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工廠遷移到印度,庫克,iPhone15由印度生產。

來自富士康印度廠向《財經十一人》透露,蘋果今秋新品正在印度工廠與中國同步進行。

去年iPhone14系列,是印度首次實現跟中國同步生產新品。

此前都是生產舊品。

而今年更進一步,iPhone15系列將在印度和中國分別進行新品導入NPI。

這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從工程化角度而言,NPI是從試制到規模量產的關鍵一環。

它是一個企業最精髓的研制環節。

如果說研發是偵察兵,規模量產是野戰軍,那麼NPI就相當於特種兵。

它同時執行兩者的任務。

NPI本來是蘋果上海研發中心的獨門殺器。

春天時刻,每周蘋果總部從加州飛往上海的飛機上,都坐著這批察打一體化的工程師。

他們是蘋果供應鏈的最精英人才。

現在,他們居然去了印度。

中國制造的優勢,再次出現了一個不祥的裂縫。

NPI成功,意味著設計思路可行,就可以大規模量產。

後者考驗的就是產品良率,那就是一個學習曲線的問題了。

這件事情,沒有想象的那樣可以成為銅墻鐵壁。

以前大量臺灣工廠的幹部在大陸提高產品良率,他們被稱為『臺幹』。

現在,有除了臺幹之外,還有大量『中幹』在越南在印度。

這些優秀的大陸工程師,會幫助印度解開這些復雜但絕非無解的方程式。

大量工廠遷移到印度,庫克,iPhone15由印度生產。

最後再給大家澄清一下關於『蘋果走了華為來』的誤解。

擠走蘋果,對中國制造有百害而無一利。

蘋果推動了中國電子產業的脫胎換骨。

它對中國供應鏈的提升,貢獻是無可替代的。

過去是,未來也是。

僅僅是每一代手機屏幕和背板,都是巨大的制造挑戰。

材料和樣式的變化,都將中國極限制造能力,頂格推進。

這是不斷刷新全球標準。

這背後造就了一大批能打能踢的中國隱形冠軍,無論是自動化設備,視覺檢測,機器人。

這是中國制造的新脊梁。

當然還有京東方、歌爾這樣的巨頭。

是他們,反向支持了華為小米VIVO的發展。

這種供應鏈能力,也溢出到了中國其他消費電子領域。

華為是中國頂級企業的代表。

它正在帶動中國供應鏈進行突圍。

它的作用是在修復,而修復的標尺就是蘋果所設立的天花板。

意義重大,它代表另外一個方向。

華為與蘋果,所起到的作用,並不相同。

華為令人肅然起敬。

華為2022年研發投入達到1600億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25%。

過去十年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近萬億。

這真是擎天柱大手筆。

如果中國可以再出十家這樣的公司,中國制造局面就會煥然一新。

印度制造在崛起。

而且局部有威脅。

蘋果突然加快了在印度工廠的研制力度,也表明了這家對華比較友好的公司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這兩天美國議員居然前往洛杉磯,問詢蘋果和迪士尼,為啥不加快脫鉤。

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供應鏈正在脫離地球引力,逃向新的引力軌道。

印度蘋果新品的同步全套引入,加大了中國供應鏈腐蝕面積。

多事之秋,供應鏈大分流的一年。