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旗艦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幹不過iPhone?

過完端午假期,今年的618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廠商們也和往年一樣各自囊獲了自己的冠軍頭銜,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從不發戰報的蘋果才是真正的贏家。

在銷量榜上,蘋果最貴的兩款機型——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雙雙霸榜,而安卓這邊隻有百元機Redmi 10A能與之一戰,雙方懸殊一目了然。

國產旗艦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幹不過iPhone?

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在此次618大戰中能獲得如此佳績,自然與蘋果開啟了『價格戰』有直接聯系。

早在618正式開始前,6000多元買iPhone 14 Pro,7000多元就能買iPhone 14 Pro Max的消息便在朋友圈傳開了,為其大賣埋下了伏筆。

雖然618已過,但價格並不會有太大回升,在二級市場,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其實早已在此價格區間徘徊。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同樣的價格,為什麼不買 iPhone?』意思很明了了,當國產旗艦和iPhone價格達到同一水平線時,多數消費者仍然會偏向後者。

在手機行業已經非常成熟,安卓廠商都在沖擊高端的當下,消費者的選擇卻並未動搖,讓人不禁想問:國產旗艦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幹不過iPhone?

國內手機市場已被iPhone攻占

事實上,不單是這次618的銷量數據,不久前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公佈了 2023年第1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報告,銷售額同比下降 5%,總出貨量為6760萬部,是2013年以來最差的一次。

然而,蘋果在國內第一季度的銷量1330萬部,市場份額提升6%,占比達到19.9%,是自2014年以來占比最高的季度,銷售額也創下了2015年以來新高。

另一家機構IDC的報告也顯示,從2022年年初到今年一季度結束,蘋果在國內手機市場的份額都在穩步提升,並憑借17.6%的份額超過vivo。

這些數據都在表明,iPhone已經攻占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而且不僅僅是高端市場,總體銷量和市場份額上,它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如此高銷量和市場份額,當然不止是iPhone 14系列一款機型。

以618來說,在京東『折扣熱銷-全網低價手機銷量排行榜』上,發佈將近4年的iPhone 11銷量仍舊排名第五。

更不要說iPhone 12、iPhone 13系列都是各銷量榜上的常駐。

其價格實現了2000元到萬元以上的覆蓋范圍。

國產旗艦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幹不過iPhone?

在新機剛發佈時價格一般都較高,一段時間後,或者隨著新款機型的上市,舊款就會降價,這可以說是市場定律。

但除了iPhone之外,似乎還沒有哪一款手機能在降價到消費者某一預期心理價位時,仍然引發一波購買潮,老款iPhone是這樣,新款機型就更是如此了。

究其原因,恐怕還是源自多數用戶的固有印象:即使是舊款iPhone在使用體驗上尤其是系統穩定上,都比當下流行的安卓手機強。

就拿6年前的iPhone 8 Plus來說,憑借單層主板,一度被譽為『遊戲神機』,再加上蘋果穩定的投屏功能,至今仍受到一些手遊主播的青睞。

旦用難回的生態優勢

說到iPhone 8 Plus,在最新的iOS 17亮相後,蘋果已明確宣佈,iPhone 8、iPhone 8 Plus、iPhone X三款機型,將無法升級至新系統。

考慮到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發佈於2017年,至今已有6年,現在才停止系統更新,用戶並沒有太大異議。

相反,長達六七年的系統更新維護周期,是很多人忠誠iOS的原因。

安卓方面,直到今年初,一加手機才率先承諾至少3至4年安卓大版本更新,此前三星、OPPO、vivo、小米等的口徑是會為海外旗艦產品提供三年大版本更新。

雖然這主要受制於安卓系統本身的更新機制,但這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將看重系統更新維護的消費者推向iPhone。

而在iOS和Android系統的功能對比方面,一個封閉但相對有序,一個開放但相對混亂,雖說各有所長,但在高端用戶更為看重的隱私安全方面,iOS顯然更讓人安心。

即便最近兩三年,國產廠商也開始重視起系統隱私安全,但 iOS『更安全』的認知可謂已深入人心。

早前,消費者情報研究合作夥伴(CIRP)發佈報告顯示,在過去12個月裡,14%的iPhone新買家原來是安卓用戶,隻有4%的安卓手機新買家是從iPhone切換而來。

也就是說更多用戶從安卓轉向了iOS。

二手商SellCell調查報告也顯示,iPhone用戶的品牌忠誠度高達90%。

雖然這是美國市場的調查,但從市場份額來看,國內也在經歷類似轉變。

要知道iPhone現如今的競爭力早已從硬件優勢轉變成了系統生態優勢,當越來越多的新安卓用戶轉向iOS,往往意味著他們轉回去的幾率更低了。

如何讓用戶留在安卓生態,也是安卓手機廠商需要苦惱的事。

國產廠商並非沒有機會

即便如此,誰也不能否認國產旗艦的努力和成功。

國產旗艦在很多地方都已超過iPhone,例如更全面的相機配置、更快的充電速度、更好的信號、更本地化的系統服務,這些都是能帶給用戶明顯感知的優勢。

和iPhone不同的是,在功能配置上,尤其是安卓高端旗艦,很大程度依然依賴於上遊供應鏈的元器件供應,由於上遊供應鏈以及成本控制等因素,時不時就會出現難以在功能性上獲得延續的情況。

比如前兩年潛望長焦剛剛出現時,國產廠商齊刷刷開始宣傳自己的『望月打鳥』潛望長焦,而在此後又因為成本等原因將該功能閹割。

像vivo本來花了大力氣研發的微雲臺防抖主攝,奈何友商都在推一英寸,出於手機內部堆疊,以及對『人有我無』的擔心等原因,又隻能忍痛放棄,回到一英寸的賽道上。

同樣的,為了尋找影像功能的亮點,國產廠商紛紛走上與相機廠商聯合研發之路,徠卡的合作對象從華為變成小米,華為轉而研究自有影像品牌,但哪一個才是長久之計呢?大家都不得而知。

可以看得出來,為了沖擊高端,廠商們都很努力,但要補的功課確實太多,僅僅依靠堆硬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如今手機行業已很少能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這是行業發展到極致成熟的表現,產品功能和配置逐漸趨同,創新變得越來越難,這時品牌忠誠度就成了一個硬指標,蘋果正是憑借於此牢牢抓住了更多的高端手機用戶。

當然,國產手機廠商並非沒有機會,用戶的痛點依然很多,比如續航、影像、AI,這裡面還有很多提升和創新機會。

廠商需要的可能隻是時間,但我們仍然希望它追趕的步伐能夠再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