺得,電子產品可以讓孩子的碎片時間得到填充,寓教於樂。

特別是處於信息時代,咱們出門可以不帶錢包不帶鑰匙,但一定不能不帶手機。

既然電子產品已經和生活密不可分了,那就沒必要反對孩子使用。

站在反方的是主持人文振和育兒專家poppy。

文振大約是還沒有體會到帶孩子的辛苦,於是更能理智地發現電子產品的諸多弊端,比如:視力受損、可能會沉迷、戶外運動減少等等。

育兒專家poppy態度更為強硬,一刀切地認為『3歲以前都不能看電子產品,無論什麼原因』。

關於電子產品,那些我們不知道的危害

如果說剛開始還充滿了幽默的氛圍,節目接下來卻給我們展示了電子產品更多的可怕之處:

1、電子產品導致孩子語言、情商、智商發育障礙

這個小標題看起來很驚悚,但是真實存在。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我們沉迷一個遊戲、一部劇、一本連載的時候,即便放下手機,依然會有點恍惚的感覺,腦海中依然是那些虛擬的人物和故事,停不下來。

這種時候,我們也很難對其他事情提起興趣,隻想趕緊吃完飯繼續去玩、去看。

與人交流也覺得是浪費時間。

孩子也是一樣。

3歲以前是嬰幼兒語言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寶寶沉迷於電子產品,他會缺乏鍛煉這些能力的機會。

大家不要覺得動畫片一樣講故事、一樣學知識。

話說,你看了幾十年英語發音的好萊塢電影,你真的學會說英語了嗎?

育兒專家Poppy提到,嬰幼兒對世界的感知和情商的提升,需要真實互動才能學會。

一塊石頭,捏到手裡是硬的,聞起來是泥土的味道,扔在地上啪啪響……這些需要動用全身感官去感受的信息,動畫片是無法傳達出來的。

而語言交流方面,當我們帶孩子去商場,如何表達自己想要什麼,售貨員的反應、收銀員的反應……在一問一答的場景中,孩子才能真正學會運用語言。

而當情商和語言發育受到障礙時,往往就會引發智力發育的障礙。

而這個生長發育的階段錯過了就很難彌補,最終造成了孩子一生的傷害。

2、電子產品導致孩子專註度下降和學習能力的下降

很多家庭都會這樣的畫面: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iPad。

但這種普遍的行為並不正確。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專註度下降,學習能力下降。

很多人覺得,我孩子現在表現得很好呀!他才4歲就會自己用iPad下APP玩遊戲,動畫片的歌曲他都自學了會唱,感覺比其他不玩iPad的孩子還聰明嘛!

但育兒專家Poppy提到,差異往往出現在上小學以後。

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的孩子上課專註度不高,這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

再者,老師上課也不像動畫片是聲光電多重刺激,孩子很難被吸引,學習能力進一步下降。

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1、電子產品不能代替家長的陪伴

我們很多時候覺得,電子產品既能解放家長、讓孩子安靜下來,又能讓孩子學習知識,何樂不為呢?

但事實上,往往,我們是在給自己不想陪孩子找借口。

節目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把孩子扔給電子產品,就是代養人的失職

2、電子產品不是安撫孩子的『神器』

很多家長都有疑問:孩子熊、吃飯不乖、公共場合大喊大叫……不給他iPad還能怎麼辦?

這個問題看起來好像隻有電子產品是救命的『神器』,但問題恰恰出在,是我們讓孩子覺得,隻有iPad是最有趣的,只要我鬧得足夠厲害,就能得償所願

對此,我們可以先引導孩子對其他東西產生興趣,比如:畫畫、繪本、折紙……接著,再逐步設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場合、度,讓孩子知道,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讓我變快樂。

3、設置使用電子產品的年齡、時間等界限

誠然,電子產品也不是洪水猛獸,正確使用,能讓家長和孩子都更快樂。

節目中建議:

3歲以內不建議使用電子產品3歲以上的孩子,每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要超過15-20分鐘《其實現在很多動畫片,短的5分鐘,長的也就是10來分鐘,差不多就是1-2集的量》全天總量不要超過1小時同時,增加戶外活動、做遊戲、親子陪伴的量

最重要的是:做好高質量的陪伴

電子產品不是不能用,而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偷懶、就減少親子陪伴。

相信很多父母會覺得,我當然知道高質量的陪伴很重要,但我哪有那麼多時間去陪孩子呢?我們拼命加班、努力賺錢,不就是為了孩子嗎?

其實,我們隻看到了『陪伴』卻忽略了『高質量』。

高質量的陪伴,講究的是陪伴時的全身心投入,完全沉浸在和孩子的互動中,一起享受互動玩耍的過程,而時間,每天只要10-20分鐘就可以了!

這樣看,是不是很容易做到?

20分鐘也就是刷一遍朋友圈的時間,也就是和朋友八卦一個趣聞的時間,但同時,也能和孩子一起讀完一本繪本,搭完一組積木或者分享一杯冰淇淋。

20分鐘不看手機,公司不會倒閉,地球更不會停止轉動。

但孩子卻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自己被愛,感受到自己很快樂、很重要、很滿足。

嘉賓陳穎的這段話很觸動我,很多時候我們隻是圖一時省事,就把孩子推給了電子產品,然後又轉過來說孩子隻知道玩手機

我們自己都做得這麼差,又有什麼立場去指責孩子做得不好呢?

我們自己造成的惡果,又有什麼資格去說是孩子不對呢?

育兒路上,父母們也別停下腳步

我們一起成長吧!

加油!

對於電子產品,你有什麼引導孩子使用的心得?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